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5
11Imaging technology
计算机X线成像( CR )
定义:以IP板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经过 拍摄、读取、显示等过程,获得数字化图像。 优点:数字图像,黑白可调,存储方便。 应用: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X线摄影,基 本上可以取代普通X线摄影。
2013-8-5
12Imaging technology
2013-8-5
38Imaging technology
二、CT图像的特点
2013-8-5
39Imaging technology
(一)灰阶图像
高密度--白色 等密度--灰色 低密度--黑色
2013-8-5
40Imaging technology
(二)断面图像
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 象素越小,数目越多,图像越细致。 图像的不同灰度,反映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 度。如密度高的组织为白影,密度低的组织 为黑影。 软组织结构对比良好。
螺旋CT的优势
无间隙扫描。 一次屏息完成扫描。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叠加影像可任意方式重建。
为3D重建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201logy
电子束CT
电子束CT(EBCT)。 由一个大型扫描电子枪和一组1732个 固定探测器阵列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特点:应用电子束技术; 扫描时间缩短(数毫秒); 动态分辨率较高; 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
2013-8-5
44Imaging technology
3000 60 Spleen脾 40 Bone 骨 Water 水 Kidneys肾
Blood血
Liver肝脏 Tumor瘤
Heart心脏
Intestine 肠
Pancreas 胰腺
Adrenal Gland 肾上腺
Bladder膀胱
0
-100
2013-8-5
15Imaging technology
二、X线图像的特点
灰阶图像:高密度--白色 等密度--灰色 低密度--黑色 重叠图像: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投影 的总和。 图像有放大和失真现象:锥形线束。
2013-8-5
16Imaging technology
三、X线检查技术
2013-8-5
多层螺旋CT特点
单排CT 探测器阵列 数据采集通 道
X线束 图像重建法 成像片数 智能扫描
2013-8-5
多排CT 4,8,16,64 四通道
宽度=层厚×四 优化采样扫描 滤过内插法 多幅 根据密度、厚度自 动调整扫描条件
36Imaging technology
一排 一组
宽度=层厚 反投影法 解析法 一幅 无
2013-8-5
46Imaging technology
Hounsfield unit
+1000
灰阶显示
White
Window width W -窗宽
Window Level L-窗位
0
Black
-1000
CT 窗口技术
2013-8-5
47Imaging technology
17Imaging technology
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检查中实时得到X线图像,用 于胸部、腹部检查,主要观察器官和脏器 的动态功能变化,费用低,操作方便,但 清晰度差,不能客观记录。 X线摄影---利用片盒记录潜在影像,经过 显影、定影等一系列处理后,得到X线图 像;IP板可直接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胃肠造影。
2013-8-5
21Imaging technology
碘剂
有机碘制剂:
用途:血管,胆道,胆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强。 类型:离子型:副作用大,过敏反应多,价格低 。 非离子型:低渗,低粘度,低毒性,高费用。
无机碘制剂:用于气管,输尿管,膀胱造影等。
如碘化油、碘化钠等。
2013-8-5
Mamma 乳腺 -200 Fat脂肪 -900 -1000 Air 空气 Lung肺
相关组织的CT值(HU)
2013-8-5
45Imaging technology
(五)多重窗口显示
窗口技术:运用合适的窗宽窗位,来显示图 像的技术。 窗宽(Window width, WW):指显示图像的CT 值的范围。主要影响图像的对比度。 窗位(Window level, WL):指窗宽上下限内 CT值的中心位臵,也叫窗中心。主要影响图 象的亮度。
2013-8-5
42Imaging technology
(四) CT值定量
CT图像不仅显示组织密度的高低,而且用CT 值说明密度,起到定量的作用。 在图像黑白影不能明确区分组织或病变差别 时,测量CT值,起到鉴别作用。 对有些特殊组织或病变,CT值起到定性作用。 如脂肪(-70至-90);出血(65-95)
X线 发生 X线衰减
重建 & 后处理
2013-8-5
31Imaging technology
CT工作原理及过程
数据采集:从X线的产生到信息数据的获得。 数据处理:对数字数据进行重建前的一系列处理, 得到能表示扫描部位密度和厚度的重建数据。 数据重建:处理过的原始数据经过各种复杂运算 而得到矩阵数列,准备用来显示图像的过程。 显示图像:把重建处理后的数字矩阵经过A/D转 换形成模拟信号,以黑白不等的灰阶表示,再运 用适合的窗宽和窗位,使图像清晰显示出来。
数字化图像优点
图像质量得到提高 可以调节窗宽、窗位 投照条件宽容范围增大 患者接受X线量减少 图像信息可拍成照片或光盘储存 可输入PACS系统
2013-8-5
14Imaging technolog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定义: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 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 的成像技术。 分为IADSA和IVDSA两种方法。 应用:适用于心、脑、大血管的检查。
2013-8-5 32Imaging technology
CT设备组成
扫描部分
X线管 X线发生器 探测器 机架和床
主计算机(控制扫描运行) 阵列处理器(承担图像重建) 显示器、存储器和激光相机
33Imaging technology
计算机系统 显示存储系统
2013-8-5
CT机发展变革
第一次:旋转扫描-螺旋扫描(1989年) 第二次:单排螺旋-多排螺旋(1998年) 第三次:多排螺旋-容积 C T(2004年) 第四次:单源螺旋-双源螺旋(2005年)
2013-8-5
28Imaging technology
CT的特点
能显示断面图像 图像密度分辨率高 可做定量分析 成像速度快 CT引导下穿刺
2013-8-5
29Imaging technology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2013-8-5
30Imaging technology
CT如何工作?
