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德育系列ppt课件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德育的方法
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 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为德育提供新的 工具和手段,如智能化教学、个性化 辅导等,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和 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需要不断创 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发展
德育的发展需要注重全面性和个 性化,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和公民素养,也要关注学生 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德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德育带来了新的挑 战,如信息泛滥、隐私保护、道德伦 理等问题,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 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的目标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体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等方面。
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 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弘扬社会 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04
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教育教案8篇
德育教育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家长等相处;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德育教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尊重他人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尊重他人,和谐相处1. 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2. 和谐相处的艺术3. 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相处中,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的。
答案:例如,在与同学相处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在与老师相处时,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礼貌地请教问题;在与家长相处时,关心家长的身体和情绪,主动承担家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将尊重他人的原则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德育的六个方法
德育的六个方法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为了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六个方法:方法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德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道德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道德伦理课程,让学生学习相关的道德知识,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方法二: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规范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规范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并明确规定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同时,学校还应与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方法三: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情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方法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方法五: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德育与学科教育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道德与学科的交叉讨论、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运用于学科学习等方式,将德育的内容融入到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得到道德修养的培养。
方法六: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建立德育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关键。
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德育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品德发展进行评价,通过奖励和表彰的方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德育的六个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我国古代还没有使用‚德育‛这个概念, 往往以‚德‛或‚育‛来代替德育,也有用 ‚学‛、‚道‛;
近代,一些教育家曾用过‚道德教育‛ 和‚训育‛等概念表示德育; 现代,德和育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是对该事物 最本质的思考。‚德育‛这个词,我们经常 挂在嘴上讲,但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是德育? 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如何进行德育?这是关 于德育的最本质的三个问题,也就是关于德 育的哲学思考的问题。
所谓暗示,‚是指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 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 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库利的这一定 义实际上揭示了接受暗示的机理,即人对生 活中的影响因素的接受是以机械反射的方式 进行的,不涉及主观的选择。 接受暗示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接受某种 影响而不自知,或者说是受影响于浑然不觉 中。
(四)自主选择
选择发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正是由于 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变得复杂起来, 我们被迫思考、选择与总结以便选择有用和 正确的生活方式。‛(查尔斯.霍顿.库利的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生活中道德与价值的多样性、复杂性和 竞争性催生了选择。面对复杂的生活及相互 竞争的道德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自 己的判断和选择。
所以,这种观察和模仿学习对于人的个 性形成,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养成,道德品质 和社会性行为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就是教育人的一个大课堂,而观察学习 就是人类个体在这个大课堂里进行有意或无 意学习的主要方式。
一个社会要学会利用这种课堂影响和塑 造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就要运用班杜拉社会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提供良好的、有影响 力的、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榜样或示范性行 为,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性学习提供良好 的‚教材‛。
德育的ppT课件
目录
• 德育概述 • 德育的理论基础 • 德育实践 • 德育评价与反思 • 德育案例分析
01
德育概述
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 、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 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04 德育评价与反思
德育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德育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档案 袋评价法等。
德育评价的标准
品德发展水平、德育课程质量、德育 实践活动效果等。
德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德育实践的反思
对德育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德育实践的改进
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的概念
学校德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教育 活动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 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的目标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 会公德意识等,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德育的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 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德 育,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 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道
03
德育实践
家庭德育
家庭德育的概念
家庭德育的方法
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对子女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表扬奖励、 批评惩罚、谈话交流等方式进行家庭 德育,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_【考点1】德育的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我国德育的主要原则包括: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考点2】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制定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
劳动。
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活动。
通过少先队、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考点3】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相对而言的。
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态度和立场。
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执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德育 PPT课件
(三)特征与评价
基本特征 麦克菲尔和诺丁斯在著作中都曾指出其理 论原理受布贝尔(M.Buber)“我—你”关 系的影响; 注重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对他 们周围的成人,主要是教育者和家长的看 法;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三、价值澄清模式
(一)理论前提
