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义问题(2016,2017年北京中考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线段MN的“三等分变换”,给出如下定义:如图1,点P,Q为线段MN的三等分点,即MP=PQ=QN,将线段PM以点P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PM′,将线段QN以点Q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QN′,则称线段MN进行了三等分变换,其中M′,N′记为点M,N三等分变换后的对应点.
例如:如图2,线段MN,点M的坐标为(1,5),点N的坐标为(1,2),则点P的坐标为(1,4),点Q的坐标为(1,3),那么线段MN三等分变换后,可得:M′的坐标为(2,4),点N′的坐标为(0,3).
(1)若点P的坐标为(2,0),点Q的坐标为(4,0),直接写出点M′与点N′的坐标;
(2)若点Q的坐标是(0,﹣),点P在x轴正半轴上,点N′在第二象限.当线段PQ的长度为符合条件的最小整数时,求OP的长;
(3)若点Q的坐标为(0,0),点M′的坐标为(﹣3,﹣3),直接写出点P与点N的坐标;
(4)点P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定点,点P的坐标为(,﹣)当点N′在圆O内部或圆上时,求线段PQ的取值范围及PQ取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为坐标系上任意一点,某图形上的所有点在∠Q 的内部(含角的边),这时我们把∠Q的最小角叫做该图形的视角.如图1,矩形ABCD,作射线OA,OB,则称∠AOB为矩形ABCD的视角.
(1)如图1,矩形ABCD,A(﹣,1),B(,1),C(,3),D(﹣,3),直接写出视角∠AOB的度数;
(2)在(1)的条件下,在射线CB上有一点Q,使得矩形ABCD的视角∠AQB=60°,求点Q的坐标;
(3)如图2,⊙P的半径为1,点P(1,),点Q在x轴上,且⊙P的视角∠EQF的度数大于60°,若Q(a,0),求a的取值范围.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与点Q不重合,以点P为圆心作经过Q的圆,则称该圆为点P、Q的“相关圆”
(1)已知点P的坐标为(2,0)
①若点Q的坐标为(0,1),求点P、Q的“相关圆”的面积;
②若点Q的坐标为(3,n),且点P、Q的“相关圆”的半径为,求n的值;(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A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0)、(,0),点C在y轴正半轴上,若点P、Q的“相关圆”恰好是△ABC的内切圆且点Q在直线y=2x上,求点Q的坐标.
(3)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3,0)、B(,0),C(0,4),点P 的坐标为(0,),点Q的坐标为(m,),若点P、Q的“相关圆”与△ABC的三边中至少一边存在公共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x1,y1),B(x2,y2),C(x3,y3),对于△ABC的横长、纵长、纵横比给出如下定义:
将|x1﹣x2|,|x2﹣x3|,|x3﹣x1|中的最大值,称为△ABC的横长,记作D x;将|y1﹣y2|,|y2﹣y3|,|y3﹣y1|中的最大值,称为△ABC的纵长,记作D y;将叫做△ABC的纵横比,记作λ=.
例如:如图1,△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3),B(2,1),C(﹣1,﹣2),则D x=|2﹣(﹣1)|=3,D y=|3﹣(﹣2)|=5,
所以λ==.
(1)如图2,点A(1,0),
①点B(2,1),E(﹣1,2),
则△AOB的纵横比λ1=
△AOE的纵横比λ2=;
②点F在第四象限,若△AOF的纵横比为1,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F的坐标;
③点M是双曲线y=上一个动点,若△AOM的纵横比为1,求点M的坐标;(2)如图3,点A(1,0),⊙P以P(0,)为圆心,1为半径,点N是⊙P 上一个动点,直接写出△AON的纵横比λ的取值范围.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
对于⊙C及⊙C外一点P,M,N是⊙C上两点,当∠MPN最大时,称∠MPN为点P关于⊙C的“视角”.
(1)如图,⊙O的半径为1,
①已知点A(0,2),画出点A关于⊙O的“视角”;
若点P在直线x=2上,则点P关于⊙O的最大“视角”的度数;
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B(m,m),点B关于⊙O的“视角”为60°,求点B的坐标.
