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逐利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逐利资本进入教育领域When proFit-Chasing Capital involves in edUCation
当逐利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结果会怎样?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却不易公开评价的问题。
今年
1月中旬,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这样回应教育培训市场:“教育不能被逐利的资本绑架,如果培训机构纯粹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培训市场,上海的党和政府必须管,不管就是失职。
”
韩正的义愤填膺仅在一个侧面回应了政府和公众对资本逐利教育市场的担忧,而且这个担忧是建立“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这个“小问题”之上。
之所以说“小问题”,是因为诸如“给3年级孩子培训初中课程”这样的培训现象,就算再多资本强力推进,也终究会被家长和社会认清它的反规律性,它的终结不需要政府去管。
窃以为,逐利资本在教育培训领域的扩张无需太多忧虑,因为一切非刚需市场都很难带来“绑架”民意、强制消费的结果。
当前最应该担心的,是逐利资本进入学前及学历教育领域。
前者指幼儿园,后者指从K12到大学。
注意,这里在资本前面加了一个定语“逐利”,专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资本,它才是教育的大敌。
从教育本质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作为社会化教育的一部分都有其公益性质,所以资本进入教育,可以公益,可以适当盈利,唯独不可以利益最大化,后者会离弃教育者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和品格底线。
上海有家以收费高昂著称的国际学校,其外籍教师无法忍受学校为收学费姑息有钱家庭学生的作法,撰文痛陈国际学校教育乱象。
但国际学校并不能成为逐利资本进入教育领域问题的代表,有实力去国际学校的人毕竟是少数,普通学历教育和幼儿园才是教育沦陷的重灾区。
统计显示,从2015年起,国内逐利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教育领域,以往鲜见的数亿甚至数十亿元教育投资案例逐年递增。
这些投资绝大部分来自获利行业的大机构、上市公司甚至风投公司,他们要么自己办学,要么并购、投资现有教育机构,挟资金和社会地位优势横扫民办教育市场。
有钱的学校抢占了教育资源,是否带来了相应的好教育?非也。
一方面因为教育领域本就问题多多,教育改革连喊10余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逐利资本要求回报,没有耐心和精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使得逐利资本开办的学校成为看上去“高大上”实则乏善可陈的高价学校。
可以预见,这些教育机构在逐利资本的催化下复制粘贴,要不了多久就会遍地开花,到时欲哭无泪的可能就不是家长了。
去年11月,我去北京参加国际互联网教育峰会,与会各大教育机构众口一词的话题是“抢占赛道”。
抢占赛道用更通俗的话讲叫“跑马圈地”,但大家都去圈地了,谁来耕耘呢?
所以,今天,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公众,大家都面临着共同的焦虑:即担心公立教育扼杀天性,又担心逐利资本贪婪嗜血。
要区分哪些是良心教育,哪些是鱼目混珠,仅靠准入禁入恐怕是不行的。
资深财经记者、编辑,《莫辞每周经济时评》主笔。
王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