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十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复习任务】
1.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内涵。

2.熟记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

3.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⑴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双关、反复、互文、叠字等。

⑵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1.比喻: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使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如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以江水写愁,形象地写出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拟人和拟物。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生动有趣、具体化,启发联想,丰富思想感情。

比拟与比喻不同:
(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一般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

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3.夸张: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合理的夸张看似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5.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古代吴地产的一种弯刀。

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7.对偶: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仪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

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

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

8.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木兰诗》中的四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11.互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作用:
⑴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⑵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12.叠字: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刘禹锡《〈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①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②贴近诗句分析修辞格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形成——说明效果。

③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③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式:
①某某一句妙在何处?
②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三、经典例题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答案】借代,反问。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问: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要点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示,又要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最后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主旨。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自主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问: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阅读下面,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问: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问题意见】
考点十修辞手法的考查
1.【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应。

“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2.【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