22Imaging technology
碘剂
2013-8-5
23Imaging technology
X线的防护
屏蔽防护:铅衣、铅屏风、铅门。 距离防护:增加放射源与人体间距离。 时间防护:选择最短曝光时间,尽量避 免重复检查。
2013-8-5
24Imaging technology
四、X线图像的解读
2Imaging technology
2013-8-5
第一节
X线成像
2013-8-5
3
伦琴及第一张X线照片
2013-8-5
4Imaging technology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2013-8-5
5Imaging technology
X线的产生
X线管阴极灯丝加热,产生自由电子。 X线管两极间加高电压,产生电势差。 电子以高速运动由阴极冲向阳极。 电子轰击阳极靶面发生能量转换(1%为X线)。
2013-8-5
43Imaging technology
CT值(Hounsfield值)
定义:把空气与致密骨之间的X线衰减系数 划为2000个单位,被检体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 收系数作比值,得出CT值。
CT值=(μx- μ水) / μ水×k
水的μ值为1,CT值为0HU; 空气μ值(0.0013)近似于0,CT值为–1000HU; 骨皮质μ值(1.9)近似于2,CT值为+1000HU。
2013-8-5
18Imaging technology
特殊检查
软线摄影(钼靶):用于乳腺摄影。 放大摄影:用于观察微细病变。 体层摄影:用于肺部病变的显示。 荧光摄影:用于集体体检。 记波摄影:用于观察脏器的运动。
2013-8-5
19Imaging technology
造影检查
2013-8-5
34Imaging technology
螺旋CT技术
在扫描过程中,X线管连续围绕受检者旋 转,同时病床匀速前后移动,这样X射线束在受 检者身上勾画出一条螺旋样轨迹,称为螺旋CT。 特点:容积扫描 连续出线 连续进床 连续投照 连续数据获取
2013-8-5 35Imaging technology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 与临床应用
2013-8-5
1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形成X线诊断学, 奠定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现发展为CR、DR。 20世纪50年代出现超声成像。 20世纪60年代出现核素显像,后来发展为 ECT、SPECT、PET。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和介入放射学。 20世纪80年代出现MRI。
定义:用对比剂引入体内,产生人工对比,借 以形成图像的方法。 方法: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简接引入--静脉注射后行尿路造影。 对比剂分类: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 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2013-8-5 20Imaging technology
钡剂
硫酸钡粉末 加水和胶。 用于食道、
2013-8-5
26Imaging technology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2013-8-5
27Imaging technology
CT的历史
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 ) 简称X线CT或CT.
1967年至1970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研制成功世 界上第一台CT扫描机。 1971年9月首台CT机正式投入临床。 1972年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张CT照片。 Hounsfield获得1979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6Imaging technology
2013-8-5
X线的特性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是X线透视的基础。 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是X线治疗的基础。
2013-8-5
7Imaging technology
X线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数字X线成像(DR)
定义:是将X线装臵同计算机相结合,使形成 影像的X线信息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而得到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优点: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照射剂量 低,全程图像存储。 应用:用于数字胃肠造影和全身各部位拍片。
2013-8-5
13Imaging technology
组织结构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剩余的X线经过显像过程形成X线图像
2013-8-5
8Imaging technology
密度差别
2013-8-5
9Imaging technology
厚度差别
2013-8-5
10Imaging technology
X线设备
X线管 高压发生器 操作台 检查床 影像增强系统(IITV)
2013-8-5
41Imaging technology
(三)三维立体重建
CT图像为连续的横断面图像。 可重建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 螺旋CT可以做任意平面的三维重建。 利用软件做出不同效果特殊重建,直观显示 病变: 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 仿真内窥镜(VE),容积投影(VR)
首先看摄影条件和体位是否合格 按一定的顺序全面观察图像 识别正常的解剖结构 确定异常的X线表现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013-8-5
25Imaging technology
五、X线的临床应用
X线是所有影像检查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胃肠道系统主要靠X线检查。 骨骼系统X线检查首选。 胸部透视用作常规检查。 除以上应用,其他系统因作用有限,已经被CT、 MR等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