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困难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晏鹏[摘要] 校企合作,是国家着力推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各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所必须要走的路.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首先是要提高校企双方的认识,并建立好相应的机制,其次是根据企业和就业需要,灵活合作形式,再是加强双向沟通,充实合作内涵。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问题对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也提出,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为此,各中等职业学校加大力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子,但目前仍没有走出困扰,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
调查中,我们发现,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操作不规范,双方缺少书面协议,很多是通过中介(人力资源公司或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沟通,校企双方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合作就会中止。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要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定一些规则,对校企合作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得中职学校在调节上有
一个依据,企业在追求利益时,也能明晰社会责任和义务。
由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学生实习很难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主要表现在,学生顶岗实习往往通过中介机构参与组织、安排和管理,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实习报酬往往通过中介机构以管理费的名义进行截留。
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上,中介机构相对于中职业学校来说,由于有人缘地缘优势,与企业沟通更加便利。
主观上,仍是利益作祟,企业、中介与学校各自考虑自身利益,而放低了学生利益。
二是校企合作深入困难。
目前进行的校企合作,多数是学校定向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企业承担毕业生实习,然后,企业根据需要选择毕业生就业。
大多数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是效益较好的企业。
我们曾经两次到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惠州,走近三洋、富士康、闳晖、索尼、竞华、爱升等企业,通过与企业人事主管或经理进行沟通与交流,发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往往源于招工需要。
在订单旺季时,更希望校企合作,以便更快更及时吸纳员工;在订单淡季时,校企合作愿望就不强烈。
因此,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上缺少沟通互动,彼此平时往来较少,相互影响有限,当然,更谈不上校企一体化办学。
企业仅为招工、学校仅
为就业进行的校企合作,往往造成学生就业率高,而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差。
从我们对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来看,我们发现,某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自2007年与深圳某台资企业合作,共输送机电、电子等专业学生586人,现在职104人,就业稳定率只有17。
7%,而该校每期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
学生就业稳定性,与就业质量密切相关,凡企业底薪低、晋升机会少、劳动强度大、管理不够人性化、福利待遇较差的企业,学生就业稳定性就差。
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原因,客观上,欠发达农村地区职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由于受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带来互相参与的诸多困难。
主观上,校企双方对合作中的利益,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多,缺少长远眼光.不可否认,学校往往把校企合作当做解决就业“出口”的手段,目的是增加生源“进口”。
企业往往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困难的手段,当用工市场供大于求时,就失去了参与合作的动力。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形势下,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亟需实现新的突破,校企双方只有通过全方位、卓有成效的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其主要采取的对策是: 提高认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真正树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并切实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一是学校要成立实习与就业管理机构,负责建立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学生
实习和就业管理;二是学校一把手要亲自抓,要走出去,细心考察企业,同时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参观洽谈,给每个专业找到相应的合作企业;三是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如《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奖惩办法》、《驻企业教师管理办法》等操作性规程,从制度上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建立校企合作奖励机制,对进行校企合作贡献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并与评职评优挂勾。
学校还应成立课题组,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问题和对策。
同时,通过广泛宣传,促使全校形成了“校企合作,人人有责”的氛围。
许多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地处较贫困地区,当地企业小且不成气候,学校的眼光往往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特别愿意与它们“攀亲",以提高办学声誉。
但不要忘记,校企合作是两厢情愿的事情,只有校企“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持久。
因“时”制宜,灵活校企合作形式中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这一主题做文章,因“地"制宜,弹性安排,在合作模式上,形式要多样化. 中职学生学制,目前主要采用的是“2+1”学习分段制,我们认为,在保证学生在校总学习时间两年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企业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如果采用“2+1”学习分段制,即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开始,往往在每年的5—-6月,这时,企业订单少,需要员工少,
有的企业还要裁员,顶岗实习和就业相对困难。
而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订单多,是招工旺季,企业有时还要拿资金招工,因此,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实习和就业更受企业欢迎。
尝试“1。
5+0.5+0。
