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零诊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零诊模拟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题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上至执政官、议事会议员,下至基层单位德莫的长官,概莫能外。

这一现象()
A.说明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
B.是雅典民主程序不完善的写照
C.表明雅典民主改革极不彻底
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

根据材料“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垄断官职。

抽签选举时,名声大、财产多的公民与名声较小、财薄势孤的公民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取决于运气,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D项正确;雅典民主范围有限,妇女、奴隶等被排除在外,排除A项;民主程序体现的是一种流程问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雅典民主改革彻底与否的问题,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表为古罗马时期契约形式的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契约形式主要特点
十二铜表法“耐克逊”(nexum)交易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
市民法文书契约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
万民法诺成契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
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表明
A.境内商品贸易活动与日俱增
B.罗马法逐渐淡化司法程序
C.民众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D.贵族与平民矛盾日渐缓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可以看出罗马法中关于契约形式的规定逐渐灵活和宽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境内商品贸易活动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没有涉及司法程序,排除B项;“有效保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贵族与平民矛盾缓和与《十二铜表法》有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3.苏格拉底说过:“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好一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思维
B.强调道德的相对性
C.反对追求财富
D.重视人的尊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可知苏格拉底注重知识,提出知识即美德,具有理性思维,A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的是有智慧的人的思想,没有提到道德的相对性,排除B项;苏格拉底注重知识,但材料不能体现他反对追求财富,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重视人的尊严,排除D项。

故选A 项。

4.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

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

这反映了当时()
A.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
B.社会世俗教育的普及
C.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
D.宗教改革成效的显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

”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俗语”学校重商业算术学习,具有实用性,可见教育适应了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世俗教育的普及,“普及”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基都教会权威的丧失,排除C项;宗教改革是16世纪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5.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

《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

这些法律规定()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C.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
D.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禁止将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呈给罗马教廷,《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法律至上原则无关,排除CD项。

故选A项。

6.英国启蒙运动中“自由”主要是针对不允许政府随意征税及买卖不受政府太多干扰的“自由”;法国启蒙思想中“自由”主题则是“政治自由何以可能”;德国启蒙思想中“自由”蕴含“理性自由",追问“什么是启蒙”。

英、法、德三国启蒙运动中“自由”内涵的不同缘于其()
A.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
B.工业革命发展的程度
C.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传统文化理念的追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

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英法德)。

据材料“英国启蒙运动中……德国启蒙思想中……”,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启蒙运动,主要是解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经济利益不受王权侵害问题,故英国“自由”以追求资产阶级经济自由为主;法国资产阶级思考的是如何战胜王权和教权实现政治平等,故法国追求的“自由”是反对王权专制和教会特权,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政治自由”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德意志诸侯割据引发了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追求,反映在思想领域就是德意志思想家追求国家统一的“理性自由”。

因此英、法、德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不同,决定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不同,启蒙思想中的“自由”侧重点也就不同,C项正确;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不能决定启蒙思想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发展于18世纪的法国,接续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当时三国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排除B项;启蒙思想作为推动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种思潮,其思想内涵侧重不同主要与现实社会政治环境和斗争需要有关,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不是决定性力量,排除D项。

故选C项。

7.1831年,英格兰南端的老萨鲁姆是位于一座小山顶上、方圆不过百米的一块地方,完全不是什么城镇,它却是一个选邑,可以每年选两名议员进议会。

新兴工业城市伯明翰人口超过十万,却无选民和议员名额。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妥协
B.封建势力牢固控制国家政权
C.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的滞后
D.阶级矛盾影响工业革命进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1年英国。

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城市伯明翰人口众多,却无选民和议员名额,反映了经济发展但政治革新滞后,因此有后来1832年的议会改革,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妥协,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的议会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封建势力大大削弱,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阶级矛盾,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的滞后,排除D项。

故选C项。

8.18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埋怨梳毛机导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无以持家,并且呼吁雇主们抛开偏见和私利,禁止使用机器;但即便是开明的雇主,虽承认机器对工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可他们仍认为机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否则意味着行业的衰落。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劳资双方因利益不同开始对立
C.议会改革形势迫在眉睫
D.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即便是开明的雇主,虽承认机器对工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可他们仍认为机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否则意味着行业的衰落”,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8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逐渐取代手工,尽管工人对机器使用造成的失业现象不满,开明的雇主也承认机器对工人造成极大的危害,但机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因为机器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生产组织形式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工厂制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机器使用势在必行,没有体现“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机器的使用必不可少,没有体现“劳资双方因利益不同开始对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经济发展问题,未涉及议会改革,排除C项。

故选D项。

9.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进行了大量的棉种试验。

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制定棉花销售等相关法规,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特殊照顾。

这一做法()
A.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进行了大量的棉种试验。

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制定棉花销售等相关法规,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特殊照顾。

”可知,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协助非洲农民种植棉花,并制定棉花销售等相关法规,说明英国加强了对非洲的殖民控制,同时也强化了非洲的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英国对非洲的控制加强,而非真的推动非洲工业化,排除A项;19世纪末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非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 项;此时英国为其商品寻找市场和原料,非原始资本积累,这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排除C项。

故选D项。

10.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

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

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

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A.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B.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

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可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集中,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国会立法体系完善、强化联邦政府行政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D项;到19世纪50年代,即内战前夕,两大主要政党民主党、共和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并延续到今日。

