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新课标)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28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二十八[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抚恤./畜.养亲.家/沁.园春啮.噬/罪孽.深重
B.蜷.伏/痊.愈按捺./百衲.衣譬.如/穷乡僻.壤
C.孱.弱/潺.湲戏谑./血.淋淋宿.营/夙.兴夜寐
D.踟.蹰/汤匙.泼.辣/梁山泊.证券./隽.语箴言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游戈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一切都为雾蔼所取代,我们刚才所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
B.面对突如奇来的震灾,雅安电力、交通、公安等系统的干部职工以及武警部队的官兵们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痊释着“责任”这沉甸甸的字眼。
C.车厢外面的香蕉林里笼罩着一片神秘的静谧,树荫下显得十分洁净。
然而,凝滞在车厢里的空气却发出一股没有硝过的臭皮子味。
D.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
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桢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薄把它们临摹下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1月的雾霾天气总算过去了,可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仍众口难调
....,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等是重要因素。
B.近来,欧洲部分牛肉制品掺杂马肉的事件闹得风风火火
....,欧盟方面坚称,“马肉丑闻”并非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没有必要恐慌。
C.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少数别有用心
....的西方媒体称朝鲜的举动说明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这种“泼脏水”的说法遭到中国学者的一致批驳。
D.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
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被称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两次冲入火海救人,最终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自己却不幸遇难。
B.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我国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在中国境内的患者。
C.民政部最近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等。
D.法国《89街》的一篇文章说,虽然莫言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他的作品内容是丰富的,作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理所当然的。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从四个方面概括造成北京市此次重污染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0个字。
(4分)
2013年2月9日到13日,北京市空气质量连续四天污染级别处于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水平。
工业燃煤、机动车燃油、扬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加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量大、集中,尤其是除夕到初一早晨,夜间虽看不到烟尘,但烟尘一度加剧。
本市区地面风速减小,湿度相对加大,污染物持续积累,很难及时消解。
近
期,本市西南部、东南部、南部的周边地区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城区,特别是北部地区,大范围内污染物的输送,使本地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客观上加重了本地区的污染水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表述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请就下面新闻中画线的“生态文明”一词进行点评。
(60字以内)(4分)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徽标。
请根据这幅徽标回答问题。
(4分)
(1)简要说明国家防灾减灾日徽标的构成要素。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一谈国家防灾减灾日徽标的创意。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从“读时代”走进“阅时代”
不管出版人是否愿意,事实是全球范围内出版物中的文字越来越少,章节越来越短,插图越来越多;而且从前起着点缀美化作用的插图,正式成为内容表达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图小说、绘本、图文书方兴未艾,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较容易赢取利润的图书类别。
有人将这一社会现象称为“读图时代”。
有趣的是,汉语中的“阅读”一词,是“阅”在先而“读”在后,没有人愿意说成“读阅”。
“阅”与“读”本来就是不同概念。
“阅”本义是用眼睛看,即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息;“读”就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读”固然必先“阅”,即将文字符号作为光信号摄入,然后解码为语音;而“阅”并不受制于语音。
所以,只有“读”才真正与传统出版的本质相关。
“读”的对象是文,“阅”的对象是图。
显然,图像和影像其实是不能“读”的,所以“读图时代”其实应称为“阅时代”。
而我认为,“阅时代”是不可
逆转的文明进步。
早在10万年前,人类的大脑就已经进化得与现代智人相差无几了,从而为阅做好了充分准备。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信息容量约等于50亿本书,但人的生命周期是不可能读如此多的文字,因此不需要如此耗能的大脑;但处理和存储影像信息以及社交语言信息则需要这样的大脑。
即使在睡眠中,大脑也在充分利用时间整理影像信息,于是人才会做梦。
视觉器官并不是天生用来接受字符的,而是用来感知影像的。
大脑皮层超过1/3的面积用于处理视觉,而图像和影像所包含的信息量比文字要大得多。
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所以,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以为“阅时代”将妨害智力发展的说法是源于对大脑动作机理的无知。
阅是人类的天性,而读则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生命体接受光信号的功能至少进化了5亿年,人类接受影像信息的功能至少进化了300万年,而读的能力,人类只练习了几千年,作为个体则不过学了几十年,儿童才学了几年。
所以,图能吸引任何眼球就不奇怪了,而儿童喜欢图更是天经地义。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只要阅的效率越高,那么阅就会成为趋势,天性总是在条件适宜时就不可阻遏地迸发而成为潮流。
(本文有删改)
8.下列不属于作者说“‘阅时代’是不可逆转的文明进步”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不受制于语音的“阅”,比先将文字符号作为光信号摄入然后解码为语音方式的“读”,让读者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B.从大脑动作机理角度看,阅图时,用于处理视觉的大脑皮层的兴奋面积远大于读文时,“阅时代”将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C.如今全球范围内出版物中的文字越来越少,章节越来越短,插图越来越多,图小说、绘本、图文书方兴未艾,更受青睐。
D.阅是人类的天性,阅功能的进化时间远远多于读能力的练习时间,阅的天性总是在条件适当时迸发而成为潮流。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插图正成为图书内容表达的组成部分,不再具有从前那样的点缀美化作用。
B.“阅”图比起“读”文更直接快捷,这也是图小说、绘本、图文书流行的一大原因。
C.大脑在接受光信号、图像和影像信息等功能上的进化促使成年人比儿童更喜欢读图。
D.因为图所包含的信息量远比文字多,所以“阅”图儿童会比“读”文儿童更聪明。
10.联系文意,请概括人类的大脑已为“阅”做好了哪些准备。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二十八
1.B [解析] A项,xù,qìnɡ/qìn,niè;B项,quán,nà,pì;C项,chán,xuè/xiě,sù;D项,chí,pō,quàn/juàn。
2.C [解析] A.游戈—游弋,雾蔼—雾霭;B.突如奇来—突如其来,痊释—诠释;D.一桢—一帧,记事薄—记事簿。
3.C [解析] A.众口难调: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
比喻不容易使所有人都满意。
应用“众说纷纭”。
B.风风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②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此处应用“沸沸扬扬”。
C.别有用心:议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D.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不当。
4.D [解析] A项句式杂糅,改为“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或“使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B项语序不当,将“在中国境内”移到“发生急重危伤病”前面;C项成分残缺,应在“低价骨灰安葬”后加上“的服务”。
5.[答案] ①污染排放量大;②烟花爆竹燃放量大,集中;③污染物难以及时消解(或回答“风速小,湿度大,难消解”或“消解条件差”);④周边地区输送污染物。
(每点1分,意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中的提示词“是……的根本原因”“加之”“很难及时消解”“加重了”,然后对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6.[答案] 示例:(1)生态文明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2)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3)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为后人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
(围绕“生态文明”的前瞻性,阐述其地位、意义、价值等皆可)
[解析] 此题虽是对指定词语进行点评,但是需要结合文段的意思进行阐发。
7.(1)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成要素。
(2)雨后天晴的彩虹蕴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
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8.C [解析] 只是陈述事实,非作者断言的根本理由。
9.B [解析] A.“不再具有”之说过于绝对;C.原文未涉及“成年人比儿童更喜欢读图”的说法;D.强加原因且过于绝对。
10.①具有大信息容量的大脑适合处理和存储影像信息以及社交语言信息;②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使得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