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北镇第三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第三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讲述“学问之道”,而非批判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的是“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以水济水”,而非反对思想统一,故B项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清朝选拔官吏时的一种科考方式,材料并未体现批判八股取士,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作者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思想僵化,盲目随从,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
B、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
C、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
D、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
参考答案:
C
3. 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院同时存在且互不隶属,州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
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对宪法负责制
D.联邦制原则参考答案:
D
美国地方州在不违背中央集权制下,有一定自主权,“州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体现出联邦制特点,D正确;A、B属于中央政府组织原则;C是总统负责对象。
4. 古代中国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商代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时期
参考答案:
A
5. 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
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
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
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①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近代企业
②日本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垄断
③日本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对外侵略和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6.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C.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国条约》的签订 D.德国常备军被完全取消
参考答案:
D
7.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
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
B
【详解】法家思想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排除A;由材料“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严刑酷法”,可见儒法思想并行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封国威胁专制皇权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君相矛盾,排除D。
8.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
C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孔子及真理……临于绝境……”可知,这是否定孔子的权威,所以答案选C。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9.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
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②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10.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发展的作用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
B
11. 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参考答案:
B
【详解】根据“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结合所学,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孟子引申为“仁政”,故B正确;道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无为而治”,与“仁政”不符,排除A;法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法治”,与“仁政”不符,排除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但是没有提出“仁政”思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
12. 他多才多艺,兼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特别是他的雕塑,代表欧洲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
下列各项属于“他”的作品的有
①《创世纪》
②《哀悼基督》
③《最后的晚餐》
④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圆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兼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特别是他的雕塑”结合所学可知这位艺
术家是米开朗琪罗,《创世纪》《哀悼基督》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圆顶都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所以③排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
13.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宣传画,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它反映了()
A.西欧和日本冲击美国霸权地位
B.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D.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态势
参考答案:
D
由材料“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并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为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D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B 与史实不符;70年代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不正确。
14.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准确对应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 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参考答案:
A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C、D 三项的第一项都说出了 A 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而 B、D 项对一种范畴的表述不正确。
罗马人认为权利是生于法律的,是法律确认个人和团体的利益。
罗马最先制定了私有财产的权利,把私人权利看成是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
故选A
15.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A项是墨子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孔子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是各类考试中的重点;对于孔子的主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记忆:①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忠恕之道”);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举贤人”;“内圣外王”。
③伦理思想:“礼”,“克己复礼”;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⑤对鬼神敬而远之。
本题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除了全面地掌握孔子思想外还得能正确判断出其它各学派的主要主张。
16. 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美国与欧盟经济合作的产物
B.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C.成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D.加剧了美苏的经济竞争
参考答案:
C
17. 《俄国史》这样描述:“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促使俄国梦醒的事件是
A.十二月党人起义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克里米亚战争 D.1905年革命
参考答案:
C
18. 人民网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提出工人的贫困是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造成工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只要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即使整个社会财富达到了顶点,对工人来说依然是持续不变的贫困。
由此推理可知,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B.蕴涵着深刻的民生思想
C.指出工人运动的根本原因
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参考答案:
B
19.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参考答案:
A
20. 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是
A.相对论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
D.量子论
参考答案:
D
21. 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约40%。
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
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
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
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
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点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法不仅不能使危机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经济大危机。
故选D项。
22.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某君”取代。
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男女同校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洗礼
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C
23.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参考答案:
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中对官吏行为作风的管理要求.古代统治者在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也认识到官员的廉洁自律对统治稳定的作用,但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是真正为民服务.解答:材料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官员为了挥霍而对百姓搜刮,即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故D项符合;
材料中仅从禁止官员酒店吃喝和王公贵族“取食味于四方”两方面内容,就能达到“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明显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BC排除.
故选D.
24.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
B
25.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参考答案:
C
26.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
何以制夷?曰强。
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下列人物中最早主张“治之以法”的是
参考答案:
A
27. 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
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
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
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
A.控制地方官吏
B.增加国家的收入
C.显示国王的权威D.更好地考核官吏
参考答案:
A
上计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 B项错误;国君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加强,故 A 项正确;上计制度的实施直接体现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萌芽,但并非是为了显示国王的权威,故 C 项错误;考核官吏只是手段,故 D 项错误。
28.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参考答案:
B
29. 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
关于“良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良知主要是天生的 B.良知的丧失主要在人的私欲
C.良知就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 D.良知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参考答案:
D
略
30. 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D.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前551-前479年)图二(前179-前104年)西汉儒学大师
⑴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⑵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⑶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⑷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参考答案:
⑴孔子。
核心:“仁”。
⑵董仲舒。
主要思想:①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②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③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④发挥了仁政思想。
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⑶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
⑷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生活在明朝晚期的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儒学正统进行了批判,反对君主专制,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违背,错乱),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朱用纯(理学家)《朱子家训》材料共8句话,分别代表了8个观点,请逐个分析评论材料中的任意三个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任意3个观点逐个展开分析并加以评论,每个观点明确,评论言之有理。
)
参考答案:
学生回答须评论3个观点,每个观点4分。
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立场,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对其中“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的两个对立的观点评论参考如下:答案l.材料认为,男人听妇女的话,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
(2分)这种观点是封建伦理思想,歧视妇女,是不讲人伦的道德。
(2分)
答案2.材料认为,男人事事都听妇女的话,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
(2分)种观点是人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体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2分)
33.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农耕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
(4分)
(2)特征: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3)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分)影响:忽视了经济客观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
(4)看法: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
34.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10分)
(2)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10分)
参考答案:
(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10分0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