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传读后感
第1篇:孔子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孔子传》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孔子传》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孔子传》读后感800字:
一个人是否高尚不在于他是否拥有英俊的外表,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情操与内在的自身修养。

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进阶阶段,提升自己的境界。

而圣人孔子,虽相貌奇丑无比,但他的精神境界令人瞩目。

孔子自幼孤苦,与母亲相依为命。

但他接触到礼乐时,乐此不彼,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

即使孔子在士族大家季氏的邀请中被拒后,仍是内心愉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青年的孔子受挫后并没有先责怪他人,而是立志温习学习的内容,继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

所以他才能在三十岁时创立私学,与学生亦师亦友。

步入中年的孔子的知识沉淀量更加丰富,他能巧妙的回答五花八门的问题。

但他坚决不接触有关神鬼的话题——他认为若倾于神鬼,则国亡。

孔子此时的言论最具有力量,他常常权衡所有的方面和利弊断言,例如他会考虑到人性和法律;同样,决断也要有分寸,要节制。

五十岁的孔子被流放在国外,然而他并没有为此悲伤,反而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传承礼乐文化,铸造人们的精神家园。

孔子的思想隐隐告诫我们,要避人不避世。

即使厌倦了世俗的一切,也要默默奉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也是每个人的天命。

孔子随岁月逐渐衰老,生活的经历也更加丰富。

他能笑对别人的任何言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冷静分析,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人云亦云。

孔子曾道:“所谓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只有二字——忠
和恕。

忠乃对君子忠诚;恕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而此时的孔子内心自由,又有自身的行为约束……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他磨练自己的情操呢?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得愤怒;其次,应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最后要学会融会贯通,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巧变力,才能遇到任何困难时迎刃而解。

读后感·与此同时,也要抓住所谓礼的中心——“忠”和“恕”,忠君子,恕他人,这亦是儒!
“吾十有五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诠释了孔子人生的精神写照,也将是我们磨炼情操升华内心的过程写照!作者:杨云烁,希望能帮助您!
第2篇:《孔子评传》读后感
《孔子评传》读后感
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属于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这套丛书由匡亚明先生主编,担任名誉顾问和学术顾问的著名学者众多,其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这套丛书荣获多项国家大奖,这套《孔子评传》更是由匡亚明先生亲自执笔撰写,老先生注重社会历史的研究,对商周社会经济也有深入探讨,这使得这部书成为文史哲交汇的巨著,而不仅仅是狭隘的个人评传。

在孔子思想的研究方面,可以说匡亚明先生开创了最广泛的范畴,拓宽了研究视野,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和我的孩子一起研读。

全书分十章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

尤其当我读到关于孔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实践等内容时,更是触动很大。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仍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其人格的魅力,思想的精邃及知识的渊博外,也与他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
的。

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是亘古不变的教育真理。

通过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我们有个小小的发现:
孔子善于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循循善诱。

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乐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办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

《论语》中就记载着孔子采用哲理性的比喻来教导学生的事例。

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就曾经总结性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孔子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是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引导我们的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培养。

除此之外,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法;“夫子教人,因材而异”的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以及“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习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在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孔子的教育方法、至理名言,孔子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仍然是有益的、适用的,甚至可以说是需要提倡和强调的。

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多么精辟的教育观点,是多么辩证而又统一的教育方法。

也正因如此,二千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被我们牢记,更是被世界所牢记,全球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3篇:孔子传读后感王松慧
快乐的源泉——读书
——读《孔子传》有感
王松慧
“人要快乐,先要培养正当有益的爱好。

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

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

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还能够让我们度过一些无聊寂寞的时光。

很多快乐都需要他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却不需要,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

”这段激励人读书、好学的文字出自鲍鹏山老师的《孔子传》一书。

这段话告诉我,要想时时刻刻快乐,就要坚持天天读书,做一个好学之人。

这一点我要向孔子学习,他老人家最好学。

好学,给他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快乐。

尽管他学识渊博,仍不断完善自己,在他二十岁时,就成了“六艺”专家,成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了。

孔子以他的学问,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有原因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有让别人尊敬的理由。

孔子本来一无所有,到二十岁时,就得到国君的认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学问的水准。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都这么好学,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不去学习呢?
孔子的好学还体现在他的“实事求是”,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他老人家尽管已经很优秀了,但仍然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觉得不知道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向孔子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及时地向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给自己解惑。

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耽误所有。

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指出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正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印象最深的就是“损之又损之道”。

他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

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一个人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这些东西有了未必就幸福。

如果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焦虑、贪欲、
嗔怪,蝇头小利”,我们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那就是真幸福。

因此,接下来的日子,我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再那么冲动、浮躁。

要想改变这一点,唯有读书。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所以我要坚持读书。

这个假期我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那是因为读了《孔子传》这本书。

如果不是读它,我怎能从这本书当中重新认识了孔子,了解了孔子,并读懂了孔子。

如果不是读书,我怎能知道是孔子给我们传下来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他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实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培养,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

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怎么能知道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

读书给我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带来无限的快乐,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着这份快乐。

虽然读书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但我觉得只要肯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爱上阅读的,让自己真正快乐起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读《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有感
王松慧
每读一次《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这本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

