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非海洋专业海洋通识课程——《海洋与科学》的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海洋教育必须先行。

我国目前处于全面推进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大海洋高等基础教育。

国内对海洋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令人曙目的成绩,但与国外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提高全民族的现代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尤其要加大非海洋专业本科生的教育。

《海洋与科学》为非海洋专业学生选修的海洋通识课,是一门理论基础和现实联系较强的课程。

由于专业知识储备的差异,与海洋专业学生相比,非海洋专业类学生的海洋通识课程《海洋与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均需要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对海洋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开发、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为培养复合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础。

1教学大纲制定
《海洋与科学》是一门对非海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海洋通识课程,以自然科学的角度解说海洋科学中的现象,最终使学生达成理解海洋现象的诱因和结果这一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掌握海洋学各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海洋现象,提高对于海洋科学的兴趣;掌握国内外海洋研究的最新成果、公众关注的海洋事件;具有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的意识。

《海洋与科学》以模块化方式开展教学,每个模块按照内容包括不同的章节。

本课程共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模块1:海洋学简史,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海洋学的发展历史;模块2:海洋地质与遥感,主要讲述海洋地质和绿潮遥感监测;模块3:物理海洋与极地海洋,主要讲述潮汐、大洋环流、海啸与风暴潮、南极和北极区域级北极冰减少的影响等;模块4:海洋化学,主要讲述海洋酸化、赤潮和可燃冰等未来世界的能源;模块5:海洋生物生态,主要讲述海洋生产力、海洋生物资源、现代新型渔业和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等。

本课程考核着重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核项目、内容和方式多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共有以下几个部分:
1)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10%,课堂讨论在每次上课时,根据上课内容,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小组评分和个人评分; 2)平时作业,总成绩的15%,平时作业主要为针对不同的主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撰写一个小报告,要求独立思考;
3)平时考勤,总成绩的25%,由上课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和点名等方式进行评定,要求选课学生不能无故缺席,且规定无故缺席达3次就取消课程考试资格;
4)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占比50%,期末考试进行闭卷考核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和课下作业部分,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联系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2教学团队组成
《海洋与科学》是一门面向非海洋专业,尤其是大学新生开设的海洋通识课程,由于选课学生大部分为文科专业,海洋相关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与海洋专业学生相比,其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课程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海洋知识储备,对讲授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因此,课程教师由多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注重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具有海洋生态、海洋地质、海洋遥感、海洋物理、极地海洋和海洋生物保护等不同学科背景,教学团队共6位成员,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且年龄结构合理,均具有海外学习经历,长期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课程配置有海洋学教育背景的专职秘书1名,负责课程的答疑、作业和考核等教学辅助工作。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已建成一支素质高、有特长、结构合理、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敬业爱生,师德高尚,奋发向上,业务良(下转第9页)
面向非海洋专业海洋通识课程
——
—《海洋与科学》的教学研究
王凯章守宇*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中国上海201306)
【摘要】《海洋与科学》是一门对非海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海洋通识课程,以自然科学的角度解说海洋科学中的现象,是一门理论基础和现实联系较强的课程。

针对授课对象的差异性,对非海洋专业学生的教育内容
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和探讨。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了一定的研究,以期能够提高海洋
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海洋通识课程;海洋与科学;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由上海海洋大学海洋与科学海洋类课程建设(A类)项目和《海洋学概论》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资助。

作者简介:王凯(1981—),男,山东梁山人,博士,讲师,从事海洋牧场和生态修复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章守宇(1961—),男,博士,教授,博导,从事海洋牧场、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修复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5页)好,善于研究,勇于探索的有凝聚力的可
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3教学方法
完善多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讲授、教师示范、视频播放、学生讨论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对于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除了采用常规的电子课件讲授外,还引入了视频播放和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在讲授潮汐时,通过每年农历八月钱塘江观潮来向学生介绍潮汐知识;在讲授极地知识时,通过如何达到南北极的问题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讲解两极相关的知识;讲授海洋生物生态时,通过什么是人工鱼礁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这样的通俗话语来引出人工鱼礁、海洋食物网和海洋生态修复等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讲授海洋生物保护相关内容时,通过人们吃鱼翅引入鲨鱼乃至海洋生物的保护。

实践证明,本课程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课程辅导
为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完成课堂讲授各个环节的同时,设置课程答疑和辅导环节,并分别至少进行2次,其中课程辅导部分,根据课堂讨论主题和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辅导。

另外通过学校教务处开设的网上教学平台、邮件和QQ 群等途径,随时随地实现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5结语
通过根据授课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组建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课堂讲授,实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辅导和考核方法,《海洋与科学》已成为广受本校非海洋专业学生欢迎的课程。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质量调查和目标达成度等环节的反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通过《海洋与科学》通识课程的学习,培养非海洋专业学生认知海洋和具有海洋意识。

【参考文献】
[1]佘显炜,吴中平.浙江高等海洋教育发展研究[J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8,17(2):127-131.
[2]苏勇军,陈朵灵.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展望[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6):59-62.
[3]顾峰.浅析我国海洋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252-253.
【参考文献】
[1]隗玲,王昌.高校课堂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学园,2014(32):8-9.
[2]张琪.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3]邵博超,王文俊.基于UML 的文化中心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5(1):39-43.
[4]陈翠红,庄彦.基于B/S 三层架构的中职师资培训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安徽省中职师资培训测评系统为例[J].长
沙大学学报,2014,28(2):39-42.
[5]高扬.基于.NET 平台的三层架构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2):77-85.
[6]佟海亮,杨征,王鑫.基于三层架构和SOA 体系的农业种植管理系统开发[J].南方农业,2015,9(3):163-166.
[7]Daniela Florescu,Alon Levy,Alberto Mendelzon.Database Techniques for the World Wide Web [J].Sigmod record,2005,32
(3):59-74.
图5
任课教师查看考勤界面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