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复习思考题2.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资木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H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根木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人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人捉高、每个人白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髙的社会理想。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乂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卜-两个方面内容:
(1)哲学基木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木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別。
2)哲学基本问题笫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冋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极少数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代表人物是康徳和休谟。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课本31页)
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及其相互关系?(课本32页第二段)
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容及其意义。
(课本43——44页)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白身的因素, 在和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而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才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才盾统一体向另种才盾统…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才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IH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IH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的条件卜,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冇。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貝体事物的才盾及每一才盾的各方血都有其特点。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人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Z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Z中,只能通过个別而存在,任何个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卜-可以相互转换。
6.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课本46页)
7.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课本47页)
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内部才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山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IU事物既批判乂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
(课本56页)
9•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课本65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來源。
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第二,认识是在实践屮产生的。
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实践。
第三,-•切真知,归根到底都來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捉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也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询发展。
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口的。
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根木的观点。
10・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课本66页下方)
11•真理及其客观性、辩证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介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指人们対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笫一,从真理的内容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同谬误有原则的区别,在特定的范围内不会被推翻,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笫二,从人类认识的本性看,人类的认识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的物质世界靠近了一步,这也是绝対的、无条件的。
—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和对性:真理的札I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第一,从广度看,真理只是部分地反映客观世界,认识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深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某种程度,是近似止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12•价值的特性及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一个关系的范畴,是指客体具有的能满足主体利益和需要的特性。
2、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冇客观性。
(1)人的需耍具有客观性。
(2)用來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3)满足人的盅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树立止确价值观的意义: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②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氏具冇重要的意义。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它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白己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具有不平衡性。
笫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Z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促进或阻碍),这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40页)xcd
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性质、水平、发展要求)
发展变化及其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促进不适合■一阻碍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40页)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牛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o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棊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冇反作丿1]。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屮的统治地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川的才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6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人类发展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与发
展,人类社会一切文明与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重大发现与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广泛应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及生产结构的变革。
3、科学技术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
商品的兼职和使用价值Z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貝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
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最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
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口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占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及特点。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白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路当作口己的商品来支配:笫二:劳动者没有別的商品町以出卖,口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
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