(2)若点P在直线y=﹣x+2上,且点P关于⊙O的“视角”大于60°,求点P 的横坐标x P的取值范围.
(3)⊙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点E的坐标为(0,1),点F的坐标为(0,﹣1),若线段EF上所有的点关于⊙C的“视角”都小于120°,直接写出点C的横坐标x C的取值范围.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如下定义:已知点A(2,3),点B(6,3),连接AB.如果线段AB上有一个点与点P的距离不大于1,那么称点P是线段
AB的“环绕点”.
(1)已知点C(3,1.5),D(4,3.5),E(1,3),则是线段AB的“环绕点”的点是;
(2)已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P是线段AB的“环绕点”,求出点P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
(3)已知⊙M上有一点P是线段AB的“环绕点”,且点M(4,1),求⊙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7.(1)在图①,②,③中,给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如图),写出图①,②,③中的顶点C的坐标,它们分别是,,;(可用含a,b,c,d,e,f的代数式表示)
(2)在图④中,给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如图),求出顶点C的坐标(C点坐标用含a,b,c,d,e,f的代数式表示);
★归纳与发现
(3)通过对图①②③④的观察和顶点C的坐标的探究,你会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ABCD处于直角坐标系中哪个位置,当其顶点坐标为A(a,b)、B(c,d)、C(m,n)、D(e,f)(如图④)时,则四个顶点的横坐标a,c,m,e之间的等量关系为;纵坐标b,d,n,f之间的等量关系为(不必证明);★运用与推广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抛物线y=﹣x2﹣(5c﹣3)x﹣c和三个点G(﹣c,c),S(c,c),H(2c,0)(其中c>0).问当c为何值时,该双曲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G,S,H,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求出所有符合条
件的P点坐标.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B的坐标分别是(1,0),(7,0).(1)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一点P,给出如下定义:如果∠APB=45°,则称点P为线段AB的“等角点”.显然,线段AB的“等角点”有无数个,且A、B、P三点共圆.
①设A、B、P三点所在圆的圆心为C,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和⊙C的半径;
②y轴正半轴上是否有线段AB的“等角点”?如果有,求出“等角点”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当点P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时,∠APB是否有最大值?如果有,说明此时∠APB最大的理由,并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9.我们规定:平面内点A到图形G上各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该点到这个图形的最小距离d,点A到图形G上各个点的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点到这个图形的最大距离D,定义点A到图形G的距离跨度为R=D﹣d.
(1)①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图形G1为以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直接写出以下各点到图形G1的距离跨度:
A(1,0)的距离跨度;
B(﹣,)的距离跨度;
C(﹣3,﹣2)的距离跨度;
②根据①中的结果,猜想到图形G1的距离跨度为2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的形状是.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图形G2为以D(﹣1,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直线y=k(x﹣1)上存在到G2的距离跨度为2的点,求k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射线OP:y=x(x≥0),⊙E是以3为半径的圆,且圆心E在x轴上运动,若射线OP上存在点到⊙E的距离跨度为2,直接写出圆心E的横坐标x E的取值范围.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
“水平底”a: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
例如: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3,1),C(2,﹣2),则“水平底”a=5,“铅垂高”h=4,“矩面积”S=ah=20.
(1)已知点A(1,2),B(﹣3,1),P(0,t).
①若A,B,P三点的“矩面积”为12,求点P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A,B,P三点的“矩面积”的最小值.
(2)已知点E(4,0),F(0,2),M(m,4m),N(n,),其中m>0,n
>0.
①若E,F,M三点的“矩面积”为8,求m的取值范围;
②直接写出E,F,N三点的“矩面积”的最小值及对应n的取值范围.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如果点Q(x,y′)的纵坐标满足y′=,那么称点Q为点P的“关联点”.
