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试卷和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3分)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B.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
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2℃
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2.(3分)“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4.(3分)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
5.(3分)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频
6.(3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3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8.(3分)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9.(3分)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0.(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1.(3分)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
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A.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
12.(3分)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3.(3分)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4.(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BC段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C.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5.(3分)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
16.(4分)今年的“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的。
(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
17.(4分)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18.(4分)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先后。
19.(4分)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0.(4分)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
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
会(吸收/放出)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计24分)
21.(12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4)小明同学发现实验时,用的时间太长,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结合装置找出两个节约时间的可行的办法:。
(5)撤去酒精灯后,水未有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
22.(12分)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
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a、b所示。
(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2)a图是(选填“冰熔化”或“水沸腾”)图象。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4)从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特点是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
四、综合应用题(计11分)
23.(5分)“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至7062m.今年“蛟龙号”将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
24.(6分)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运动100s通过第一段路程;通过第二段长9000m的路程用了300s的时间。
试求:
(1)第一段路程的距离;
(2)第二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3)汽车通过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3分)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B.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
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2℃
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
故A符合实际;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6s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3分)“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
【解答】解: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
所以PM2.5的直径为=2.5μm。
故选:C。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解答】解: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但是相对于太阳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例如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相对于教室是静止的,但是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s=vt知: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3分)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
【解答】解:
A、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不符合题意;
B、该同学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
符合题意;
C、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
不符合题意;
D、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3分)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频
【解答】解: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B。
6.(3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答】解: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振动,所以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正确;
故选:A。
7.(3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8.(3分)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
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3分)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解答】解:
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只有频率在这一范围内,且响度达到0dB以上的声音,人耳才可以听到,故A 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故B正确;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C错误;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B。
10.(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解答】解:
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ABC都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3分)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
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A.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
【解答】解: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用舌头去添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
故选:B。
12.(3分)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3.(3分)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
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该选项说法错误;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
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BC段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C.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B、分析图象可知,BC段为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C、从图象可以看出,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结束,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 ﹣4min=6min,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3分)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
16.(4分)今年的“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静止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运动的。
(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答】解:
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小丽与观光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静止的;
小丽与路旁的树木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17.(4分)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7.8℃。
【解答】解:
(1)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
18.(4分)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先液化后汽化。
【解答】解:
寒冷的冬天,人通过呼吸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不久“白气”又看不见了,是因为小水珠又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19.(4分)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的深度是 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答】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
由v=可得,
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9s。
故答案为:液体;9。
20.(4分)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
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汽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
会吸收(吸收/放出)热量。
【解答】解: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挥发,即会发生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身上的温度;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三、实验探究题(计24分)
21.(12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
(4)小明同学发现实验时,用的时间太长,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结合装置找出两个节约时间的可行的办法:适当提高水的初温;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5)撤去酒精灯后,水未有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
(2)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3)A和D图象中温度没有保持不变的阶段,而C中虽然有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但是之前却是温度降低的,所以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
化关系的只有B。
(4)水越少、水初温越高,热量的损失越少,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越多,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实验中可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来缩短加热时间。
(5)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有余温,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1)96;(2)98;(3)B;
(4)适当提高水的初温;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5)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22.(12分)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
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a、b所示。
(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秒表。
(2)a图是冰熔化(选填“冰熔化”或“水沸腾”)图象。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98℃,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4)从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特点是不断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外,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从图中可知,BC段是熔化过程,所以熔点是0℃,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由于此时属于吸热过程温度不变,由此可以判断a图是冰熔化图象。
(3)由图c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即水的沸点是98℃,小于100℃,说明此实验室的大气低于标准大气压。
(4)从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故答案为:(1)秒表;
(2)冰熔化;
(3)98;低于;
(4)吸收;不变。
四、综合应用题(计11分)
23.(5分)“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至7062m.今年“蛟龙号”将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
【解答】解:由v=得“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
t===1.8s。
答: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1.8s。
24.(6分)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运动100s通过第一段路程;通过第二段长9000m的路程用了300s的时间。
试求:
(1)第一段路程的距离;
(2)第二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3)汽车通过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根据v=可得,第一段路程的距离:
s1=v1t1=10m/s×100s=1000m;
(2)第二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v2===30m/s;
(3)小车的总路程s=s1+s2=1000m+9000m=10000m,
运动总时间t=t1+t2=100s+300s=400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5m/s;
答:(1)第一段路程的距离为1000m;
(2)第二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