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第八中学、168中学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第八中学、168中学等校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19:30(北京时间)开幕,2月20日闭幕。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冬奥会开幕时,正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A.立春B.雨水C.小寒D.大寒
2.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
A.北京昼长夜短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北京日出越来越晚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3.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25°43′S,28°11′E)某中学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朝向()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
【答案】1.A 2.B 3.D
【解析】1.二十四节气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24个节气,每相邻的两个节气相差大约15天,3月21日为春分日,2月4日与3月21日相差大约45天,相差三个节气,即立春,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月4日一2月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B正确;北京昼短夜长,A错误;北京白昼时间在变长,因此北京日出越来越早,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是1月份,因此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变慢,D错误。
故选B。
3.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与比勒陀利亚(28°11′E)相差约6小时08分,北京冬奥会开幕时,比勒陀利亚时间为13时22分,比勒陀利亚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因此此时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处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是()
A.生长边界裂谷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盆D.生长边界海岭5.据图可知()
A.①为暖流,风海流B.①为寒流,补偿流
C.①为寒流,风海流D.①①洋流成因相同
6.图示海域较大的渔场位于()
A.洋流①和洋流①交汇处B.洋流①和洋流①交汇处
C.洋流①和洋流①均有D.洋流①和洋流①交汇处
【答案】4.D 5.C 6.B
【分析】4.结合陆地轮廓可判断,①处为大西洋海岭,处于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结合洋流流向及纬度位置可以判断①为寒流,补偿流,A错误;①为暖流,补偿流,B错误;①为寒流,风海流,C正确;①①洋流成因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6.①处为上升流易形成渔场,①和①为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玚,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发生。
天坑是指发育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崩塌棵露出地面而成。
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特点。
下图为重庆小寨天坑二次崩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天坑形成的过程为()
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岩石裂隙-地下溶洞-重力坍塌
B.岩石裂隙-沉积作用-地下溶洞-剥落岩块-重力坍塌
C.地下溶洞-重力坍塌-裂隙渗水-地下溶洞-二次坍塌
D.地壳上升-岩石裂隙-裂隙渗水-地下溶洞-重力坍塌
8.抑制二次坍塌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总量B.隔水层厚度C.地壳抬升幅度D.地下河径流量9.旱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无裂隙水补给①有隔水层阻隔①地下暗河流出①剥落岩石堵塞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7.A 8.B 9.D
【分析】7.喀斯特地区为石灰岩地貌,是沉积岩,属于浅海沉积环境,地势较低;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岩石出现裂隙,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不断对岩石进行冲刷与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溶洞洞顶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天坑。
推测天坑形成的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上升—岩石裂隙—地下溶洞—重力坍塌,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溶洞上部有一隔水层,减少水分下渗,减缓地下溶洞的形成速度,成为抑制二次坍塌的主要因素,B正确。
二次坍塌指的是上层天坑与下层的溶洞之间的部分逐渐被溶蚀、冲刷变薄,最后坍塌,年降水总量、地壳抬升幅度、地下河径流量都会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但不是抑制二次坍塌的主要因素,ACD错误。
故选B。
9.从图中可以看出旱洞应该无水,没有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岩层无渗水,读图可知,
旱洞上部有隔水层,阻挡了水的下渗;二是水流走,可能是地下暗河流出,导致无水,①①正确,D正确。
读图可知,旱洞上部有裂隙,无水的原因是有隔水层阻隔水的下渗;旱洞的位置较高,剥落的岩石位置较低,旱洞不是剥落岩石堵塞形成的,①①错误,ABC 错误。
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月7日8:00的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等压场可能是()
A.1月B.5月C.7月D.10月
11.①地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12.据图,可知()
A.①位于冷锋锋前B.①位于暖锋锋前
C.①位于暖锋锋后D.①位于冷锋锋后
【答案】10.A 11.B 12.C
【分析】10.读图可知,此时陆地气压明显高于海洋,且北部蒙古高原一带达到1040百帕以上,即亚欧大陆高压势力非常强,应为北半球冬季1月份,选项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11.读图观察等压线分布规律可以判断①处气压南高北低,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等,可以判断①处盛行西南风,选项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12.读图可以看出,该图东部存在一个锋面气旋天气系统。
