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和语言感知能力。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丰富语言储备。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体会童真童趣,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深入研读百草园部分,学习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展现百草园的美景和乐趣,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品味文中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体会词语的精妙运用对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与反思等。
理解三味书屋生活对作者成长的影响,辩证地看待其在作者人生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生活的音乐,如《童年》,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充满童趣的图片,如孩子们在田野里玩耍、捉昆虫等。
2.提问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有趣的图片中,大家是否回忆起了自己童年那些美好的时光?在你们的童年里,有没有一个特别让你们难忘、充满欢乐的地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记忆中的乐园是怎样的。
”引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照片和相关介绍:
鲁迅(1881 年-1936 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写于1926 年9 月18 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点,让学生对鲁迅的散文创作有初步的了解。
(三)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生字词。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重点字词,如“确凿”“菜畦”“桑葚”“轻捷”“油蛉”“斑蝥”等。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例如,“确凿”(què záo),指非常确实;“畦”(qí),指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
排列整齐的田地。
3.让学生用这些字词进行造句,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整体感知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
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 - 8 段)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第二部分(9 - 24 段)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3.提问: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对百草园充满了热爱和留恋之情,对三味书屋的感情则较为复杂,既有对学习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些许不满。
(五)精读百草园部分
1.让学生齐声朗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第2 - 8 段),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百草园有哪些有趣的事物?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事物的?
这些描写表现了百草园怎样的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百草园中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有趣的事物。
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由整体到局部,突出了百草园的丰富多彩;“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虫的叫声动听;“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充满了童真童趣。
这些描写表现了百草园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字,让学生体会
“伏”字比“停”字更能表现黄蜂的形态和情状,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积累优美语句。
(六)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默读三味书屋部分(第10 - 24 段),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内容?
作者与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2.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味书屋的环境较为严肃和单调,有先生的画像和牌位。
学习生活包括读书、习字、对课等,比较枯燥和刻板。
作者与先生之间既有敬畏又有不满,与同学之间有一些有趣的互动和游戏。
3.引导学生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完全没有乐趣?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并非毫无乐趣,如课堂上的小插曲、偷偷画画等,都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对自由的渴望。
(七)探究情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何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教育制度的态度?
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封建教育制度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对儿童天性被压抑的不满。
当时的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封建教育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视角,呼吁关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改革。
(八)课堂小结
1.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百草园的美景和趣事、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2.强调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多彩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
(九)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中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写一段自己童年的乐园,不少于200 字,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乐园的特点和乐趣。
2.推荐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