(1)请直接写出点(3,5)的“关联点”的坐标;
(2)如果点P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其“关联点”Q与点P重合,求点P的坐标;
(3)如果点M(m,n)的“关联点”N在函数y=2x2的图象上,当0≤m≤2时,求线段MN的最大值.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双曲线y=(m>0)和双曲线y=(n>0),如果m=2n,则称双曲线y=(m>0)和双曲线y=(n>0)为“倍半双曲线”,双曲线y=(m>0)是双曲线y=(n>0)的“倍双曲线”,双曲线y=(n>0)是双曲线y=(m>0)的“半双曲线”,
(1)请你写出双曲线y=的“倍双曲线”是;双曲线y=的“半双曲线”
是;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是双曲线y=在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过点A与y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y=的“半双曲线”于点B,求△AOB 的面积;
(3)如图2,已知点M是双曲线y=(k>0)在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过点M 与y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y=的“半双曲线”于点N,过点M与x轴平行的直
线交双曲线y=的“半双曲线”于点P,若△MNP的面积记为S
△MNP ,且1≤S
△MNP
≤2,求k的取值范围.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给出如下定义:
如果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B,C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则称该矩形为点A,B,C的覆盖矩形.点A,B,C的所有覆盖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形称为点A,B,C的最优覆盖矩形.例如,下图中的矩形A1B1C1D1,A2B2C2D2,AB3C3D3都是点A,B,C的覆盖矩形,其中矩形AB3C3D3是点A,B,C的最优覆盖矩形.
(1)已知A(﹣2,3),B(5,0),C(t,﹣2).
①当t=2时,点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
②若点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40,求直线AC的表达式;
(2)已知点D(1,1).E(m,n)是函数y=(x>0)的图象上一点,⊙P是点O,D,E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优覆盖矩形的外接圆,求出⊙P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隔离直线”给出如下定义:
点P(x,m)是图形G1上的任意一点,点Q(x,n)是图形G2上的任意一点,若存在直线l:kx+b(k≠0)满足m≤kx+b且n≥kx+b,则称直线l:y=kx+b(k ≠0)是图形G1与G2的“隔离直线”.
如图1,直线l:y=﹣x﹣4是函数y=(x<0)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的一条“隔离直线”.
(1)在直线y1=﹣2x,y2=3x+1,y3=﹣x+3中,是图1函数y=(x<0)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的“隔离直线”的为;
请你再写出一条符合题意的不同的“隔离直线”的表达式:;
(2)如图2,第一象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DF的两腰分别与坐标轴平行,直角顶点D的坐标是(,1),⊙O的半径为2.是否存在△EDF与⊙O的“隔离直线”?若存在,求出此“隔离直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正方形A1B1C1D1的一边在y轴上,其它三边都在y轴的右侧,点M(1,t)是此正方形的中心.若存在直线y=2x+b是函数y=x2﹣2x﹣3(0≤x≤4)的图象与正方形A1B1C1D1的“隔离直线”,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15.设平面内一点到等边三角形中心的距离为d,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r,外接圆半径为R.对于一个点与等边三角形,给出如下定义:满足r≤d≤R的点叫做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关联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等边△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2),B(﹣,﹣1),C(,﹣1).
(1)已知点D(2,2),E(,1),F(﹣,﹣1).在D,E,F中,是等边△
ABC的中心关联点的是;
(2)如图1,过点A作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M,使∠AMO=30°.
①若线段AM上存在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P(m,n),求m的取值范围;
②将直线AM向下平移得到直线y=kx+b,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y=kx+b上总存在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过程)
(3)如图2,点Q为直线y=﹣1上一动点,⊙Q的半径为.当Q从点(﹣4,﹣1)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Q上所有点都是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P和点P1关于y轴对称,点P1和点P2关于直线l对称,则称点P2是点P关于y轴,直线l的二次对称点.
(1)如图1,点A(﹣1,0).
①若点B是点A关于y轴,直线l1:x=2的二次对称点,则点B的坐标为;
②若点C(﹣5,0)是点A关于y轴,直线l2:x=a的二次对称点,则a的值为;
③若点D(2,1)是点A关于y轴,直线l3的二次对称点,则直线l3的表达式为;
(2)如图2,⊙O的半径为1.若⊙O上存在点M,使得点M'是点M关于y轴,直线l4:x=b的二次对称点,且点M'在射线y=x(x≥0)上,b的取值范围是;
(3)E(t,0)是x轴上的动点,⊙E的半径为2,若⊙E上存在点N,使得点N'是点N关于y轴,直线l5:y=x+1的二次对称点,且点N'在y轴上,求t的取值范围.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Q为某个菱形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与x轴,y轴平行,则称该菱形为点P,Q的“相关菱形”.图1为点P,Q的“相关菱形”的一个示意图.
