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园大道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生态园大道设计
【摘要】东莞生态园大道是贯穿东莞市东部六镇区,力求体现生态园湿地生态的核心道路。
在本工程设计中,在线路选择、道路平纵横技术处理、交通节点处理、道路景观及新材
料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先进性,建成后效果良好,成为东莞市标志性景观大
道之一。
【关键词】路堤结合;组合式立交;绿道;生态沟
1 引言
生态园大道工程是东莞市2009年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道路位于市域东南部,横贯
市区及寮步、东坑、石排等东部镇区,起到交通纽带的作用,是城市交通干线网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力求体现生态园生态特色的标志性道路。
线路南起松山湖,北接石排龙岗大道,道路
全长约12.3公里。
道路红线80米,两侧各预留20米的绿化带,总宽度120米,工程总投资约15亿。
我院承担的生态园大道南段全长约6.4公里,按照快速路标准设计。
项目于2011
年6月建成通车,至今使用三年,效果良好,未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设计获得2014年湖北
省优秀设计奖。
2 设计主要特点、难点
2.1 线路选择东莞市镇区经济发达,土地附加值高,可谓“寸土寸金”。
本工程线路选择
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尽量少占工业及居住用地、少拆迁,同时能兼顾沿线镇区的对外交通
需求。
因此,线路在东莞市中北部六镇交界地带展开,不违背总体规划,不需要调整用地,
各镇区都能接受该线路方案并积极配合工程的实施。
设计同时注重与沿线各镇主要道路良好衔接,避免快速路建设对地块的强硬分割,生态
园大道采用上跨相交道路的立交方式,设置4座菱形互通立交,合理设置辅道及联络道形成
畅通的交通转换。
2.2 交通节点方案
在“限额设计”即控制总投资不超过已建成的同等级道路造价指标的前提下,综合运用道
路平面、纵、横断面的变化以及设置必要的立交、桥涵,很好地解决了道路交通、防洪、通航、水利功能及沿线镇区交通、土地开发的需求,起到“交通纽带”作用。
是交通功能与经济
的完美统一。
2.2.1 线路北段约2000米长度范围内跨越寒溪河及大片滞洪区,此处规划防洪堤线位与
生态园大道接近,中线距离35~85m,我们主动提出将寒溪河防洪堤工程与本工程一并考虑,提出采用“路堤合并”的设计方案,即:
(1)将此段堤防移至生态园大道左幅线位,通过抬高生态园大道左幅。
路面临水侧高程不低于8.72m,以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起到堤防作用。
另半幅路
基降低填土高度,作为反压护道解决了高路基稳定性问题,起到大量减少填土方量,节省工
程投资的作用。
方案节省了专项防洪堤工程费用约3000万元人民币。
取消防洪堤后还可显著改善道路
景观效果,可在行车时直接观看湖面,视觉开阔。
(2)生态园大道与防洪堤合并段长约1.2km,左幅堤顶增设8m宽的防洪抢险道,并与
生态园大道主车道隔离,避免主辅交通干扰。
为保证改堤范围内的防洪抢险道的连通,在寒
溪河桥段增设下穿生态园大道的通道。
抗洪抢险道下穿寒溪河桥段设置两级挡土墙,第一级
用浆砌片石材料,第二级用钢筋砼防水墙,墙顶高程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要求。
(3)拉大道路中央绿带宽度(最大宽度接近30m),减缓放坡坡度(1.5%~2.5%)。
右幅路基相当于左幅路基的反压护道,增加路基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小生态园大道左、右
幅间的视觉高差。
较大的中央绿带宽度给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可发挥之地。
2.2.2 线路与寮步、东坑镇主干路(莞樟路、凤凰路、骏兴路、寮东路)相交采用立交,生态园大道上跨,避免对镇区交通的分割,立交形式采用菱形立交。
由于立交距离太近,均
不足800米。
因此,设计考虑无需每座立交均为全互通,通过设置集散车道、辅道,将4座
立交的交通功能互补,形成每个转向交通都可以实现。
起到“1+1>2”的效果,形成“组合式立
交群”。
2.2.3 寒溪河特大桥(桥长1000米)一次跨越河道、滞洪区、防洪堤、相交道路,主桥
结构采用 36+60+36m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变截面连续箱梁,引桥采用20米多跨装配式
预应力空心板桥,设计施工标准化,简洁适用,是“实用主义”的体现。
图6:莞樟路跨线桥下渠化交通
2.3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人为本,尊重环境、生态”,合理运用多种方法设计生态园大道,以尽量少的工程材耗、环境破坏实现规划的功能目标。
工程设计中几处节点处理体现这一理念。
2.3.1 按照“绿中有道,道道相连”的设计理念,在生态园大道西侧布置都市型绿道600m,郊野型绿道共计4.8km。
绿道设计注重生态性、环保性。
绿道布置顺应地势,遇树则绕路、
遇水则搭桥,不破坏原有地质地貌、绿化、水利农田设施、水源、山体资源。
并采用环保生
态材料。
绿道与生态园大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2.3.2 道路景观设计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方法设计生态园大道,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生态园大道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
统之中,以自然山体、寒溪河、有特色的湿地、月塘湖大景观水面等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园大
道的主要景观,又使生态园大道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图8:生态园大道西侧郊野型绿道
2.4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本工程路基排水设计放弃传统的石砌明渠,尝试采用了净化环境的“生态沟”设计。
沟底
铺鹅卵石,中粗砂,细砂,沟底及坡面种植美人蕉、菖蒲等根系发达的植物,生态沟的物理
化学作用可以对污水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处理后污水直接用于灌溉。
道路起点(新城大道)两侧有松山湖精密仪器厂、东莞市松山湖工业发展有限公司ITT
厂房。
为了减少桥梁震动对两侧厂房的影响,我们在设计上采用宽1.5m,深2m的的减震沟,主要采用聚乙烯泡沫,内填细砂。
取得了不错的减震效果。
该减震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道路照明采用环保节能的LED(发光二极管)灯,智能调光控制技术。
对节约能源、提
倡环保、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其产品形式多样,适用面广泛,
值得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应用。
本项目桥梁数量较大,总长度达2公里以上。
跨寒溪河桥为L=1000m特大桥,立交桥
梁为线形半径变化的弯桥,结构受力复杂,为了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设计中
我们不再满足于单个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两种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主要采用的软件有《桥梁博士》、《 MIDAS/Civil结构计算软件》等。
3 结语
(1)本工程内容多,涵盖了道路、立交、桥梁、景观、市政管线等多项专业内容,综合考虑道路交通、防洪、通航、水利功能及沿线镇区交通、土地开发的需求等因素。
合理运用标准规范及现有道桥技术,是交通功能与经济美观的完美统一。
(2)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在土木工程领域还显不足,继承传统有余而创新不够,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为道路桥梁工程师,应该加强学习,在设计中尽量多的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促进土木工程技术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CJJ 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巍,男,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道桥工程方面的设计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