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复习试卷教师卷()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C. 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①③⑤
D.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图④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是雄性,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A正确;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B错误;图示5个细胞中除②外,均具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
【点睛】“三看法”判断细胞图像分裂方式:
2.一对雌雄蛙,若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 000只蝌蚪,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数量分别是( )
A. 280 和 1 000
B. 1 000 和 4 000
C. 1 000 和 250
D. 4 000 和 2 000
【答案】C
【解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精细胞→4个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由以上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可知,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而1个卵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要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000只蝌蚪,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1000个卵原细胞和250精原细胞,故C 正确。
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②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为二
③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分子数不变
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⑤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⑥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④
D. ②⑥
【答案】C
【解析】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①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②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DNA和染色体都减半,③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④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联会之前,⑤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⑥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④,故选C。
4.下列关专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B. 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输的功能及流动性
C. 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D. 受精作用过程有利于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A正确;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及其流动性,B正确;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而基因来自于卵细胞的比精子多,C错误;受精作用过程有利于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确。
5.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
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答案】D
【解析】看图可知:甲是减一后期,乙是有丝后期,它所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项正确;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B项正确;图2中c→d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C项正确;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de段;D项错误,故选D。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6.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不同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A、甲图DNA加倍,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姐妹染
色单体。C、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单体,染色体和DNA都应加倍为4n。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都与体细胞一样,为2n。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一个家庭中,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产生这种变异最可能的亲本和时间分别是
A. 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色觉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 B X-Y,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判断,X B和Y两条染色体均来自于父方,则X-来自于母方为X b,因此确定是男性产生了不正常的精子(X B Y);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考生要尝试根据儿子的基因型推测出异常的细胞,在根据异常的情况推测出异常的时代,要求考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极为熟悉。
8.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为多少假设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A. 50%、100%
B. 100%、100%
C. 50%、50%
D. 100%、50%
【答案】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中,两个含有15N,两个不含,标记的比例为1/2;在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一次复制产生的2个DNA分子均含有15N,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均有1个含15N 的DNA,所以比例为100%。第二次复制时,由于含15N的DNA分子两条链中只有1条链含有15N,另一条单链没有。因此两次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有两个含有15N,另外两个没有,比例为50%。故选C。
9.从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图所示。则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
A. 0,6,6,3
B. 3,12,12,3
C. 3,6,6,6
D. 3,12,12,6
【答案】D
【解析】由于图示动物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3、12、12、6。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数目变化规律:
结构时期四分体个数
同源染色
体对数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
减数分裂间期0 n 2n 0→4n2n→4n
减
Ⅰ
前、中期n n 2n 4n 4n
后期0 n 2n 4n 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