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开展的潜力和问题
•2021-05-11 09:40:08
郭树清
演讲者简介:郭树清,男,生于1956年8月,**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央汇金投资**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建立银行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
伦敦皇家国际关系学院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政策智库。
我和这里的学者20 多年前就有过交流,但是来到总部还是第一次。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构造及未来开展的前景。
具体分为四个局部,首先让我们从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说起。
一、中国的消费缺乏吗?
通常认为,中国国内消费是缺乏的,而且这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储蓄率无疑是很高的,但是,消费确实缺乏吗?实际上,中国的消费,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从最根本的生活需求来看,食品、饮料、衣着、住房、交通、通讯及其他日用品的消费增长,中国肯定名列前茅。
即使从奢侈品销售来看,英国的名牌服装、意大利的高档皮鞋、法国的红葡萄酒、全世界的珠宝黄金,如果加上旅游购物,中国差不多都是第一或第二的进口国。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是,中国从2021年开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021年上半年的汽车销售又比上年同期增长40%左右。
在过去5年〔2004-2021〕里,中国不少商品和效劳的消费增长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
根据统计资料,洗衣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长15.7%,电冰箱平均增长14.5%,吸尘器增长16.6%,移动增长17.4%,小汽车增长34.7%,旅客运输量增长11%,互联网上网人数增长32.5%,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16.2%(2001-2021年数字)。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差不多也是世界上最快的。
根据统计局的数字,2021年的居民消费额是9142元,按不变价计算相
当于1978年的8.43倍,大体上正好是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说居民消费平均每年增长7.12%。
在过去30年时间内保持这样增长速度的国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事实和数据可以说明,上述统计的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可能存在着低估。
我们可以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农村居民自产自销产品没有足额按市场价格估算;2〕企业本钱中用于客户营销和员工食宿的支出数额很大;3〕私营企业主多数时候将家庭生活费支出列入企业生产性支出;4〕居民消费统计选取的样本〔家计调查〕通常不包括介于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涉及约1亿户,合3亿人口;5〕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房租〔Imputed Rent〕低估90%左右。
关于虚拟房租,可以多说几句。
居民自有房屋虚拟房租估计占到中国GDP
的8%左右,因为中国居民的住房自有率极高,在农村将近100%,在城市约80%。
按照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法〔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虚拟房租既要计算在产出里,也要计算在居民收入中,还要计算在自住者的消费里,数额比照市场租金。
住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中国的高投资率与高的消费增长率是严密联接在一起的。
其他如交通、能源、水利、学校、医院等根底设施的建立,最终会与消费严密相关。
虽然这里的转换效率不无问题,但总体上必须保持根本同步,否则国民经济循环就会成为问题。
就是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增长,一个经济体系持续的高速开展是不可实现的,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也是无法形成的。
诚然,和兴旺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在全部产出中的比率确实是比拟低的,但是远没有现在人们所以为得则低。
中国的消费在构造上存在很多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的不平衡。
例如,在高收入人群消费份额与低收入人群消费份额之间;在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之间;在产品消费与效劳消费之间;在住房消费与非住房消费之间;在物质性消费与文化性消费之间;在私人消费与公共效劳消费之间。
总之,中国的消费很难简单地论断为缺乏。
相反,从总量上看,中国消费的问题是,规模太大,增长太快,难以持续。
比方,能源,近年来全球石油的新增
需求一半来自中国;铁矿石和主要金属,目前40%左右由中国消耗;水泥和玻璃,目前大约50%由中国消耗,等等。
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防止完全重复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和效率水平
我们接下来看一看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终究如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主要依赖生产法,而不像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更多使用收入法或支出法。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长期以来存在着对效劳业的严重低估。
例如,单位内部后勤效劳未充分计算,住房虚拟房租被低估,大局部农户同时也从事非农业经营,等等。
最近几次普查,情况有了很大改良。
目前可能仍然存在着对效劳业有较大低估的问题,但是对工业和建筑业可能略有高估。
国际比拟中,汇率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因素。
根据各国际机构、国内外学者,特别是世行、IMF等的研究结果,购置力平价〔PPP〕大体位于2.75~3.75区间。
假设我们采取一个最简单的平均方法,并按此进展计算,则,2021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大约为10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7%;人均GDP为7300美元,相当于按汇率计算〔3688美元〕的两倍左右。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对转移支付支出的重复计算,对投资率和储蓄率存在高估。