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b,0),
(1)若b=3,则R(﹣1,0),S(5,4),T(6,4)中能够成为点A,B的“相关菱形”顶点的是;
(2)若点A,B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求b的值;
(3)⊙B的半径为,点C的坐标为(2,4).若⊙B上存在点M,在线段AC 上存在点N,使点M,N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
18.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1和G2,点P为G1上任一点,点Q为G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最小值时,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近距离”;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最大值时,就称该最大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远距离”.
请你在学习,理解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解决下面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4,3),B(﹣4,﹣3),C(4,﹣3),D(4,3).
(1)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边形ABCD,直接写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近距离”和“远距离”.
(2)设直线y=(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若线段EF与四边形ABCD的“近距离”是1,求它们的“远距离”;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矩形GHMN,若此矩形至少有一个顶点在以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其余各点可能在圆上或圆内.将四边形ABCD 绕着点O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它与矩形GHMN的“远距离”的最大值是;“近距离”的最小值是.
19.对于⊙P及一个矩形给出如下定义:如果⊙P上存在到此矩形四个顶点距离都相等的点,那么称⊙P是该矩形的“等距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顶点C、D在x轴上,且OC=OD.(1)当⊙P的半径为4时,
①在P1(0,﹣3),P2(2,3),P3(﹣2,1)中可以成为矩形ABCD的“等距圆”的圆心的是;
②如果点P在直线上,且⊙P是矩形ABCD的“等距圆”,求点P的坐标;(2)已知点P在y上,且⊙P是矩形ABCD的“等距圆”,如果⊙P与直线AD没有公共点,直接写出点P的纵坐标m的取值范围.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图形W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定义如下:设点P(x1,y1),Q(x2,y2)是图形W上的任意两点.若|x1﹣x2|的最大值为m,则图形W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l x=M;若|y1﹣y2|的最大值为n,则图形W在y轴上的投影长度l y=n.如图1,图形W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l x=|3﹣1|=2;在y轴上的投影长度l y=|4﹣0|=4.
(1)已知点A(3,3),B(4,1).如图2所示,若图形W为△OAB,则l x,l y.
(2)已知点C(4,0),点D在直线y=﹣2x+6上,若图形W为△OCD.当l x=l y 时,求点D的坐标.
(3)若图形W为函数y=x2(a≤x≤b)的图象,其中0≤a<b.当该图形满足l x=l y ≤1时,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21.对于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b(k≠0),我们称函数y[m]=为它的m分函数(其中m为常数).
例如,y=3x+2的4分函数为:当x≤4时,y
[4]=3x+2;当x>4时,y
[4]
=﹣3x﹣2.
(1)如果y=﹣x+1的2分函数为y
[2]
,
①当x=4时,y
[2]=;②当y
[2]
=3时,x=.
(2)如果y=x+1的﹣1分函数为y
[﹣1],求双曲线y=与y
[﹣1]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
(3)从下面两问中任选一问作答:
①设y=﹣x+2的m分函数为y
[m],如果抛物线y=x2与y
[m]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
共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②如果点A(0,t)到y=﹣x+2的0分函数y
[0]
的图象的距离小于1,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B(0,﹣1).点P是
平面内任意一点,直线PA,PB与直线x=4分别交于M,N两点.若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点C(2,0),则称此时的点P为理想点.
(1)请判断P1(﹣4,0),P2(3,0)是否为理想点;
(2)若直线x=﹣3上存在理想点,求理想点的纵坐标;
(3)若动直线x=m(m≠0)上存在理想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a,b)的“变换点”Q的坐标定义如下:当a≥b时,Q点坐标为(b,﹣a);当a<b时,Q点坐标为(a,﹣b).
