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用因数和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XXX是XXX的爸爸,XXX是佳爸的儿子。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下面的自然数:1,2,3,4,5……

这些数是自然数。今天我们将在非零自然数中研究数与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整除的意义。

1) 出示例1,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12÷2=6

8÷3=2 (2)

30÷6=5

19÷7=2 (5)

9÷5=1 (4)

26÷8=3 (2)

20÷10=2

21÷21=1

63÷9=7

请把这些算式分类。

2) 分类所得:

第一类:12÷2=6,20÷10=2,30÷6=5,21÷21=1,

63÷9=7

第二类:8÷3=2……2,19÷7=2……5,9÷5=1……4,

26÷8=3 (2)

3) 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观察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2.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例如,在12÷2=6中,我们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

因数。在12÷6=2中,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由此可知,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总结归纳

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注意: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练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6.例子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和18.也可以用图表示。

18的因数:

1,2,3,6,9,18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7.例子

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注意:本节课中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以上是修改后的文章,已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流畅易懂。

1.8÷3=2余2,29÷5=5余4,19÷7=2余5,526÷8=65余6.

2.2的倍数为2,4,6,8,10,12,14,……;3的倍数为3,6,9,12,15,……;5的倍数为5,10,15,20,……。

3.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4.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但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5.(1)×,因为36是4的倍数,而不是4的因数。(2)×,因为67不是3的倍数。(3)√。

6.这个数可以是6、12、18、24、30、36等等。

小组讨论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结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是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却非常重要。我们要注意区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也要注意它们的个数和范围。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