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问答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迁移)(原卷版+解析版)
第14讲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演练)(22-23七年级下·江苏无锡·期末)阅读两段文言故事,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陈寔①晓喻梁上君子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陈)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②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③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①陈寔(shí):东汉时期的名士,因为清高有德行著称。
②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③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头触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
稽,磕头至地。
颡:额头。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②及鲁肃过寻阳及:③止于梁上于:④宜深克己反善反:2.孙权劝吕蒙读书,与陈寔劝盗贼从善,都是“劝”,但劝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孙权是以自己的读书经验来劝,陈寔是以来劝。
3.两则故事都交待了“劝”的效果。
前文以鲁肃大惊,对吕蒙刮目相待来表现孙权的劝学之效,后文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来表现陈寔的劝盗之效。
这种表现手法叫做:。
(22-23七年级下·江苏·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_______(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4)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简答题
部编版七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简答带答案第4课《孙权劝学》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答: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答: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答: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答: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
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
②狱:案件。
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④将弃官去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
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阋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
②虚受:虚心接受。
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④空以体道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2.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字退之,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骈死(________)②食马者(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3)伯乐对千里马至关重要,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执策”者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将来你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训,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怎样的条件?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
②蹊田:践踏田地。
③策:通“册”。
④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3.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
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
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
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
②狱:案件。
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④将弃官去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
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2.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2.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经典】七年级下语文综合试题七年级语文(下)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 .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2.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 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 蒙辞以军中多务D 自以为大有所益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5.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答:(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答:6.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答:7、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答:二、默背《木兰诗》答题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B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C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21世纪教育网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问答题孙权劝学1、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起初吕蒙以军中多务的理由加以推脱。
2、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志趣相投,也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3、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意思: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增长见识阅历。
4、本文解释的道理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所收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5、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6、联系课文,说说你对吕蒙的看法。
①勤奋好学;②热情、关心下属,对吕蒙严厉7、听了孙权一席话,吕蒙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请你描述一下。
整天军务繁忙哪有时间学习呢,心理拒绝;后听了孙权的劝告和现身说法,才明白主公说的对,我要虚心接受,多读书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学识。
8、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吕蒙读书已经有了长进?着属于什么描写?①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侧面描写9、请自拟一幅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
孙权耐心劝导关;吕蒙谦虚就学10、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怎样的道理?①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②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多忙,只要抓紧时间学习,就能学有所成。
11、本文通过描写,共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请分别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孙权:能言善劝,严厉中对下属关心;吕蒙:勤勉好学,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鲁肃: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敬慕好学的人。
上联: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下联:肃离数年,倾心相交木兰诗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继续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2、品味“开、脱、著、理、帖”6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之情。
3、简要评价花木兰这一形象。
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表现她孝顺、勤劳、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5、“看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品质?不慕名利,不图富贵的高贵品质。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比喻②是对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语言中充满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
7、你是怎样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通过木兰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古代北方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也可以看出木兰的刚毅、勇敢。
8、诗中两次写到“不闻爷娘唤女声”,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木兰对父母及家乡的思念之情。
9、一千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木兰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10、请你拟一副对联,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上联:代父从军尽孝道;下联:战场杀敌显神威卖油翁1、翻译下面句子: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他舌尖十支能中八九支。
⑵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⑶我亦无他,但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⑷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3、本文通过对卖油翁自钱孔滴油的技艺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说明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陈康肃: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卖油翁:不卑不亢,谦虚。
陋室铭1、《陋室铭》一文开头从山水写起,这是运用什么写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①比兴手法。
②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人们熟知的道理引出文章的主旨。
2、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具体表现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陋室的清幽淡雅、博学儒雅、脱俗高雅的特点,极力表现陋室不陋。
3、作者在描写自己的陋室生活时,重点描写了陋室中“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同时也与之相对地写了无“白丁、丝竹、案牍”,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运用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具有渊博的学识,高雅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居室环境怎样的特点?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写的句子加以简要赏析。
①清幽、雅致、怡静②“上”字写出了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入”字则形象地写出了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
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同时青绿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机盎然。
5、请你谈一谈“陋室”雅在何处?陋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情怀高雅,自己的品德高尚,自己在陋室中生活富有情趣。
6、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托物言志②作者借对陋室的赞美,对室主人品德高尚的赞扬,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内容上:隐含作者有以君子自居之意,点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中心。
结构上:照应开头,回应“惟吾德馨”一句,深化文章主旨。
因孔子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8、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9、在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物质生活越是飞速发展,越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从而做一个高尚的人。
爱莲说1、作者酷爱雅致端庄、冰清玉洁的莲花。
请你谈谈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的形象的。
三个方面。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文中作者通过对莲的描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
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了作者崇高的人生追求,做一个平的高尚的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作者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自己的爱莲之情,感慨自己的知音太少。
为什么他还要在文中用那么多笔墨写菊和牡丹呢?重点衬托莲花,菊为正衬,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的高洁形象,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志向。
5、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①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②不受诱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③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6、文中三种花象征哪三种人?各代表怎样的态度?菊花——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避世莲花——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牡丹——富贵者,趋炎附势、追名逐利7、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看法相反,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同意周敦颐否观点。
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气节。
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因素就不能阻碍其发展。
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8、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托物言志②作者借对莲的描写,对莲美好品质的赞颂,赞颂君子之德,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格。
9、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怎样的品质?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品质。
1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隐逸者很少的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知音甚少的感慨。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追名逐利、贪慕富贵世风的鄙弃。
11、莲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象征了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12、“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的作用是什么?高度概括了莲可贵的品质,也表达了对莲的赞颂之情。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充满着各种诱惑。
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能经受住不良诱惑,保持高洁的品格。
14、我们应想周敦颐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诱惑,但我们应想周敦颐学习,在污浊的环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君子清白的操守和高洁的品格。
河中石兽1、翻译下列句子:⑴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主观臆断吗?2、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一是下游找,理由是: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从上游找,理由是:由于水流冲击,石兽会逆流而上。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事物的变化很多,不能主观臆断,要注重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位置做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讲学家: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5、石兽最终由老河兵找到而非讲学家,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实践经验必书本知识更可靠。
6、文章结构严谨,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请写出来。
搜寻河中石兽。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凡事要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遵循客观规律。
8、文中最后一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在整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①反问②加强了对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臆断做法的否定语气。
③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9、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不同含义: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是,笑别人不懂物理。
老河兵的笑,是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10、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人的人物形象:寺僧:他考虑不周,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
讲学家: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主观臆断。
老河兵:富有经验,能考虑各种的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实事求是。
11、文章开篇交代石兽沉于河中“阅十余岁”,有什么作用?说明石兽落水的时间长,引出下文难于寻找和采用多种方法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