(1)求(﹣2,3),(6,﹣1)的变换点坐标;
(2)已知直线l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0,2).若直线l上所有点的变换点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记作图形W,请画出图形W,并简要说明画图的思路;
(3)若抛物线y=﹣x2+c与图形W有三个交点,请直接写出c的取值范围.24.对于两个已知图形G1,G2,在G1上任取一点P,在G2上任取一点Q,当线段PQ的长度最小时,我们称这个最小长度为G1,G2的“密距”,用字母d表示;当线段PQ的长度最大时,我们称这个最大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疏距”,用字母f表示.例如,当M(1,2),N(2,2)时,点O与线段MN的“密距”为,点O与线段MN的“疏距”为2.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0,4),C(2,0),D (0,1),
①点O与线段AB的“密距”为,“疏距”为;
②线段AB与△COD的“密距”为,“疏距”为;
(2)直线y=2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当⊙C与线段EF的“密距”0<d<1时,求⊙C与线段EF的“疏距”f的
取值范围.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的半径为r,点P是与圆心C不重合的点,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P′为射线CP上一点,满足CP•CP′=r2,那么称点P′为点P 关于⊙C的反演点,图1为点P及其关于⊙C的反演点P′的示意图.
(1)如图2,当⊙O的半径为1时,分别求出点M(1,0),N(0,2),T(,)关于⊙O的反演点M′,N′,T′的坐标;
(2)如图3:已知点A(1,4),B(3,0),以AB为直径的⊙G的与y轴交于点C,D(点C位于点D下方),E为CD的中点,如果点O,E关于⊙G的反演点分别为O′,E′,求∠E′O′G的大小.
26.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记作y=f(x).在函数y=f(x)中,当自变量x=a时,相应的函数值y可以表示为f(a).
例如:函数f(x)=x2﹣2x﹣3,当x=4时,f(4)=42﹣2×4﹣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函数的零点给出如下定义:
如果函数y=f(x)在a≤x≤b的范围内对应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f(a).f(b)<0,那么函数y=f(x)在a≤x≤b的范围内有零点,即存在c(a
≤c≤b),使f(c)=0,则c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c也是方程f(x)=0在a≤x ≤b范围内的根.
例如: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象如图1所示.
观察可知:f(﹣2)>0,f(1)<0,则f(﹣2).f(1)<0.所以函数f(x)=x2﹣2x﹣3在﹣2≤x≤1范围内有零点.由于f(﹣1)=0,所以,﹣1是f(x)=x2﹣2x﹣3的零点,﹣1也是方程x2﹣2x﹣3=0的根.
(1)观察函数y1=f(x)的图象2,回答下列问题:
①f(a)•f(b)0(“<”“>”或“=”)
②在a≤x≤b范围内y1=f(x)的零点的个数是.
(2)已知函数y2=f(x)=﹣的零点为x1,x2,且x1<1<x2.
①求零点为x1,x2(用a表示);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在x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是零点x1,x2,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P点与A、B两点不重合),在x轴上方作等边△APM和等边△BPN,记线段MN的中点为Q,若a是整数,求抛物线y2的表达式并直接写出线段PQ长的取值范围.
27.定义:y是一个关于x的函数,若对于每个实数x,函数y的值为三数x+2,2x+1,﹣5x+20中的最小值,则函数y叫做这三数的最小值函数.
(1)画出这个最小值函数的图象,并判断点A(1,3)是否为这个最小值函数图象上的点;
(2)设这个最小值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为B,点A(1,3),动点M(m,m)
①直接写出△ABM的面积,其面积是;
②若以M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写出点M的坐标;
③以②中的点M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圆,在此圆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直接写出此最小值.
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给出如下定义:如果正方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B,C三点都在正方形的内部或边界上,那么称该正方形为点A,B,C的外延正方形,在点A,B,C所有的外延正方形中,面积最小的正方形称为点A,B,C的最佳外延正方形.例如,图1中的正方形A1B1C1D1,A2B2C2D2,A3B3CD3都是点A,B,C的外延正方形,正方形A3B3CD3是点A,B,C的最佳外延正方形.
(1)如图1,点A(﹣1,0),B(2,4),C(0,t)(t为整数).