根据我个人的估算,过去20年调整后的储蓄率平均在42%左右,消费率平均为58%,投资率平均为39.5%左右,净出口率为2.5%。
由此可见,中国既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又是一个主要依赖内需增长的国家。
消费率并没有大家认为得则低,例如许多国内外文献所说的缺乏50%,采用更多穿插验证方法就会发现其难以成立。
根据统计,中国经济从1978-2021的31年里,平均每年增长9.9%,过去20年里GDP平均每年增长10.4%,而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2%左右。
这个投资增长数字没有剔除通胀因素,但是即便考虑价格因素,显然也是大大高估了。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确实非常依赖投资增长。
综合国内外各有关机构、研究团体及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65%左右归因于资本投入;8%左右归因于劳动力增加;6%左右归因于人力资本增强,即教育;20%左右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包括技术进步、构造改善和管理提升等等。
相对于规模的扩展速度,中国经济的效率水平比拟低下,*些方面甚至是无效率的。
首先,由于市场扭曲导致重复建立和产能过剩,形成资源浪费和闲置。
例如,人为压低工资和地租等要素价格造成的一些行业的繁荣、行政干预建立的工厂、经常处于停运状态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多少车辆通行的公路、学生都已走完的新建农村学校。
由于频繁变动的城乡规划和随意决策的建立,永远有相当大的一局部资源用于撤除和搬迁,年复一年地在重修重建,快建快拆,这种"拆毁性建立〞的活动也形成GDP。
此外,还大量存在着一些产生增加值但实际上无人享用的"理论上的财富〞。
典型的例子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外出打工经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绝大局部回乡建了房子,而这些房子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候没有人居住,或者只有少数老人或孩子。
其次,资本存量增长迅速,但是效率较低:1〕据估算,过去30年平均每年的存量资本增长10%左右,目前中国的存量资本规模大体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70%~80%。
由于损耗很高,因此中国存量资本的折旧率也很高。
但是,在高投资率的条件下,中国存量资本仍然会快速增长,赶上和超过欧美只是时间问题。
2〕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处于净资本输出状态,近年已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拥有巨额的海外净资产,到目前为止,估计在2万亿美元左右〔总资产2021年末已超3.4万亿美元〕。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债权国。
如果比拟目前构造下资本净输出的利弊,现阶段已明显弊大于利。
3〕中国经济通过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抬高进口产品价格,每年对世界经济补助数千亿美元,是过去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里全球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主要成因。
再次,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正在越来越依赖其他国家。
中国进口的石油、铁矿石、木材、大豆及食用油等都占到了国内消费量的50%以上,有色金属、纸*和纸浆的进口量也增长迅猛。
最后,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与美国、欧洲相比,中国拥有的生态财富相差极大。
将中国的生态系统修复到美国、欧洲目前的水平,需要花费的资金可能相当于10倍的国家外汇储藏,即25万亿美元。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或称生态占用,已经是生态容纳能力的两倍。
三、社会政策成为影响经济持续成长的关键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着明显的持续性失衡问题,已经开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1〕工业过度集中于产业链低端,以高耗能、高污染和劳动密集为特点;2〕效劳业开展长期滞后于工业;3〕国际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在近20年来尤其明显;4〕收入差距在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基尼系数为0.41;5〕财富分配呈现两极分化势头。
90%的金融资产集中于10%的人群,如果加上住房等其他资产,情况会好一些,大概是二八分布。
这些问题的成因,既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共同之处,也有中国自身所特有的原因;既有经济开展自身的规律性,又有社会环境的作用。
比拟而言,中国经济上述突出问题的主要根源更在于社会方面。
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管理还没有完全从过去的旧体制转变出来,没有建立起适应新型市场经济的社会体制。
第一,城乡二元分割制度长期没有实质性改善。
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很好,这是市场和经济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
但是,城乡户籍的不同,往往意味着:1〕劳动报酬的不同,一样工作得到的货币工资相差2~3倍;2〕社会保障条件完全不同,往往是能不能纳入同一体系的实质性差异;3〕子女教育条件的巨大差异;4〕享受城市政策性的住房福利的差异;5〕社会治安、司法保护等等公共效劳的极不均等。
第二,缺乏相应的利益代表和协调机制。
最突出的是劳资关系、雇主与雇员关系;土地关系,农民个人的使用权、农村集体的所有权和国家对转变为非农用途的垄断权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权关系;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城乡不同社区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以工作单位和邻里社区为单元的组织关系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新的中间组织和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司法公正问题愈来愈突出。
第三,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官僚化问题。
教育投入,特别是政府投入,与经济开展相比,相差甚大。
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当于美国20世纪初期的数字: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缺乏9年,而美国目前已超过14年。
