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
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
摘要:
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自古以来,南海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

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

南海争端的成因有很多,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南海的历史南海争端的成因各国的主张南海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南海情况概述
(1)南海地理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

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整个海区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900多公里,水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

其中属于中国的海域有大约21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海区面积最大的海。

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它背靠华南大陆,东临菲律宾诸岛,南接印尼、文莱等国,西邻越南、马来半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其分布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南至曾母暗沙;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从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四大群岛,已经命名的岛礁有258座。

南海海底地形复杂,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

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
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大陆架沿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

在中央海盆
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诸岛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阶上形成的(2)南海历史概况
我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

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

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

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

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

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

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此外,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

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
《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南海争端的成因
(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而且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冷战时期,东南亚是美国和苏联争霸的重要目标之一,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冷战结束后,周边国家不顾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抢占岛礁,开采油气。

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乘机挑拨离间,使这一地区矛盾冲突加剧
(2)南海争端的历史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海诸岛主权屡受侵犯。

中国地方政府和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为维护南海诸岛主权,以各种方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33年7月,法国非法占领南沙群岛中的9个小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强占了中国南海诸岛。

战后,根据《开罗宜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原则,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郑重宣布拥有南海诸岛主权。

(3)南海争端的加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4)中国管治权南海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
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三:南海争端的各方主张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方针,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和谐世界。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愿意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
判妥善解决争端。

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主导思想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但是各国都对南海所有权问题眼红,蠢蠢欲动:越南带头在南海抢占地盘,不断加强政治造势。

1998年9月,越南首次公开发表《越南国防白皮书》,强调南海争端是越南安全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潜伏着冲突危险”,叫嚣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菲律宾政府极力谊染“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推行海上霸权主义”;马来西亚利用与南海接触面宽的优势,希望通过不断抢占小岛礁实现“主权”要求;印度尼西亚为“平衡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

主张由美国出面调停南海争端;美国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保护其“航行自由”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场,并明确偏向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日本在政治军事大国的野心驱使下,千方百计插手南海事务;日本在政治军事大国的野心驱使下,千方百计插手南海事务。

四:争端的解决之道
(1)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

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2)“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仍然是目前中国解决南
海问题最佳方法,一方面我们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坚持南海岛礁为中国主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目前南海现实和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战略,尽量引导南海问题和平解决。

为了有效化解各争端方矛盾,避免武装冲突,共同开发南海争议地区油气资源也是消除南海矛盾、控制南海矛盾有效方法。

南海既然是中国核心利益,中国又是发展迅速主权意志坚定的大国,中国就有在南海制定规则和捍卫规则的勇气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