海洋上闭合的等压线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在1012.5百帕以下,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故可判断①位于冷锋锋后,①位于冷锋锋前,①位于暖锋锋后,①位于暖锋锋前,选项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点睛】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冷暖气团交界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般来说,不论在哪个半球,气旋中心的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读某地区气候日均温和月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4.图中12月一次年2月,每日降水概率百分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南风B.盛行西北风C.盛行东南信风D.赤道低气压控制
【答案】13.A 14.A
【分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①以上,可判断为亚热带气候,7、8月份温度高,降水少,12月------次年2月,温度低,降水多,高温期和多雨期不致,应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交替影响,
冬季降水多是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到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交替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圣路易斯市(2.5°S、44.3°W)滨海地区,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成千上万微小湖泊共同组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圣路易斯市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6.千湖沙漠地区主要盛行风向可能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7.微小湖泊能较长时间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基岩透水性差B.蒸发较弱C.降水丰富D.沿岸暖流影响【答案】15.C 16.A 17.A
【分析】15.结合纬度及降水变化规律图可知,区域位于热带,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结合指向标可知,新月形沙丘的凸出弯曲方向为东南方,缓坡位于东南方,可判断该地盛行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沙漠地区水能长期保存,说明下渗弱,即基岩透水性差,A正确;沙漠地区蒸发较强,B错误;降水多能提供水源,但下渗快也无法形成微小湖泊,C错误;沿岸暖流影响与微小湖泊能较长时间存在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
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
迎风坡凸面平缓,背风坡凹而陡。
苹果树按种植年限可分为挂果初期(10年生以下)、盛果期(10—20年)及挂果衰退期(20年生以上)。
陕西省长武县位于黄土高原,其塬面平均海拔1200m,是世界著名的优质苹果适生区。
该区域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下图为6年、17年、26年树龄的苹果树土壤水分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B.土地次生盐碱化C.水土流失D.石漠化现象19.推断图中6年、17年、26年树龄苹果树分别对应曲线()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20.长武县长期大面积种植苹果树,可能会导致()
A.病虫害增多B.土壤结构改善
C.土壤表层盐碱化加剧D.1m以下地下水含量增加
【答案】18.C 19.C 20.A
【分析】18.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故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根据苹果树的种植年限可推断,17年树龄的苹果树枝叶最茂盛,截流能力最强,涵养水源的能力也最强,近地面土层的水分含量最多,①对应17年树龄的苹果;结合上述推断可得出树龄为6年的苹果树涵养水源的能力略差,即近地面土层的水分含量较少,对应①,26年树龄涵养能力最差,对应①,C正确。
故选C。
20.树种单一,可能导致病虫害增多,A正确;长期种植可能会使土壤的肥力下降,B
错误;无人为灌溉,土壤盐分变化不大,C错误;由图可知,1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D错误。
故选A。
【点睛】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1.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2.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3. 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
目前肯尼亚是世界第四大玫瑰生产国,仅次于厄瓜多尔、荷兰和哥伦比亚。
欧盟是肯尼亚最重要的鲜花出口市场,肯尼亚约88%的花卉产品出口到欧盟。
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其中奈瓦沙湖畔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
从2013年开始,肯尼亚尝试用集装箱通过轮船将玫瑰运输到欧盟。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1.与荷兰相比,肯尼亚玫瑰生产最优越的自然因素是()
A.劳动力B.降水C.水源D.热量
22.实现肯尼亚用水运将玫瑰运输到欧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支持B.市场需求量大
C.冷藏保鲜技术D.运输成本较低
【答案】21.D 22.C
【分析】21.读图可知,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因此与荷兰相比,肯尼亚纬度位置低,热量充足,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D正确。
劳动力不属于自然因素,A错误。
荷兰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肯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所以从降水或者水源角度来说,肯尼亚并没有较明显的优势,BC错误。
故选D。
22.水运运输较慢,从肯尼亚到欧盟的运输时间长,而玫瑰不易长时间储存,因此要实现水运运输玫瑰,前提条件是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C正确。
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量、运输成本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里坤盆地地处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东西长约150km,西侧宽约70km,东侧逐渐收窄,宽仅20km。
巴里坤湖是巴里坤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泊,在湖的南北方向建成一座大坝,将巴里坤湖分为东侧和西侧,东侧水位超过大坝高程时才能进入西侧。
东侧湖水在未漫过大坝时,西侧没有地表径流补给,处于干涸状态,湖水越过大坝的临界面积为62.55km2。
柳条河是注入巴里坤河的主要河流。
材料二巴里坤盆地区域图和1995—2020年巴里坤湖面积变化图。
(1)推断巴里坤盆地的地带性自然带,并说出推断的理由。
(2)从河水补给的角度,简析柳条河的水量特征。
(3)描述2010年以来湖泊西侧水域面积变化规律。
(4)分析图示地区能形成自然林带的主要原因。
【答案】(1)温带荒漠带;巴里坤盆地地处中纬度,位于温带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2)河流补给量小,径流总量小;春季季节性积雪补给,夏季大气降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使柳条河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春季和夏季径流量大。
(3)2010年一2015年干涸;2015年以后先增大,后减少;2018年湖泊面积达最大。
(4)巴里坤盆地西宽东窄,西北风从西侧进入盆地,受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满足森林植被生长的需求。
