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藏中考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卷解析版(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通过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提高免
疫力。
你认为下面四位同学的午餐食谱最合理的是()
A.米玛:一碗藏面,一份薯条,一杯甜茶,一份牛肉饼
B.卓嘎:一杯可乐,一份清蒸排骨,一份面包,一份凉拌牛肉
C.顿珠:一碗糌粑,一杯酥油茶,一碟风干牛肉,一碗酸奶
D.拉姆:一碗米饭,一份炖牛肉,一份炒青菜,一碗豆腐汤
2.下列关于牦牛、青稞、草履虫三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三种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青稞比牦牛多一个层次--系统
C.一只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生物体
D.青稞与牦牛两种细胞基本结构的区别之一是有无细胞壁
3.下列关于掷铅球过程中运动和行为叙述正确的是()
A.练习掷铅球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掷铅球这项运动依靠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即可完成
C.掷铅球不慎造成的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
D.练习掷铅球的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4.如图是关于几种生物的分类图解,对此图分析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和蘑菇属于②
B.新冠病毒属于①
C.变形虫属于③
D.蛔虫属于④
5.普次大叔种植的同品种青稞总是比邻近地的产量低,他怀疑地里可能缺水或者缺乏
某种肥料,于是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五块,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表。
据表分析该青稞地主要缺乏的是()
地块一号地块二号地块三号地块四号地块五号地块
处理情况不处理适当补水补充钾肥和
水
补充磷肥和
水
补充氮肥和
水
产量统计30kg35kg36kg38kg45kg
A.钾肥和水
B.氮肥和磷肥
C.钾肥和氮肥
D.氮肥和水
6.在足球比赛中,当守门员看到足球飞来时,守门员迅速判断,做出扑球动作。
下列
关于守门员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守门员看见足球由远及近的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发生改变
C.守门员完成扑球动作是简单反射
D.守门员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协调性主要依赖于小脑的调节
7.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雄性激素
B.受精作用发生在图中③处
C.②是输送卵细胞的管道
D.④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8.下列有关动植物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只靠鳍进行运动
B.油松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蝗虫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不分节
D.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9.“雪顿节”是西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节日。
届时家家户户会制作酸甜可口的酸
奶。
以下关于酸奶的制作和保存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
B.酸奶的制作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灭菌
D.酸奶的保存方法是低温保存
10.下列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叙述正确的是()
A.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B.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
C.女孩月经期间,要避免着凉和剧烈运动
D.性意识萌动是青春期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盆长势相同的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把两盆植株分别放入甲乙装置中,甲装置中放置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两套
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密封放置一段时间。
③两装置同时放在光下几小时。
④分别从甲、乙装置中取出如图所示的A叶和B叶,用酒精脱色,漂洗后加碘液,
检验叶片内有无葡萄糖产生。
根据以上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进行改正。
①______。
②______。
(2)该实验中将两盆植株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4)请预期该实验的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A叶______,B叶______,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②若A叶______,B叶______,则说明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12.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7万平方干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
保护区。
保护区内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雪豹、盘羊等1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区内还有大面积的湿地、沼泽群体,是西藏许多特有季候水禽的繁殖栖息地。
(1)图1表示该自然保护区内的某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判断A是______,G是______。
(2)图1表示的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
(3)图2表示该地区一条食物链中的五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其中乙和丙的关系是______;如果某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则在此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4)受特殊自然环境的制约,羌塘自然保护区各种生物群落简单、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很容易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且一旦被破坏,很难再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的。
(5)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
(答出2条即可)13.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及结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
④⑤表示生理结构。
(1)A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______,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______。
(2)B系统为______系统。
过程①中,胸廓容积扩大时,人体处于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中的氧含量将会______(填“增加”
或“减少”)。
(3)C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______供给组织细胞利用。
C系统的动力器官是______。
(4)在D系统中,血液先经过④的______作用形成______,再通过⑤的______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14.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
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部分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使很多高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谈谈如何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藏面、薯条里面含有淀粉,牛肉饼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该食谱中无果蔬类,不能提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食谱不合理。
A错误;
B、面包、可乐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凉拌牛肉、清蒸排骨主要提供蛋白质,无果蔬类,不能提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食谱不合理,B错误;
C、糍粑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牛肉和酸奶主要提供蛋白质,酥油茶主要提供脂肪,无果蔬类,不能提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食谱不合理。
C错误;
D、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物质,牛肉主要提供蛋白质,青菜提供维生素、无机盐,豆腐汤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此食谱营养合理,D正确。
故选:D。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
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据此解答。
关键点:食谱中的食物要能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物质。
要均衡膳食。
还要经济实惠。
2.【答案】B
【解析】解:A、牦牛、青稞、草履虫三种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正确。
B、青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牦牛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可见青稞比牦牛少一个层次--系统,错误。
C、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生物体,正确。
D、青稞是植物有细胞壁,牦牛是动物,无细胞壁,青稞与牦牛两种细胞基本结构的区别之一是有无细胞壁,正确。
故选:B。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答案】C
【解析】解:AD、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练习掷铅球是一种学习行为。
AD错误
B、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掷铅球动作还要有神经系统协调配合即可完成,B错误
C、脱臼是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C正确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4.【答案】A
【解析】解: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蘑菇是多细胞真菌,由大量菌丝连接而成,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细菌,
