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选择高铁走出去战略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选择高铁走出去战略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一路高歌猛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营运线路里程已达1.3万公里,在建5000余公里,中长期计划修建里程4.5万公里。

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出访国外时,多次推销高铁,并提出了"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窥测领导层之所以选择这一战略的原因。

一.东部出海口遭到封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权",但在向东(太平洋)开放遭遇美国围堵的新安全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海权"与"陆权"关系,建立一种对冲海权的新陆权。

因此國家在坚决实施深蓝战略的同时,以高铁为支柱、形成向西进入大西洋和向南进入印度洋的突围之势,这将建立起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以"路权"支撑"陆权"的新陆权时代,助力中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与此同时,在已有且不断增强的基于太平洋的海权基础上,打造基于印度洋、大西洋乃至北冰洋的新海权。

因此,高铁走出去维系着中国在欧亚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承担着国际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二.实现"路权"与"陆权"的结合
1.从长远的空间布局来看,高铁应涵盖三个维度。

一是继续规划、磋商、加紧施工四条战略线路,即:欧亚高铁,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进入中国境内乌鲁木齐,最终抵达北京。

中亚高铁,从新疆喀什出发,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经保加利亚进入欧洲,最终抵达德国。

泛亚高铁,从昆明出发,依次经由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

中巴铁路,从新疆喀什出发,过伊斯兰堡,直达卡拉奇和瓜达尔港,进入印度洋。

2.二是加快推进中非铁路建设。

可规划两条线路:从沙特阿拉伯、也门、迪拜,抵达埃塞尔比亚进入非洲;或从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大马士革)、约旦、经埃及苏伊士运河进入非洲。

3.三是加紧研究中俄加美高铁。

从东北出发一路向北,经西伯利亚抵达白令海峡,以跨洋隧道穿过太平洋到达阿拉斯加,再从阿拉斯加往加拿大,最终至美国。

三.中国技术的优势
就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北美高铁建设发展起步,欧亚大陆经济走廊作用凸显,非洲铁路现代化需求旺盛。

就自身条件来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与相关国家产业发展互补性增强;中国交通装备技术完善、运营经验成熟、质量和性价比高,在国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

四."高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资金筹措、技术标准、跨国营运等异常困难与严峻挑战,也深受国际政治、市场、产业、法律、金融和文化等各种环境因素的交错影响。

首先,面临着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已具备高铁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而相关国家高度关切国家安全、资源保护、企业利益等自身因素,也导致合作谈判困难重重。

如《印度教徒报网站》曾发表文章称"印度对中国高铁说不"。

技术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在高铁标准已被国外垄断或使用、欧洲标准具有天然排他性等背景下,中国高铁
另外,投融资和营运模式仍不尽成熟,BT、BOT、EPC、PPP等模式各有利弊,存在盈利风险。

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宗教冲突、文化相斥,这也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不可控因素。

核心技术只有取得国际专利和产权保护,才能畅行世界。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铁项目是大买卖,不是单纯的企业对企业就能谈判的,它一定是政府行为,所以国家层面应该有个"指挥部"-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委员会。

政府主导、分工协作、组团推进,从政治、经济、产业、装备、投融资、外交、国防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协调各方、超前规划、强势推进,为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时间表、路线图,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对话和协商,与进入国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中国高铁走出去还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国家智库。

建议筹建高铁走出去世界性发展研究基地,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全方位"智库"服务,建立高铁走出去区域性发展研究中心。

作为世界"三个一极"的非洲,将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前哨,可适时成立"非洲高速铁路研发中心",将为中国高铁登陆非洲大地提供强有力的前瞻性智力支持。

高铁走出国门,还应探索稳妥和高效的全新投融资方式,以应对陌生环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具体路径包括通过加强银企合作、灵活采用投融资模式、提升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能力、研究并推广"资源换高铁"模式、加快推进国际银行建设等。

参考目录:
1.《对中国高铁的战略思考》刘美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