5+0.5"合作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在3月左右开始到企业实习半年,再回校学习半年,最后在3月左右到企业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照顾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点,学生实习安排在企业生产的旺季,很受企业欢迎。
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一些学生在企业实习,拿到工资,过上了社会人生活,有的不愿再回到学校学习,学生会有一定的流失。
采用“2。
5+0.5”的合作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实训设备基本完善和充足,学校有能力进行必须的实训.其优点是既能扩大在校生规模,又能有效管理学生。
同时,学生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旺季,学生实习就业安排容易,也不存在实习时间短,学生不适应岗位工作的情况,因为企业是流水线生产,对每一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是很高,通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培训学习就能胜任岗位工作,不会影响就业。
探索“1+1+1"的合作模式,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实训设备不足,可以与城市职校联合办学。
学生第一年在本校学习基础文化,第二年转到城市职校学习专业技能,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优点是解决了农村职校实训设备不足问题,蔽病是对学生管理带来不便。
如果城市职校安排
不好学生就业,也会影响农村职校声誉,给招生带来麻烦。
近年来,一些中职学校考虑到一些家庭困难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出外打工,过一段时间,又想回来读书;一部分学生读一段时间就辍学打工的现状,学校与企业沟通,采取了“保留学籍,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总的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都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量不减少,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能让其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尽量满足企业需求,只要能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是好模式。
但绝不能像有的中职学校,为了赚钱,让学生在校不到一年,几乎没学什么东西,就安排到企业打工,然后通过中介赚取管理费。
加强沟通,充实校企合作内涵一方面,中职学校要走出去,教师要到企业考察调研、蹲点实践。
一是在每年的春季,拟定新生招生计划前,学校应安排相关人员到有意向合作企业实地考查,弄清企业规模、性质、业务、状况、岗位、技能、待遇等情况,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合作愿景,形成校企合作可研报告,为签定联合办学协议奠定基础。
二是在学生实习和就业初期,学校领导到各合作企业进行学生实习和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意见,解决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初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专业实习和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三是学生实习和就业初期,实习专业所在班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到企业“蹲点”,一方面管理学生,另一方面到车间学习现代生产
技术,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也要请企业进来,就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调研、讲课。
让企业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表达学校合作诚意,增强企业合作信心.在此基础,共同商定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训方案,举行协议签字仪式。
协议的内容应该详实而具体,它至少应包括:组班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实习方式、实习待遇、就业安排、工资福利、违约责任等,要照顾学生利益,双方权利与义务明晰,具有操作性.每个新学年之前,中职学校都应按照企业用人计划与标准,与企业一起商定招生专业和数量.如利川职校与深圳闳晖集团合作,深圳闳晖集团还参与考核录取新生,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闳晖电子班”。
创新教育内容,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一是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融入企业内容。
中职学校要主动征求企业意见,教学内容除安排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安排一定课时的企业岗位技能知识和企业管理文化知识,同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职业精神。
为使学生认真学习各门知识,企业可与学校商定,对有不及格科目学生,学校不推荐就业,企业也不接收。
二是校企双方互派教师,相互渗透。
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由学校负责,企业岗位专业理论课和顶岗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
如利川职校与宜昌造船厂合作开办“船舶制造”专业,宜昌造船厂多位高级工程师到学校给该
专业学生授课.三是加强顶岗实习和就业初期的协同管理。
从调查的情况看,参与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的老师普遍反映,顶岗实习学生存在角色转换慢。
有的责任心不强,纪律观念较差;有的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较弱;有的要求条件好点,待遇高点,干活轻松一点。
更有甚者,有的不打招呼,擅自离职。
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校企合作蒙上阴影,处理不好,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因此,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顶岗实习和就业初期的引导和管理。
中职学校应与企业共同拟定实习方案,既分工又合作。
学校主要承担管理责任,企业主要承担技术培训责任.班主任“全天候”跟踪管理,企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学生鉴定不合格,企业不安排就业。
实习完毕,学校建立实习档案,进行实习总结评比,表彰优秀实习生。
学生就业初期,与其它员工同等要求,且远离家长和老师,有一个不适应期。
因此,中职学校对毕业的学生,不能一送了之,而是要派老师跟踪指导至少一个月时间,了解其思想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提高就业稳定性,进而密切校企关系。
同时,敦促企业严格履行协议,按劳动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一些中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尝到了甜头,如利川职校与深圳闳晖集团合作,2010年,闳晖集团为学校捐赠价值20万元的车床10台,改善了该校机电专业学生实训条件.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正在探索和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学校引进企
业生产线,企业的车间进学校,让学生工与学更加紧密结合。
虽然校企一体化办学眼前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由于交通、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所在地大型企业少,困难更大。
但校企一体化办学必尽是校企合作深化的表现,也是中职学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各中职学校都应该大胆尝试和探索,努力开拓出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