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蛔虫属于多细胞动物,属于线形动物。
因此①是病毒;②是大肠杆菌;③是变形虫;④是蘑菇、蛔虫。
故选:A。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分析解答。
明确各种生物的结构特点即可解答本题。
5.【答案】B
【解析】解: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一号地块,不处理产量为30kg;二号地块,适当补水产量是35kg;三号地块,补充钾肥和水,产量是36kg;四号地块,补充磷肥和水,产量是38kg;五号地块,补充氮肥和水,产量是45kg,所以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补充氮肥和水。
故选:B。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6.【答案】C
【解析】解:A、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
A正确;
B、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正确;
C、守门员完成扑球动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C错误;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据此可知,守门员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主要是依靠小脑对运动的协调作用。
D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
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7.【答案】B
【解析】解:A、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精子在②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③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B错误。
C、②输卵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卵细胞,C正确。
D、④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
D正确。
故选:B。
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胚胎发育的过程。
8.【答案】D
【解析】解:A、鱼类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错误;
B、油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没有果皮包被,错误;
C、蝗虫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错误;
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正确。
故选:D。
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
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即可答题,为基础题目。
9.【答案】B
【解析】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A正确;
B、酸奶的制作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B错误;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C正确;
D、酸奶的保存方法是低温保存,D正确。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多收集一些生物发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题的难度适中。
10.【答案】C
【解析】解:A、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回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错误。
B、如果产生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不要埋藏在心中,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
不要闷在心中,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疾病,错误。
C、月经期间要避免着凉,要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正确。
D、性意识萌动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错误。
故选:C。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其次是性发育、性成熟。
掌握青春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在乙装置钟罩内的小烧杯中盛有与甲等量的清水检验叶片内有淀粉产生,不是葡萄糖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二氧化碳不变蓝变蓝不变
蓝不变蓝
【解析】解:(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上述实验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①在甲装置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的小烧杯,在乙装置钟罩内的小烧杯中盛有与甲等量的清水,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
②检验叶片内有淀粉产生,不是葡萄糖。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乙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乙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4)预期该实验的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①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乙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所以实验结果:变蓝的是乙装置内的叶片。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②若A叶不变蓝,B叶不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故答案为:(1)①在乙装置钟罩内的小烧杯中盛有与甲等量的清水;②检验叶片内有淀粉产生,不是葡萄糖;
(2)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
(3)二氧化碳;
(4)①不变蓝;变蓝;②不变蓝;不变蓝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3)根据小烧杯内溶液成分的不同,该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对照实验的特点以及氢氧化钠的作用。
12.【答案】生产者消费者A→D→G→F→H捕食戊有一定限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析】解:(1)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图1表示该自然保护区内的某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判断A是生产者,G是消费者;
(2)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A→B→E;A→C→F→H;A→D→G→F→H;A→D→G→H,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A→D→G→F→H;
(3)图2表示该地区一条食物链中的五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构成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戊,其中乙和丙的关系是捕食;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如果某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则在此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戊;
(4)受特殊自然环境的制约,羌塘自然保护区各种生物群落简单、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很容易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且一旦被破坏,很难再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濒危珍稀动物植物,还保护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故答案为:(1)生产者;消费者;
(2)A→D→G→F→H;
(3)捕食;戊;
(4)有一定限度;
(5)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氨基酸小肠呼吸吸气增多毛细血管心脏肾小球的滤过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解:(1)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A 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B为呼吸系统,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胸廓的容积增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与吸气相反;②表示肺泡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其中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所以C循环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毛细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
(4)在泌尿D系统中,血液经过⑤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1)氨基酸;小肠;
(2)呼吸;吸气;增多;
(3)毛细血管;心脏;
(4)肾小球的滤过;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
图中的A系统是消化系统,③过程是吸收;B系统是呼吸系统,过程①表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系统是泌尿系统,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
此题是一道综合测试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
14.【答案】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染料的燃烧节约用电低碳出行
【解析】解: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
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部分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使很多高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谈谈如何保护高原生态环境:①多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染料的燃烧;③节约用电;④低碳出行。
故答案为: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染料的燃烧;
③节约用电;
④低碳出行。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
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