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社会》第十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术:
(1)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社会的进展(农业方面的)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
(2)尝试运用搜集、推测、整理的方式。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3、行为与适应:
(1)学会主动参与,相互帮忙。
(2)学习用历史进展的目光看待事物,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其本源,都有过去、此刻和以后。
教学重点: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尤其是农业的进展及其对世界的奉献。
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聪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教学预备:
师生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搜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导入。
1.同窗们,相传古时候天地间并无人,有一个叫女娲的神感觉大地没有什么生机,于是就用五色土捏了许多小人。
这确实是我国闻名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出示《女娲造人》图画)
2.质疑:莫非咱们人真的是用泥捏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人类进化图)观看交流
你们想明白远古时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吗?好,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一)(板书课题)
二.探讨,学以致用。
(一)走进远古时期
1. 依照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从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通过大约3000万年。
咱们的先人在那远古的时期,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住在哪里呢?谁想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2.搜集得专门好,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谁想给同窗们介绍一下?
(出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图片)
3.其实,咱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学生回答:例:疾病、瘟疫流行、毒蛇猛兽解决、洪水、天火......)
4.咱们的先人碰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咱们一路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
(出示北京人一辈子活的图片)
5.那时候尚未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咱们怎么能够明白他们那时的生活呢?
6.师小结:是的,咱们的先人运用自己的聪慧,不断地试探,不断地开拓,一步步地向文明走去。
(二)辞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了明显的转变。
请同窗们一路阅念书上《熟食的故事》。
提问:远前人的饮食方式是如何的?(板书:饮血茹毛)
“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茹:吃。
用来刻画原始人可不能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形容远古时不知熟食不开化,还处于野蛮时期.后来呢?(用火烧熟来吃)(板书:开吃熟食)
探讨:人类慢慢开始知道用火来烧煮食物,那么,这火是怎么来的呢?
二、火的产生,给人类文明的进展带来了庞大奉献。
因为有了火,人类在猎取食物时也就有了更有力的武器。
同窗们看教师出示的这幅图中的人物是谁?(出示炎帝图片)
谁情愿来介绍一下炎帝?(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奇)
3.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咱们的先人开始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同时也制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出示图片有粟和稻的图片)介绍书中粟和稻和初期耕具。
讨论:咱们此刻如何种植农作物?
谁明白最先人类是如何种植这些农作物的?
(出示机械犁、牛拉犁、人拉犁、刀耕水种。
)重点介绍刀耕火种。
4.了解我国三大农作物资料。
(出示水稻、小麦、玉米图片)
速读一下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了解中国种植成绩)
5.小试牛刀:填空练习:
(1).中国最先的人类是() 2.最先利用火的人类是()。
(3).()被尊奉为农业的制造者。
(4).我国是最先种植()和()的国家之一。
(5).()、()、()是我国的三大农作物。
(三)古老的歌谣
1.社会在进展,人类在进步。
前人由开始的可不能说话到会表达,会交流,流传下来很多谚语或歌谣。
下面,就让咱们一路来读读这些集合了咱们先人聪慧的歌谣吧!
提问:你们还明白哪些农谚?
学生交流汇报(例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存起来的体会结晶,人口愈来愈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给,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骨气歌。
4.齐读教材30页二十四节气歌(观看动画短片:《节气歌》)
5.课件出示骨气图,学生观看。
(1)明确骨气的意思。
(2)了解不同骨气名称。
(2)特殊骨气“清明”。
(4)介绍部份骨气的含义。
(5)速记骨气名称。
6.利用课件进行猜骨气的练习。
7.试探:骨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四)中华食文化
1.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制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假设让你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你会说哪些?
2.介绍教材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3.速度《筷子》提问: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4.了解饮食故事:出示粽子图片介绍屈原。
拓展:饺子、馒头的来历。
5.考考你:
(1).()三天遍地锄。
A.小满 B.立夏 C.芒种
(2).具有挑、拨、夹、拌、扒功能的餐具是()
A. 叉子
B.勺子
C.筷子
(3).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A.屈原 B.伍子胥 C.岳飞(4).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第二个夏是指()
(1)介绍教材33页中西饮食的不同。
(2)谁情愿把自己搜集到的中西饮食的特点说一说?
(3)课件出示不同的中西饮食。
(1).世界最先的人类是元谋人。
( )
(2).饮血茹毛中的“茹”是吃的意思。
()
(3).火是原始人黑夜驱逐虫蛇野兽的最有利工具。
()
(4).农谚和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
(5).中国人喜爱吃炒菜,西方人喜爱吃奶油、肉类食物。
()
三.总结,课堂延伸。
1.汇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吃穿住话古今(一)中的“吃”吃不单单是为了果腹、品尝美味,吃中还有人的聪慧,吃中还有故事,吃率领咱们穿越时空,咱们了解到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聪慧。
咱们为他们自豪!
3.布置预习要求:查找和穿住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切,道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愈来愈关注学生的参与,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就着力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前,就让学生大量的搜集有关资料,形成初步的感性熟悉。
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现,展现的形式丰硕多样,如图片讲解,讲故事等等,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进程,而在了解中华食文化与中西文化的比较这两个环节中,因为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因此,小孩们学起来时专门有兴致。
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进程中,培育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适应,增强了小孩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先人制造的灿烂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板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
饮血茹毛
开吃熟食自豪自豪
种植养殖
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