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是把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3.制剂:根据药典和颁布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于临床需要并
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

4.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
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效应。

5.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
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
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医师处方和秘方之分。

7.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调配、
购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品。

8.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
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9.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0.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11.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
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叫临界相对湿度。

12.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


同的物质在同一对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可利用该原理对物质分离纯化。

13.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
速率,用F表示,F=(A/D)X100%。

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

14.新药: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及已生产的药品中:(1)增加新
的适应症(2)改变给药途径(3)改变剂型。

15.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
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16.表面活性剂: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
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7.临界胶束浓度(CMC)他: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
的最低浓度。

18.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
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19.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
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的作用。

20.kraff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
曲线,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点。

21.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
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22.玻璃化温度: 高分子材料在玻璃态与高碳态间转化的温度。

23.粘流温度:高分子材料在高碳态与黏流态间转化的温度。

24.熔融指数(MI):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10min内熔体自毛
细管挤出的克数。

25.专属性酸碱催化: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
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专属酸碱催化。

26.广义酸碱催化: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给出质子
的物质叫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碱。

有些药物也可以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广义酸碱催化。

27.药物有效期:指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持药物质量的
期限。

28.粉体学:研究粉体所表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29.弹性变形:给予压力时变形,撤除压力后恢复原有形状的过
程。

30.流变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学科。

31.塑性变形:流体及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
形变,当施加的外力撤除或消失后该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物理现象。

32.粘性:是液体内部存在的、阻碍液体流动的摩擦力。

33.牛顿流体:纯液体和多数低分子溶液在层流条件下的切变应
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遵循这一法则的液体称为牛顿流体。

34.非牛顿流体:大多数液体像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乳剂、
混悬剂、软膏剂以及固-液的不均匀体系的流动不遵循牛顿定律,因此称为非牛顿流体。

35.屈服值: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不经过原点,在横轴切变应力S
轴上的某处有交点,将直线外延至横轴,在S上的某一点可以得到屈服值。

36.触变性:随着切变应力增大时,黏度下降,切变应力消除后
黏度在等温条件下缓慢地恢复原来状态的现象。

37.切变稀化:随着切变应力S增大而黏度下降的现象。

38.切变稠化:随着切变应力S增大而黏度也增大的现象。

39.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
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40.药物特性溶解度: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
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尤其是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

41.药物平衡溶解度:药物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溶解度。

42.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
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43.同离子效应:两种含有相同离子的盐(或酸、碱)溶于水时,
它们的溶解度(或酸度系数)都会降低的现象。

44.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会发生溶血现象,
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45.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也就是
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不发生溶血,属于生物学概念。

46.分散体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
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相,连续的介质为分散介质。

47.蠕变性:对物质附加一定重量时,表现为一定的伸展性或形
变,而且随着时间发生改变,把这种现象称为蠕变性。

48.絮凝:如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
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即微粒呈絮状,形象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后可重新分散均匀。

这种作用叫做絮凝。

49.反絮凝: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ξ电位
升高,静电斥力阻碍了微粒间碰撞聚集的过程。

50.聚沉值:势垒Фmax 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加大而降低,
当电解质浓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势能曲线的最高点恰为零(即Фmax=0),此时势垒消失,体系为稳定转为聚沉,这就是临界聚沉状态,这时的电解质浓度即为该微粒分散体系的聚沉值。

51.空间稳定作用:微粒表面上吸附的大分子从空间阻碍了微粒
相互接近,进而阻碍了他们的聚结。

52.快聚结:微粒间不存在排斥势垒时(ФT=0)时,微粒一经碰
撞就会聚结,其速度由碰撞速率决定,而碰撞速度又由微粒Brown运动所决定。

53.慢聚结:当存在势垒时,由于微粒间的排斥作用,实际的聚
结速度比用公式Kr=4kT/3η预测的要小的多。

54.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
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55.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
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56.压缩成型性:压缩性表示粉体在压力下体积减少的能力。


形性表示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的能力。

把粉体的压缩性和成形性简称压缩成型性。

57.加液研磨:指将药料加入乳钵中,加入少量挥发性液体轻力
研磨使药物粉碎成细粉。

58.水飞法:在药物中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较多量的水,
搅拌,稍加静置,倾出上层液体,研细的悬浮微粒随上清夜被倾出,余下粗粒继续研磨,如此反复至完全研细,达到要求分散度为止。

59.沉降容积比: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60.絮凝度: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是比
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

61.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
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62.空气过滤效率: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是被捕集粉尘量
与原空气含尘量的比值
63.冷冻干燥: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
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为蒸汽而进行干燥的方法。

64.注射剂:俗称针剂,指将药物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
制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组成,是不可替代的临床给药途径。