【分析】本题以新疆巴里坤盆地和巴里坤湖为材料,设置了四个小题,涉及自然带河流
水量特征,水面变化规律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地带性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原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水源,由此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2)
根据柳条河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以分析,降水少,河流补给主要依靠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夏季的冰川融水,冬季气温低,缺少补给。
由此带来了流量主要特征,表现为:年径流总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春季和夏季径流量较大,冬季断流。
(3)
由图可知,2010年到2015年,湖泊最高水位比较低,而湖泊西侧水域靠东侧水位高时,漫过堤坝才能形成,这些年,缺少湖泊东岸的水补给,湖泊西侧呈现干涸状态;2015
年之后,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平均水位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故湖泊西部水域面积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2018年湖泊水位最高,湖泊西侧水域面积也达到最大。
规律可简洁表述为:2010年一2015年干涸;2015年以后先增大,后减少;2018年湖泊面积达最大。
(4)
据图可知,巴里坤盆地西宽东窄,有利于西风进入盆地内,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局部区域水源较为充足,从而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需求,形成林带。
【点睛】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湖南省早稻一般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
双季稻以早稻和晚稻为主,一季稻一般以中稻为主,2021年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材料二:湖南双峰县甘棠镇地形以丘陵为主。
镇政府带领村民形成了以山斗村为主的牡丹、芍药种植,五四村为主的礼品西瓜种植、赛田责任区的蚕桑种植及安格斯黑牛养殖等特色农业。
在土地利用方面从双季稻→一季稻→撂荒(部分)→多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使农民走上一条致富路,同时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材料三:下图示意双峰县地理位置。
(1)分析湖南省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种植双季稻相比,分析双峰县种植一季稻的优势。
(3)分析甘棠镇各村形成不同特色农业的原因。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适合早、中、晚稻等生长;河湖众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洞庭湖平原等平原面积广大;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2)一季稻生长周期较长,品质好;种植时间从4月初至5月底,较为灵活;劳动时间及生产资源投入少,生产成本低。
(3)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各村的优势;避免特色农产品内部竞争;推动整个甘棠镇协调发展。
【分析】本题以湖南省水稻种植、甘棠镇特色农业为材料,涉及农业种植区位条件、季风水田农业、特色农业、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1)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注意题目要求自然条件,故人文条件不需作答。
图示季风水田农业的种植地区为湖南,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适合各类水稻的生长。
从湖南省区位图可以看出本区所在的位置,河湖众多,灌溉条件十分优越。
从地形的角度来看,本区有大量的冲积平原,泥沙堆积,土壤相对肥沃。
且河流冲积平原面积较大,适合种植季风水田的农业区域较广。
(2)
双季稻以早稻和晚稻为主,一季稻一般以中稻为主。
早稻一般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
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
从种植时间来看,一季稻种植时间是4月初到5月底,可种植的时间更长,相对种植时间比双季稻更为灵活。
早稻的成熟时间为4个月左右,中稻的成熟时间为5个月左右,晚稻的成熟时间为4~5个月,但中稻的种植到收获时间白昼更长,生长周期更长,其品质更好。
中稻的生长时间主要为夏季,此时雨热条件更好,农作物生长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其生产成本更低。
(3)
从材料可知甘棠镇有牡丹鲜花种植业、芍药种植业、西瓜种植业、桑蚕种植业和黑牛养殖业等特色农业,农业类型较多。
从材料二可知双峰县甘棠镇的地形以丘陵为主,相对地形平缓的可以发展种植业,相对地形崎岖的可以发展养殖业。
根据各自所在的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业。
且甘棠镇各村形成不同的特色农业,可以大大减少农产品在区域内的竞争。
且各村形成不同的特色农业利于整个甘棠镇扩大其影响力,促进甘棠镇各产业协调发展。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表崎岖,岛上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多湖泊和沼泽湿地。
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
年均温低于10℃,年降水量在500—3000mm之间,岛上多强劲风暴。
(1)与火地岛东部相比,分析西部地表崎岖、落差较大的原因。
(2)分析火地岛上多强劲风暴的原因。
(3)指出现代冰川对火地岛地貌的影响。
【答案】(1)西部是安第斯山脉的余脉,位于两个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隆起,
地面崎岖。
(2)火地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受陆地影响小,风力稳定且强劲;火地岛西部为破碎海岸线,强劲的西风受破碎海岸线影响,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
(3)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在火地岛的西部形成破碎的峡湾地貌,东部形成冰蚀湖和冰蚀洼地
【分析】本大题以火地岛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与火地岛西部地表崎岖、落差较大的原因、火地岛上多强劲风暴的原因、现代冰川对火地岛地貌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火地岛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地表崎岖,落差较大。
(2)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52°S以南,地处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侧是广阔的太平洋,摩擦力小,风力稳定且强劲;由于受冰川侵蚀和海水作用,火地岛西部海岸线十分曲折破碎,强劲的西风沿破碎的海岸线进入火地岛,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加大了风力。
(3)读图可知,火地岛西部海岸线曲折破碎,是受冰川侵蚀形成的幽深曲折的峡湾地貌;由材料可知,火地岛的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多湖泊和沼泽湿地,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湖和冰蚀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