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 )
B.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C.姚明长的较高,刘翔长的较瘦
D.丹丹是单眼皮,强强也是单眼皮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性状.解答时可以从相对性状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A、豌豆种子的圆滑与皱缩,是豌豆种皮的形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是山羊和绵羊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正确的是山羊的毛多与少、或绵羊的毛多与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姚明长的较高,刘翔长的较瘦,是身体的高度与胖瘦,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正确的是姚明长的较高,刘翔长的较矮,或姚明长的较胖、刘翔长的较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丹丹是单眼皮,强强也是单眼皮,是同种物种的同一形状,是同种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正确的是丹丹是单眼皮,强强是双眼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则人的精子细胞、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23条 46条B.23条 23条C.46条 46条D.46条 23条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假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解答: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因此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各23条.
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为46条.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掌握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
3.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答:解: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而在后代个体中出现了单冠,说明单冠是隐性性状,玫瑰冠是显性性状,单冠由隐性基因r控制,控制亲代玫瑰冠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由一个显性基因R和一个隐性基因r组成,即Rr;子代中玫瑰冠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RR或Rr;如图所示:
故选:C
点评:如果在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也说明亲代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
4.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它是由于细胞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造成的.针对白化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离白化病患者
B.研制疫苗是预防白化病的有效办法
C.白化病患者所有细胞内都有白化病基因
D.口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治疗白化病
考点: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分析: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解答:解:A、白化病不是传染病,对白化病患者进行隔离不起作用.故A错误.
B、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病无法依靠疫苗预防.故B错误.
C、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因此白化病患者的所有细胞内都具有白化病基因,故C正确.
D、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在胃小肠中被消化吸收,没有任何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白化病的病因:白化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
5.下列有关人类生殖、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B.肤色正常(Aa)的夫妇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50%
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
D.人为选择性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大
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解答:解:A、男女青年婚前检查可以避免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人结婚导致的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而不是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A错误;
B、肤色正常(Aa)的夫妇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25%.如图:
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B错误;
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C正确;
D、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6.某男子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100%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性别的遗传,解答时可以从人的性别遗传图解方面来切入.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儿子的染色体中Y一定来源于父亲,X一定来源于母亲.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某男子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O.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变异都可遗传
B.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D.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考点:生物的变异.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不正确;
B、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B不正确.
C、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不正确;
D、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
8.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题中应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解答:解: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因此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鲤鱼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种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应熟练掌握.
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模拟实验法为验证生命化学进化提供了可能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解:A、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B、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错误;
C、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C正确;
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生命的起源于进化的知识在2015届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
10.如图所示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可以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A
比物种B复杂、高等.
故选B.
点评: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1.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解答:解:A、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故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这些都是不定向的但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通过不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古代的原始的哺乳动物不完全相同;在外因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物种形成.现存的各类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
B.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抗体消灭抗原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道防线的组成,解答时可以从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因此,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
13.当有人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体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破伤风抗毒血清,内有抗体注入人体内后直接杀死破伤风病毒,避免人体患破伤风;目的是保护受伤者,因此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疫苗是抗原而抗毒血清内有抗体.
14.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
A.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B.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C.受伤后的组织修复 D.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
考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因此免疫的功能,主要是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
解答: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因此受伤后的组织修复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C
点评:根据免疫的功能进行分析回答.
15.1988年上海曾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原因是食用了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不清洁的毛蚶属于( )
A.传染源B.病原体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解答:解:A、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携带甲型肝炎病毒的人,不是毛蚶;
B、甲型肝炎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不是毛蚶;
C、毛蚶只是甲型肝炎病毒的载体,属于传播途径;
D、毛蚶没有患甲型肝炎,因此毛蚶不是易感动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环节.
1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B.艾滋病患者不是唯一传染源
C.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D.同桌进餐会传染艾滋病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解答:解: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该病的传染源,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
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源等,结合题意解答.
17.健康的含义是( )
A.肢体均称、五官端正、没有残疾
B.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
C.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心情愉快的人的状况
D.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考点:健康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18.在日常生活中,心情不好时,可以( )
A.找知心朋友大吵一场
B.到高速公路上开快车宣泄自己的情绪
C.可以找亲人诉说烦恼
D.可以适当地喝酒,再睡一觉
考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分析:节情绪的方法: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解答:解:A、找知心朋友大吵一场,会引起矛盾和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会使情绪更坏,不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A错误;
B、高速公路上开快车宣泄自己的情绪,会很危险,不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B错误;
C、心情不好时,可以找亲人诉说烦恼、属于调节情绪的好方法,C正确;
D、过量的喝酒对身体有害,不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19.某人不小心手臂擦破皮,渗出一点血迹,这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