价值澄清模式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 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 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二、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通过自然地、特别是教师自觉 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利用自身的教育 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 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三、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 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 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 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 品德水平,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
第九章 德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规律制定德育原则、选择德育 方法、组织德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德育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德育过程的要素
从德育过程的内涵来看,构成德育过程 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德育过程是诸多 因素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矛盾 运动过程。 德育过程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影响德 育的外在因素之间,构成德育过程的矛盾 运动。
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巩固和促进集体的发 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相结合; 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二、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把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习惯,做 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是行的先导, 行是知的检验。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德育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意义: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2.德育任务:指学校通过德育为实现德育目标应肩负的工作职责。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是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的心理)。
3.德育过程: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三大矛盾(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
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方面。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诱导的需要产生的道德行为动机定向及外部表现。
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发展的。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独立性,因此它们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德育
道德的概念:一,各种法规律令;二,一定社会道德习俗。
前者是由政治、行政或武力来强制人的行为,后者是依靠社会舆论及个人内在信念制约人的行为方式。
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品德的概念:品德及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构成要素: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德育的内涵: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式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2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3德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德育的任务:完成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品德能力等。
班主任的涵义:班主任是班级中学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教育大辞典班主任的工作角色: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
班主任工作任务:建设、教育、管理、评价。
班主任的职业素质:(一)思想素质马列邓;爱国;人生、世界、价值;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
(二)道德品质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生观。
(三)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审美素养;终身学生的观念。
(四)科研素质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掌握科研方法。
(五)身体素质体质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捷。
(六)心理健康素质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班主任历史改革:(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1632年《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学校制度和在全国实行班级授课制。
(二)中国的班级授课制我国使用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德育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我国的“大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板块。
学术内涵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创造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通过一定教育内容,采取引导、体验、实践等方式,促进德育对象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最终实现个体德行成长、生命完善、社会和谐的教育活动。
德育目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
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德育的新主题 1.生命德育2.生活德育3.主体性德育4.情感德育5.文化德育德育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依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活动,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知行统一的原则联系实际,讲清理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际活动:教育实习、团学活动教师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出示范,言传和身教结合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树立典型和榜样例子:十佳大学生、优秀学子领航坚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正面教育与强制性规章、制度教育、纪律约束相辅相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好的,都有好的一面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德育要求要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连贯性形成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班长,书记加强个别教育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校内各方面的德育影响要一致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讲授法、谈话法情感陶冶法:教师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行为训练法: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榜样示范法:家长和教师的示范、英雄模范人物示范·优秀学生典型修养指导法:学生道德修养自觉性的培养、指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品德评价德育思想管理德育组织管理学校德育管理德育目标管理内容德育计划管理德育制度管理德育环境管理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1.了解和研究学生品德情况2.确定德育目标3.制定德育计划4.组织开展德育活动5.检查6.总结校长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塑造学生的人格。
在现代教育中,德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和道德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热爱祖国、尊重法律、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等。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素质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二、品德修养品德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些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团结友爱、宽容谦虚等。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礼貌、规矩和节制等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自尊、自爱。
四、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自信、自尊、自爱。
六、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更加有益于社会,更加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七、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总之,在现代教育中,德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品德修养、礼仪习惯、安全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文化素质以及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什么是德育
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指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代人关注道德进步、关注青少年儿童道德的成长的大背景下、德育如何调整和改革, 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走向心灵的德育, 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走向心灵的德育, 就是要求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 以关注儿童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反对目中无“ 人”的教育, 反对把教养与教育割裂开来, 反对不能激起学生感受体验的形式主义的活动, 要求教师成为有情感素养和能力, 能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走向心灵的德育, 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命题:首先, 情感是道德发生的基础。
情感的培养不应被视为局部的狭隘的培养目标与教育任务,而是儿童道德面貌形成过程的本质。