①如果t=3,则点A,B,C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是;
②如果点A,B,C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且使点C在最佳外延正方形的一边上,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t值;
(2)如图3,已知点M(3,0),N(0,4),P(x,y)是抛物线y=x2﹣2x﹣3上一点,求点M,N,P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以及点P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
(3)如图4,已知点E(m,n)在函数y=(x>0)的图象上,且点D的坐标为(1,1),设点O,D,E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边长为a,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29.对于某一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p,当其自变量的值为p时,其函
数值等于p,则称p为这个函数的不变值.在函数存在不变值时,该函数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之差q称为这个函数的不变长度.特别地,当函数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其不变长度q为零.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有0,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q等于1.
(1)分别判断函数y=x﹣1,y=,y=x2有没有不变值?如果有,直接写出其不变长度;
(2)函数y=2x2﹣bx.
①若其不变长度为零,求b的值;
②若1≤b≤3,求其不变长度q的取值范围;
(3)记函数y=x2﹣2x(x≥m)的图象为G1,将G1沿x=m翻折后得到的函数图象记为G2.函数G的图象由G1和G2两部分组成,若其不变长度q满足0≤q≤3,则m的取值范围为.
30.如图,点P(x,y1)与Q(x,y2)分别是两个函数图象C1与C2上的任一点.当a≤x≤b时,有﹣1≤y1﹣y2≤1成立,则称这两个函数在a≤x≤b上是“相邻函数”,否则称它们在a≤x≤b上是“非相邻函数”.例如,点P(x,y1)与Q (x,y2)分别是两个函数y=3x+1与y=2x﹣1图象上的任一点,当﹣3≤x≤﹣1时,y1﹣y2=(3x+1)﹣(2x﹣1)=x+2,通过构造函数y=x+2并研究它在﹣3≤x≤﹣1上的性质,得到该函数值的范围是﹣1≤y≤1,所以﹣1≤y1﹣y2≤1成立,因此这两个函数在﹣3≤x≤﹣1上是“相邻函数”.
(1)判断函数y=3x+2与y=2x+1在﹣2≤x≤0上是否为“相邻函数”,并说明理由;(2)若函数y=x2﹣x与y=x﹣a在0≤x≤2上是“相邻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y=与y=﹣2x+4在1≤x≤2上是“相邻函数”,直接写出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1.P是⊙O内一点,过点P作⊙O的任意一条弦AB,我们把PA•PB的值称为点P关于⊙O的“幂值”.
(1)⊙O的半径为5,OP=3.
①如图1,若点P恰为弦AB的中点,则点P关于⊙O的“幂值”为;
②判断当弦AB的位置改变时,点P关于⊙O的“幂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是定值,求点P关于⊙O的“幂值”的取值范围.
(2)若⊙O的半径为r,OP=d,请参考(1)的思路,用含r、d的式子表示点P 关于⊙O的“幂值”或“幂值”的取值范围;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4,若在直线y=x+b上存在点P,使得点P关于⊙O的“幂值”为13,请写出b的取值范围.
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以及两个无公共点的图形W1和W2,若在图形W1和W2上分别存在点M (x1,y1)和N (x2,y2),使得P是线段MN的中点,则称点M 和N被点P“关联”,并称点P为图形W1和W2
的一个“中位点”,此时P,M,N三个点的坐标满足x=,y=
(1)已知点A(0,1),B(4,1),C(3,﹣1),D(3,﹣2),连接AB,CD.①对于线段AB和线段CD,若点A和C被点P“关联”,则点P的坐标为;
②线段AB和线段CD的一“中位点”是Q (2,﹣),求这两条线段上被点Q“关联”的两个点的坐标;
(2)如图1,已知点R(﹣2,0)和抛物线W1:y=x2﹣2x,对于抛物线W1上的每一个点M,在抛物线W2上都存在点N,使得点N和M 被点R“关联”,请在图1 中画出符合条件的抛物线W2;
(3)正方形EFGH的顶点分别是E(﹣4,1),F(﹣4,﹣1),G(﹣2,﹣1),H(﹣2,1),⊙T的圆心为T(3,0),半径为1.请在图2中画出由正方形EFGH 和⊙T的所有“中位点”组成的图形(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并直接写出该图形的面积.