65.浓配法: 当原料质量较差,则常采用稀配法,即将全部辅料
加入部分溶媒中配成水溶液,经加热或冷藏、过滤等处理后,根据含量测定结果稀释至所需浓度。

66.稀配法:凡原料质量好,药物浓度不高或配液量较大时,常
用稀配法,即一次配成所需的浓度。

67.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
以上)注射液。

68.散剂:指药物和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
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

69.固体制剂:新药开发或患者使用中成为首选剂型,它包括散
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

70.干法粉碎:指将药料经适当的干燥处理,使药料的水分的含
量降低至一定限度再行粉碎的方法,其中包括单独粉碎、混合粉碎和另加处理后粉碎等。

71.微晶结晶法:将药物过饱和溶液极速搅拌结晶形成粉末。

72.低共融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物时出现湿润或液
化的现象。

73.片剂:指药物和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74.等量递加法:两种组分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
分与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容器中混匀,再加入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等倍量增加,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混匀,过筛。

该法又称“配研法”。

75.胶囊剂:指药物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密封于弹性软质囊
壳中的固体制剂。

76.膜剂: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
剂。

77.软膏剂: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
稠度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78.栓剂: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
药的固体形外用制剂。

79.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80.气雾剂: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是一的抛射剂共同
封装与具有特制的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81.缓释制剂: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
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82.控释制剂: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
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83.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指口服后能将药物选择性的输送到胃肠
道的某一特定部位,以速释或缓、控释释放药物的剂型。

84.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是指用适当方法,使口服后避免在
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药物,而是运送到回盲部后释放药物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是一种定位在结肠释药的制剂。

85.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借助载体、配体和抗体
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86.脂质体:利用磷脂、胆固醇等材料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
层中制成的囊状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

87.前体药物:是活性药物经化学修饰而成的药理惰性物质,能
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活性的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88.经皮吸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
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转移至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89.压敏胶:是指那些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
离的一类胶黏材料,起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药库、控释等作用。

90.离子导入技术:是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经由电极定位导入
皮肤或黏膜、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

91.中药:以中医药理论来表达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
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92.中药新剂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药剂学的技术、
方法和手段,制成适合与于多种给药途径的中药新剂型,如
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93.固体分散技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
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94.包合技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
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的技术,称为包合技术。