人的同情心、善良、怜悯、敏感性、友谊、义务感、责任感等情感力量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只有在儿童体验着这些道德情感, 进而达到高尚的情感激动时, 道德概念才能变为道德信念。
情感的培育不是靠理论的灌输, 故意的和人为的做法, 而是需要营造丰富的情感环境。
情感环境的实质在于, 人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答它们, 表现为精神激奋的一种活动反映出情感环境的特点。
其次, 德育是心灵沟通与精神建构的过程。
长期以来, 德育过程被等同于德育工作, 德育活动, 注重活动形式和外在化的行为表现等等, 这是非常不妥的。
德育的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 当教师用心灵去感受学生, 甚至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 学生精神建构的过程才成为可能。
最后, 教师要成为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教师教育力量是学校道德生活中最重要的力量。
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则是教师的行为和个性。
教师利用人们关系中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 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 这是最细腻的教育艺术的领域, 是教师素养的本质。
德育教育教案20篇
德育教育教案20篇1.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们将介绍一些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培养公民责任感。
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公民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和讨论,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区和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这个教案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我们将提供一些自律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4.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将介绍一些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合作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5.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实践,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6.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情商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
我们将介绍一些情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情商培养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7.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公平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公平的含义,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行为。
8.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个教案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9.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德育名词解释教育学
德育名词解释教育学德育( moral education)德育,又称德性教育或德性修养,是指对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训练。
它通过一定的手段、途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与完善。
1、内容:以德育为核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等。
2、特点:实践性、自觉性、长期性、潜移默化性3、功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促进个体社会化,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原则:一致性与连贯性统一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6、方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班级活动7、载体:校风、学风、班风、党团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8、模式:全员参与型、分层推进型、典型引导型9、德育过程:一般要经历明确目标、接受教育、内化认识、实践锻炼四个基本环节。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内容是集体主义,包含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专公无私、专己无私等道德规范。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并不相矛盾,两者统一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之中。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道德准则,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保证。
1、思想品德课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开设的各门课程。
它包括德育课、思想政治课和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德育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的思想意识教育的课程,属于思想政治课的范畴。
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德育内容,是指德育课以外的其他各门学科中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为核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根据国家的现行教育方针、政策、总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
德育的发展阶段: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现代德育
人物、代表作:涂尔干《道德教育论》:独立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杜威: 《教育上的道德原理》;凯兴斯泰纳:《品格概念与品德教育》;马卡连 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梁启超:《德育鉴》
价值澄清模式: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时间:20世纪60年代 (美)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评价 :优点:(1)尊重儿童的主体作用:(2)注重发展儿童道德意识、道德判 断和价值观选择能力;(3)注重现实生活;(4)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缺点: (1)过分强调价值的个体特性,容易导致价值相对主义(2)如何架起个体的价 值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也需予以深入探讨
德育方法主要是指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 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的组合)
价值观澄清学说强调榜样示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强调榜样示范在 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学习理论的突出特点,价值观澄清学说强调自由 选择,强调澄清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观。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 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 的教育影响;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因材施教原则】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 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 的发展。 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 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 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基本要求是:①“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 克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德育模式: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 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构成要素: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操作系统(核心)、实现条件、评价体系
德育的几个方面
德育的几个方面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德育的概念与含义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的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 德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它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2. 德育是传递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的教育。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 德育是体现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育。
它传递的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认同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和规范。
二、德育的内容与目标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2. 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对政治的正确认识。
3. 道德教育:包括传统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法制教育:包括法律知识教育、法治观念教育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具体来说,德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使其具有国家意识和国家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其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教育教案8篇
德育教育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中学生德育教育教材》第四章“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社会公德的内涵与意义,个人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和提升个人品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具有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践行社会公德,提升个人品德。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道德故事,引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实践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社会公德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身边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现象,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的内涵与意义个人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践行社会公德,提升个人品德七、作业设计社会公德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品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付诸实践,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分享德育故事,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德育教育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性。