更严重的问题是,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和市场需求,学生就业适岗能力弱,缺乏创新精神,大学变成行政化机构。
社会的"官本位〞观念十分顽固。
政府对科学研究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苏联模式,例如实体科学院制度,部委分割制度,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论资排辈、人情关系以及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
第四,公共卫生和医疗制度广受诟病。
食品平安、卫生检疫、医疗效劳面对着成堆的问题、严峻的挑战。
第五,传媒、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等领域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
包括各种事业单位的改革和转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媒体在标准市场和社会秩序中的地位和影响,社会生活变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如此等等。
毫无疑问,上述诸方面,都对经济可持续性开展形成制约,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正面,有的负面;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
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未来的经济开展是不可能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的。
不少经济学家预言,未来内容广泛的社会改革将取代狭义的经济改革而成为推动中国开展的主要动力。
四、中国经济开展的有利条件和特殊优势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经济开展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
一是工业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已超过东部沿海地区,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也相差无几,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加速提高,公共效劳均等化成为政府明确而坚决的目标。
二是市场化和国际化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最新的进展是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工资、利率和汇率进一步靠近真实的市场供求,土地稀缺性和环境本钱得到越来越真实的反映。
三是储蓄率和投资率处于较高水平,储蓄构造和投资构造正在不断改善。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本不则稀缺的开展中国家。
四是人力资源的绝对总量十分巨大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虽然平均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由于基数庞大,高学历人口绝对数会不小,而且创造性人才的产生也可能带来规模效益。
特别令外国观察家吃惊的是,中国工人和其他普通劳动者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五是传统的文化非常独特和强大。
由于有五千年连续的文明,中国的知识和创意〔Ideas〕可能增长更快。
从知识财富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1〕科学技术,例如中医中药、卫生保健、农业技术、生态和谐解决方案;2〕文化艺术,例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工艺设计等等。
这些对启发各种思想创新都会发挥很大作用,对促进中国新型高附加值产业开展,实现向非物质生产主导模式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六是城乡融合条件已经具备。
从主观方面来看,废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渐成共识。
典型的或标志性的事例是,2021年年初全国人大修改了"选举法",城乡按一样数量人口选举人大代表。
面向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
客观条件也非常有利。
从经济上看,城乡融合的根底已十分强大。
就GDP
的产业构造来看,根据统计,2021年第一产业占10.6%,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42.6%。
按照符合实际的估算,第一产业的产出奉献不会超过8%;第二产业约40%;第三产业约52%。
就城乡就业构造来看,统计的数据是,2021年第一产业38.1%,第二产业27.8%,第三产业34.1%。
如果考虑农民普遍兼业的情况,按实际投入的有效劳动时间来估算,则劳动就业的分布大体为:第一产业最多10%,第二产业约40%,第三产业约50%。
从社会管理来看,城乡人口融合更是迫在眉睫:1〕有超过3亿的农村户籍人口目前在城市居住,其中有1亿左右被看作流动人口,完全处于城市的任何管理之外;2〕全国有近2万个镇,最大的人口超过70万,估计有上亿农村户籍人口长期居住,但不享受城镇居民的公共效劳;3〕沿海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附近,有许多村庄,实际的经济和就业早已转变为非农产业为主,按国际标准应归为城镇,但是上亿的村民仍然被看作农民,村庄的规划、管理依然没有纳入城镇体系。
五、几点预测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对中国经济开展的前景给出几点大致的预测:
一是中国经济的产业构造调整会不断加快进度,但在寻求新型能源、交通模式上会费尽周折,水资源短缺问题甚至会恶化。
二是中国的进出口规模会持续扩大,贸易顺差会逐步缩小,出口产品附加值上升,文化创意产品显著增加。
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会加速推进,未来10年,城镇化人口比重有可能每年提高
2~3个百分点,但是公共效劳的城乡差异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
四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逐渐改善。
地区化差异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出现转折。
利益冲突与矛盾仍会存在。
五是社会的法治与**管理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经历。
社会转型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六是中国将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产生更大影响。
当然,世界可以放心的是,中国不会崛起成为另一个霸权国家。
因为这不仅不符合中国主流的文化传统,更不符合中国自身的最大现实利益。
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