简答题
1、剂型按分散系统分为哪几个类型?剂型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
分类:溶液型:药物分散在分散体系中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胶体溶液剂:高分子物质分散在分散体系中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
乳剂:油类药物以液滴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混悬型: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气体分散剂:液体或固体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的形成的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剂:药物以不同大小的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
固体分散剂:固体药物以聚集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重要性:(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3)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2 、药剂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1)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2)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3)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5)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7)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3 、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是什
么典最早版和最新版分别是什么?
四个时代:第一代:传统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第二代: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以控制释放速度为目的的第一代DDS
第三代:控释制剂、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微球等药物载体制备的给药制剂,为第二代DDS
第四代: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为第三代DDS
最早版1930年«中华药典» 最新版2005年«中国药典»4、处方有哪几种类型?新药申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类型: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协定处方、秘方处方
申报主要内容:处方制备工艺与辅料、稳定性研究、溶出度试验、生物利用度
5、为什么要制定GMP?
内因:1.药品与人的健康、生命、疾病有关,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有错误发生
2.药品从本质上讲对机体是异物,即在药品使用过程中要特别关注
3.药品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和防治作用的,多数为病人使用,病人本身身体虚弱,抵抗力不强,要求药品的质量高
4.药品质量在很多情况下不能通过外观观察判断,其属性决定了生产、使用,必须加强管理
外因:用药增加后,用药事故增加,为保障人体安全,对质量要求增高
6、简述处方前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获取新药的相关理化参数(2)测定其动力学特征(3)测定与处方有关的物理性质(4)测定新药与各种有关辅料间的相互作用
7、优化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优化参数法、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析因设计,星点设计)、单纯性优化法、拉式优化法
8、药品注册申请分哪几种
新药申请、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进口药品申请、补充申请
9、表面活性剂按极性基团分类有哪些?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有哪些?
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离子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磺酸化物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度米芬、苯扎溴铵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10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是什么?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活性有哪
些?药用高分子材料有哪几个方面的应用性能?
温度的影响:(1)影响胶束的形成(2)影响增溶质的溶解(3)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生物学活性:(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饿影响
(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3)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4)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应用性能:分子量及分布、溶解与溶胀、溶胶与凝胶、玻璃化温度、粘流温度
11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分为哪三个方面?
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学稳定性
12 、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的方程式及特点是什么?如何计算药物t1/2和t0.9?
零级:微分式dC/dt=-k 积分式即C=-kt+C0
特点:(1)反应物的浓度与速度无关
(2)反应物的浓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3)药物的半衰期、有效期与药物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
半衰期:t1/2=C0/2k 有效期:t0.9=0.1C0/k
一级:微分式dC/dt=-kC 积分式即lgC=lgC0-kt/2.303
特点:(1)反应速度与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
(2)药物浓度对数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3)药物的半衰期、有效期也药物初始浓度无关
(4)降解速度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半衰期:t1/2=0.693/k 有效期:t0.9=0.105/k
13、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是什么?其中主要降解途径又是什么?
途径: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主要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
14 、简述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
影响因素:PH值、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机制或赋形剂
稳定化措施:制成固体制剂、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制成难溶盐、制成复合物、制
成前体药物
15 、药物稳定性实验有哪三个方面?其中影响因素实验又包括哪三个方面?
稳定性实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
16 、经典恒温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将样品放在100℃、90℃、80℃、70℃、60℃条件下分别培养,每隔5小时测定其浓度,测5个点时间和浓度,记下5个点,由一级动力学方程lgC=lgC0-kt/2.303,可求出K100、K90、K80、K70、K60,以t为横坐标,lgC为纵坐标作图得一直线,根据直线的斜率可求出k值;再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lgk=-E/2.303RT+lgA,以lgk对1/T作图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可得出E的值,由直线截距可得出A值,再将A、E带入方程可求出方程表达式,当T=298.15时,可求出k25,t1/2=0.693/k25、t0.9=o.1054/k25
17、粉体的粒子径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沉降法、比表面积法、筛分法
18 、粉体流动性的表示方法有那些?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哪
些?改善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什么?
表示方法:休止角、流出速度、压缩度、内摩擦力
影响因素:(1)粒度:在临界粒子径以上,随着粒度增加,流动性增加;低于临界粒径以下,易粘附
(2)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加润滑剂或细粉,降低摩擦力,增加流动性
(3)含湿量:含湿量大,休止角大,则流动性差,所以适当的干燥
(4)加入助流剂的影响:加入后可大大改善粉体的流动性
19、粉体有那几方面的性质?
(1)粒子径与粒度分布(2)粒子形态(3)粉体的密度和孔隙率
(4)粉体的流动性和充填性(5)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6)黏附性与凝聚性(7)粉体的压缩成形性
20 、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体有哪几种?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牛顿流体的特点:(1)低分子的溶液或稀溶液,无其他杂质
(2)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流体的黏度是一个常数
(3)黏度随温度身升高而下降
(4)切变速度与切变应力之间成线性关系D=S/η
非牛顿流体:塑性流动:屈服性、致流值(引起液体流动的最低切变应力)
假塑性流动:切变稀化(应变力增大,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加)
胀性流动:切变稠化(应变力增大,黏度增大)21、蠕变性的测定方法是哪三种?
毛细管黏度法、落球黏度法、旋转黏度法
22 、优良溶剂的条件是什么?
(1)对药物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2)溶剂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和附加剂发生反应
(3)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与含量的测定
(4)溶剂应毒性较小,无刺激性与臭味
23、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因素:溶剂的影响、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晶型的影响、粒子大小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与同离子效应、混合溶剂的影响、添加物的影响(加入助溶剂、加入增溶剂)方法:制成可溶性盐、引入亲水基团、加助溶剂、使用混合溶剂产生潜溶、加增溶剂、粉碎成小粒子
24、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分别是什
么?
影响因素:固体药物的粒径和表面积、温度、扩散系数、扩散层的厚度、溶出介质的体积
方法:制成可溶性的盐,引入亲水基团、加入助溶剂、使用
混合溶剂产生替溶、加入增溶剂、粉碎变为小

25、试述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溶解度及难容性药物的物利用度
(2)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再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3)具有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机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
的选择性
(4)微囊、微球等微粒分散体系一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

(5)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26 、试述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
热力学稳定性:微粒分散体系是典型的多相分散体系,存在大量的相界
随着微粒粒径的变小,表面积A不断增加,此时表面自由能△
G=σ△A。

(1)表面积增大:可使表面自由能大大增加
(2)表面张力降低:可以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自由能,从而增加体系的物
理稳定性,因此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稳定化方法
(3)热力学稳定性还体现在分散相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微粒越小,溶解
度越大,因此会出现小晶粒溶解,大晶粒长大的现象
动力学稳定性:(1)Brown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提高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

(2)重力产生的沉降: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增加稳定性的措施:减小粒径、增加黏度、降低密度差
27 、简述DLVO理论、空间稳定性理论、空缺稳定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DLVO理论:微粒间始终存在吸引能和排斥能,在距离较远时,双电层没有重叠,此时,吸引能大于排斥能,微粒相互靠近,达到第二极小值,产生絮凝,在该处吸引能仍大于排斥能,微粒继续靠近,由于势垒高,不能越过又推到第二极小处,保持絮凝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