《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
原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
译文:
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
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以不可以攻打鲁国。
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定困窘。
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
道德不能让国家安定就很危险,政治上不和就会出大乱子。
没有能够解决治理上的不足,反而想要攻打治理得很好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倒不如在政治上修明,等待鲁国的君主在治理上出问题。
到时候,鲁国的人民离开君主,君主怨恨人民,这样之后再去攻打他,就会使得道义加深,获利不少,道义加深的话敌人就少了,利益多了人民就会高兴。
”齐景公听后,说道:“说得好。
”于是果然下令不攻打鲁国。
2、《鲁人曹沫》原文及翻译译文
《鲁人曹沫》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
庄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
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齐国、鲁国是相邻的国家,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
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你)不能这样。
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注释
1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作者:司马迁西汉)。
2事:辅佐
3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4败北:战败。
5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6和:求和。
7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8盟:结盟。
9左右:指齐桓公身边的人。
10莫:没有人。
11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
12图:考虑,计议。
13许:答应
14既:副词,已经。
15北面:面朝北。
16就:趋向,回到。
17颜色:脸色。
18辞:言语
19故:原来
20与:给。
21倍:通“背”,违背。
22约:约定。
23快:快意。
24亡:失去,丢失。
25尽:所有。
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3、《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译文
《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韩非子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1】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3】,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4】。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跻【5】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6】。
”
注释
1.之:助词,无义。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愚:自谦之词。
3.患:担忧
4.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5.睫:眼毛
6.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
7.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
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
4、《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原文及翻译译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帮工,伙计。
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
③家丈人:东家,主人。
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
嚯,熏瞎。
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
十月攻克了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
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
”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
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
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帮工,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
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
”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
满座宾
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
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
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
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
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
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
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
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5、《晋书·鲁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鲁芝传》原文及翻译晋书
原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
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
鲁芝从小流离失所。
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
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
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
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
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
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
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
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
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
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
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
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
不久做了并州刺史。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平定诸葛诞之后,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
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
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
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
(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
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
武帝为他哀悼,并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晋书·鲁芝传》
6、《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及翻译译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及翻译左传
原文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
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春天,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
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
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原故?”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从旁辅佐周室。
’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天子的祭祀不能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
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
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特来追问这件事。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诸侯军队继续前进,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
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
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
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
”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
”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7、《吴王欲伐荆》原文及翻译译文
《吴王欲伐荆》原文及翻译说苑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翻译: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多天。
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
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
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注释:
吴王:指吴王阖闾。
荆:指楚国。
谏:规劝。
以下劝上为谏。
如是:像这样。
是,这样。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国王的侍从官员。
少孺子:年轻人。
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拿着。
再三:三在这里是多的意思,就这样过了几天。
其:树上。
居:停留。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附,同“跗(fū)”,脚背。
傍:侧,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
延,伸长。
顾:考虑。
患:灾祸。
伐:攻打。
8、《邹与鲁閧》原文及翻译译文
《邹与鲁閧》原文及翻译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
邹与鲁閧。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
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
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
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
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
您不要怪罪他们了。
(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
”
注释
1邹,春秋时邾国,战国时改国号叫”邹”,今山东省有邹县。
鲁,周武王封弟弟周公在山东州一带地方,称“鲁国”。
哄,古时形容战斗的声音,这里指战争。
“邹与鲁哄”,就是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2閧:即哄斗,交战。
“閧”与“哄”在古代是不同的字,意义也不同,今化作“哄”
3穆公:邹国国君。
4有司:官吏。
5莫之死:即莫死之,没有为他而死的。
之,代长官。
6胜:尽,完。
7疾:痛恨。
8如之何;怎么办。
9对:回答。
10凶:荒。
11转:抛弃。
12之:往。
13几:几乎。
14仓廪lǐn:粮仓。
15实:充实。
16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7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8下:下面的百姓。
19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20尔:你。
21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2无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3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24尤:尤通忧担心的事
9、《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
原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
译文:
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
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以不可以攻打鲁国。
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定困窘。
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
道德不能让国家安定就很危险,
政治上不和就会出大乱子。
没有能够解决治理上的不足,反而想要攻打治理得很好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倒不如在政治上修明,等待鲁国的君主在治理上出问题。
到时候,鲁国的人民离开君主,君主怨恨人民,这样之后再去攻打他,就会使得道义加深,获利不少,道义加深的话敌人就少了,利益多了人民就会高兴。
”齐景公听后,说道:“说得好。
”于是果然下令不攻打鲁国。
10、《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译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战国策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与译文)
(西汉)刘向
[原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
王不闻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齐、楚今战,战必败。
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
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
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
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
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
——选自《战国策》
[译文]
楚国与齐绝一交一后,齐发兵攻打楚国。
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实在不如把土地送给东方的齐国求得谅解,然后再跟西方的秦国建立邦一交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