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故选C项。

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实行。

这表明法国
A.总统拥有立法权
B.议会权力至上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分权制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实行”可知,法国总统和议院共享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可以公布法律,但也有保证法律实行的义务,这体现了法国总统和议院之间的分权制衡,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总统和议院的关系,而非单单强调总统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明显强调了法国总统对议会权力的制约,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12.德意志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防止法国革命在本国重演,使德意志通过“自由、和平的努力”而非革命暴力,以一种“最好的和最人道的方式”迈入资本主义“现代社会”。

据此可知,德意志()
A.政治改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B.军国主义思想的滋长
C.走上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D.国家统一具有必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德意志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改革”,使得德国的封建因素得以保留,因此具有一定的保守性,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军国主义的思想,排除B项;德意志并没有走上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而是在统一之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并最终触发了一战,排除C
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德意志统一的必然性,排除D项。

故选A项。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上述材料
A.表达了家国情怀
B.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
C.体现了唯物史观
D.指出了进化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概括为唯物史观或称历史唯物主义。

核心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材料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家国情怀,排除A项;《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排除B项;进化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D项。

故选C项。

14.巴黎公社颁布法令.禁止工厂主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工人工资,规定(1871年)3月18日以后,“以惩罚名义收取的一切罚款和扣款,应从本月法令公布之日起半个月内,退还给原被罚款人”,违者严惩。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力图维护社会公正
C.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D.依靠群众夺取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禁止工厂主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工人工资”、“以惩罚名义收取的一切罚款和扣款,应从本月法令公布之日起半个月内,退还给原被罚款人”可知巴黎公社的这些规定保障工人利益,限制工厂主任意盘剥工人,力图维护社会公正,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巴黎公社保障工人利益,并没有涉及是否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排除C项;依靠群众夺取政权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

故选B项。

15.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方面是应对国内战争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为了“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意图就是想让苏维埃政权直接进入共产主义,D 项正确;该学学者并没有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不符合实际,反而认为是“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A 项;该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B 项;正是因为战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才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排除C 项。

故选D 项。

16.1931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将每周7日工作制改为6日工作制,改革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钢铁、机器制造行业以及熟练工人的工资,还强调全力发展苏维埃商业,废除了一些工业品的凭票售货。

这表明当时苏联在经济建设中(
)A.注重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不断提高工人收入水平
C.试图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D.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苏联。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31年苏联政府经济部门调整工作制度,提高某些行业以及熟练工人工资,据此可知,苏联政府在对经济进行调节,工人工资并不是统一按劳分配,也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C 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主要涉及工作制度、部分行业工人工资,未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排除A 项;B 项“不断提高工人收入水平”与题干“钢铁、机器制造行业以及熟练工人的工资”相矛盾,材料只是对部分行业部分工人收入进行调整,不是对所有行业的工人,排除B 项;D 项符合史实,材料主要涉及1931年苏联经济领域的部分改革,没有突出计划经济的特征,排除D 项。

故选C 项。

17.如表是苏联1961~1982年的经济增长统计表(年平均,%)。

据表格可推知,该时期苏联()
年份1961~
1965
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2社会总产
值 6.5
7.4 6.3 4.2 3.3
工业总产
8.68.57.4 4.4 2.8

农业总产
2.2
3.9 2.51.7
4.0

基建投资 5.47.3 6.7 3.72.0
A.国民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B.滞胀危机阻碍经济增长
C.传统经济体制趋于僵化
D.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61年到1982年,各项经济数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苏联受制于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改革陷入困境,C项正确;1982年的国民收入和农业总产值增速比1976~1980年高,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滞胀危机,与苏联无关,排除B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D项。

故选C项。

18.1934年,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愿意,我相信你们也愿意接受一个宽泛的自由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走向更大的自由,走向普通人之前从未享有过的更大的安全保障。

”这说明罗斯福
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开始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C.努力维护小生产者利益
D.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愿意,我相信你们也愿意接受一个宽泛的自由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走向更大的自由,走向普通人之前从未享有过的更大的安全保障”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D项正确;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不仅仅是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排除B项;努力维护小生产者利益,不符合罗斯福的阶级属性,排除
C项。

故选D项。

19.二战后,西欧国家政府制定计划,鼓励农民合作使用拖拉机,还向农民提供农业信息。

政府的援助促进了重新造林、电气化、灌溉项目和道路建设,战后20年里西欧农业经历了“绿色革命”,生产力提高了30%,法国、荷兰等成为主要的食品出口国。

该材料反映了()
A.西欧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西欧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证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D.西欧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异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西欧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合理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欧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证,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0.1962年,赫克舍被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艺术顾问时说:“如果美国要想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领导,对美国生活这一部分也就是现代艺术绝不能忽视,或者至少应与美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一视同仁。

”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利用现代艺术宣扬其治国理念
B.企图借助文化主导实现外交战略
C.重视现代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D.对待艺术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62年”“如果美国要想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领导,对美国生活这一部分也就是现代艺术绝不能忽视,或者至少应与美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一视同仁”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极力扶持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其目的在于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待艺术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项正确;当时美国利用现代艺术宣扬其价值观和冷战意识,而不是治国理念,排除A 项;当时美国对待艺术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未体现美国企图借助文化主导实现外交战略,排除B项;当时美国重视现代艺术是受冷战意识影响,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故选D项。

21.20世纪60年代,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1971年5月,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大量流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

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岌岌可危
B.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
C.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
D.世界贸易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说明美元贬值,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岌岌可危,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货币的变化,排除D项。

故选A项。

22.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

这表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形成
B.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秩序主导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