读了这本书的方法篇“高效课堂是教师一生的追求”这部分内容之后,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里面的学习金字塔式的七种学习方式:第一种,“听讲”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记住20%;第四种,采用“示范”的方式学习,可以记住30%;第五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通过“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75%;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在这几种学习方式中,我觉得最有必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得到的知识。

虽然在这七种
学习方式当中,“小组讨论”的学习效果并不是最佳的,但是比后两种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曾经经历过知识形成的过程,那么脑海中的记忆就会定格很多年。

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下去。

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也真实有效呢?下面就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商埠街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时常用到,陌生的是我们一直在做“小组合作”这件事情,至于效果如何我只能说不是很理想。

提起小组合作学习,我不得不说,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也由此浪费掉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糟糕。

所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了我们当下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每一次上公开课之前,我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不断从网上查这方面的资料,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虽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多,但我觉得效果还是有的。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例子来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记得2012年我上的一节公开课《年月日》中就合理地用到了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很有思考性的问题,之前我也没有想到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问题是“为什么2007年全年有365天,而2008年全年有366天呢?”问题一抛出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先是独立计算并思考,接着就是很自然的小组合作学习。

他们在小组内激烈地讨论,每个同学都参与进去了。

所以不用我讲,他们就发现2008年比2007年多出的一天正好多在二月。

由此得出闰年就是366天,而平年是365天也是因为二月的缘故。

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后面的平年、闰年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很容易看出闰年为什么比平年多一天,多就多在闰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让我省去了教学“计算全年的天数”这个环节。

这样即起
到了衔接的作用,又节省了时间。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用,也不是一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更不是只在课堂中使用。

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课外实践更离不开小组合作。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训练要求,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

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4篇: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

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

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

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

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

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

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读
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

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

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

道德,即礼法。

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

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

”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

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的思想。

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

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

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

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

”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

小人则不然。

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

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

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

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

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
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

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

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希望能帮助您!
第5篇:《孔子传》感想
《孔子传》观后感
城西小学:陈惠
提到孔子,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论语》。

还是学生时就读过《论语》,我们对孔子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虽然他有治国之才,但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不为国君所重用,最终周游列国,兴办私学,设教授徒,培养出许多有用之才。

通过观看书籍《孔子传》等书籍,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传》以完整的传记形式演出了孔子从青壮年时期到七十多岁去世的事,包含遵循母训、立志学礼、兴办私学、周游列国,到政途失意、潜心授徒、著作春秋等故事。

还记得有一段,齐景公问孔子“博学多才,学以何人?”时,孔子的回答是“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意思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

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这句话在《论语》六则中也曾出现过,它给我的感触颇深,我认为这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要虚心请教,不要自负,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态度,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要做到能者为师,虚心求问,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去学习的地方,多看看他人的长处。

就拿我们身边的人来说,有的人口语很流利;有的人写有一手好字;有的人天马行空,总有许多奇思妙想;还有的人擅长电脑技术方面等等,平时多向他们学习,汲取他们的长处,一点一点为自己积累经验。

其中有一段“两小儿辩日”的情景,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知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

孔子对此说到:许许多多事情就如
太阳一样说不清楚,所以要更加勤奋学习,思物。

这个场景带给我的启示:孔子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觉得不知道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遇到不会的题时,应该向孔老夫子学习,不要不知道假装知道,联想我们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时一定要紧抓老子所讲的灌输给学生,希望他们能积极主动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作为老师要热情回答。

我们还看到当孔子“堕三都”事件之后,孔子成了三桓、特别是季氏的猜忌对象。

鲁定公又天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不问国事。

孔子对此很感失望,这才带着弟子开始周游列国,生活十分艰辛。

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孔子与其弟子们的艰难处境,特别是当他们到达陈蔡交界处时,已无丁点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即使是在没有粮食可吃,而且有人病倒、有人离开的情况下,孔子仍不间断地弹琴歌唱来鼓励弟子们。

在弟子们的疑问声中,孔子说到:“没有经历忧患与挫折,就不会思考得久远;身体没有受到节制,就不会智慧深广。

怎么能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境不正好是我们的幸运呢?”在困境中,孔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天,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之后尽管遭误解冷落而被迫周游列国,历经磨难十四年,但最后鲁国迎请他回国时,他还是非常乐意地带弟子们回国传授正道。

孔子回鲁后,鲁哀公和季康子都对他尊崇有加,季康子尊他为国老,朝廷给他以优厚的待遇。

但孔子却依旧“不知老之将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

令他欣慰的是,他的众多弟子都已在鲁国任职,而孔子对他们总是约之以礼,严格要求。

当冉有帮助季氏加重百姓田赋时,孔子气愤地对弟子说:“冉有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应当鸣鼓而攻之!”冉有、子路未能阻止季氏讨伐附属的小国颛臾,并称他们无能为力,孔子责备说:“笼子里老虎跑了,匣子里美玉碎了,负责看管的人能推卸责任吗?”孔子力图以道义辅佐鲁哀公,而设法限制季氏等的权力,并多次批评季康子。

季康子虽尊重孔子,但毕竟与孔子政见不同,而且迷信权力。

当孔子感觉无法说服季氏之时,也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