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的半径为r,P是与圆心C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C的限距点的定义如下:若P′为直线PC与⊙C的一个交点,满足r≤PP′≤2r,则称P′为点P关于⊙C的限距点,如图为点P及其关于⊙C的限距点P′的示意图.
(1)当⊙O的半径为1时.
①分别判断点M(3,4),N(,0),T(1,)关于⊙O的限距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坐标;
②点D的坐标为(2,0),DE,DF分别切⊙O于点E,点F,点P在△DEF的边上.若点P关于⊙O的限距点P′存在,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保持(1)中D,E,F三点不变,点P在△DEF的边上沿E→F→D→E的方向运动,⊙C的圆心C的坐标为(1,0),半径为r,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
个作答.
问题1问题2
若点P关于⊙C的限距点P′存在,且P′随点P 的运动所形成的路径长为πr,则r的最小值为
.若点P关于⊙C的限距点P′不存在,则r的取值范围为
.
34.阅读下面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其中∠BAC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中,AB=2,AC=4,以BC为边在BC的下方作等边△PBC,求AP的最大值.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利用变换和等边三角形将边的位置重新组合.他的方法是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P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C,连接A′A,当点A落在A′C 上时,此题可解(如图2).
(1)请你回答:AP的最大值是.
(2)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等腰Rt△ABC.边AB=4,P为△ABC内部一点,请写出求AP+BP+CP的最小值长的解题思路.
提示:要解决AP+BP+CP的最小值问题,可仿照题目给出的做法.把△ABP绕B 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P′.
①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②请写出求AP+BP+CP的最小值的解题思路(结果可以不化简).
35.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C,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过点P的直线l交⊙C于异于点P的A,B两点,在P,A,B三点中,位于中间的点恰为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则称点P为⊙C 的相邻点,直线l为⊙C关于点P的相邻线.
(1)当⊙O的半径为1时,
①分别判断在点D(,),E(0,﹣),F(4,0)中,是⊙O的相邻点有;
②请从①中的答案中,任选一个相邻点,在图1中做出⊙O关于它的一条相邻线,并说明你的作图过程;
③点P在直线y=﹣x+3上,若点P为⊙O的相邻点,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若线段MN上存在⊙C的相邻点P,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018年05月16日139****3005的初中数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35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线段MN的“三等分变换”,给出如下定义:如图1,点P,Q为线段MN的三等分点,即MP=PQ=QN,将线段PM以点P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PM′,将线段QN以点Q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QN′,则称线段MN进行了三等分变换,其中M′,N′记为点M,N三等分变换后的对应点.
例如:如图2,线段MN,点M的坐标为(1,5),点N的坐标为(1,2),则点P的坐标为(1,4),点Q的坐标为(1,3),那么线段MN三等分变换后,可得:M′的坐标为(2,4),点N′的坐标为(0,3).
(1)若点P的坐标为(2,0),点Q的坐标为(4,0),直接写出点M′与点N′的坐标;
(2)若点Q的坐标是(0,﹣),点P在x轴正半轴上,点N′在第二象限.当线段PQ的长度为符合条件的最小整数时,求OP的长;
(3)若点Q的坐标为(0,0),点M′的坐标为(﹣3,﹣3),直接写出点P与点N的坐标;
(4)点P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定点,点P的坐标为(,﹣)当点N′在圆O内部或圆上时,求线段PQ的取值范围及PQ取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
【解答】解:(1)∵PQ=2,根据“三等分变换”的定义,可知M(2,2 ),N′(4,﹣2 ).
(2)①当PQ=1时,OQ=
在RT△OPQ中,如图1中,
∴OP=OQ
∴∠OQP=∠OPQ=45°
∵∠PQN′=90°PQ=Q N′
∴点N’在x轴负半轴上,不在第二象限
∴PQ=1不符合题意.
②当PQ=2时
OP===,
此时,点N′在第二象限符合题意.
(3)如图2中,由图象可知,P(0,﹣3 ),N(0,3 ).
(4)如图3中,过点P作PA⊥x轴于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