德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
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 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 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从受教育者角度 从教育者角度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 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包含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体现者 主导作用 直接与间接的 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对象 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 法纪道德规范 客体 学校德育 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 凭借手段进行
※ 围绕道德两难问题及其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 ●教育意义: 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其更自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其道德认识 ●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情境必须真实或可信,可理解的;情境有且 只有两条道德规范;两道德规范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的来源:虚构;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真实或 实际发生。 ◆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小组讨论:起始阶段和深入阶段 教师提问: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作用与策略 ◆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 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 德育过程的矛盾:过程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
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最一般、最普遍的矛 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甸完小2012年春季学期
德育工作总结
一学期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学校德育工作也将告一段落。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本学期中,我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德育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
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现就一学期来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回顾:
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健全德育领导机构,重视德育工作
成立了以完小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检查、考核、量化、评比等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德育工作阶段性经验交流,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习,树立师表形象
1、完小利用每周日晚上的周头会学习制度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2、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并认真填写学习记录卡。
进一步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及《楚雄市教育局“双十条”规定》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实实在在地做好服务工作。
3、各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4、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的发生。
(三)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暨感恩教育活动。
在德育工作中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感恩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践行知恩图报、强化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暨感恩教育活动,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扎实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系列德育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文明礼仪主题教育”为主要德育活动,形成“月月有内容、周周有重点”的德育新局面。
开展过程要进行跟踪督查并进行评比、记
录,结果列入班主任学期考核。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文明行为。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扎实开好《品德与生活》课,充分挖掘其它学科教学的育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效,努力建设好我校德育的主战场。
2、扎实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好学生认知、实践、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善待生活,使学生认识生存的价值,提高生存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六)、认真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以学生学习、礼仪、卫生三大习惯培养为重点,抓实“养成教育”这个主课题。
制定《学生一日常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主题教育月”、“主题教育周”内容,着重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
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2、以橱窗、板报、室内学习园地、校园广播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行为实践为契机,建设好橱窗、板报、室内学习园地、校园广播等德育阵地,不断更新,充分发挥育人功效。
学校橱窗、班级板报,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版面活泼、新颖,有吸引力,有观赏性和教育性。
3、抓好周一升旗仪式和班队活动课两大主线。
坚持国旗升降制度。
每周一组织升国旗,力求每次升旗准备充分,规范到位,学生受教育。
国旗下讲话力求做到有实效、高水准、成系列。
4、根据每月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生动活泼的上好每一堂班会课,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
5、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大队部充分利用每一周的大队部例会对所有的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协调、并布置好各项任务。
现在的大队部部门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很强,都能自主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
如校园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打分、文明礼仪的监督、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校管理。
(七)完善学校德育评比方案,认真实施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制度。
(八)加强少先队工作,以“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和“庆六一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增强少先队组织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九)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以体育兴趣小组为龙头,认真组织开展好班队活动和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场地、有记录、有检查。
(十)开办“家长学校”,认真做好家访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按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要求,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情感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十一)、把安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和所有活动中,做到常抓不懈。
充分利用集会、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
加强学生自治,发挥少先队监督岗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十二)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
如课间上下楼梯、走廊行走不按要求去做、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垃圾,还有少数学生有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好,学生对“少先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班主任对队会的设计、组织不够科学,队会的育人作用不够好。
3、部分科任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上好课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组德育工作,失去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育人素质。
4、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班风、学风参差不齐,某些班级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整改措施
1、认真学习各种方针政策,健全德育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落实好德育工作。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搞好校内、外德育阵地建设,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健康、和谐地开展,使每一名同学都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促进各类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学科教材为依据搞好德育渗透,进一步达到学科育人的教育目的。
4、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各科任教师要自觉主动、定期做好家访,每学期必须全面家访一遍,对个别学生要随时与家长联系促进相互了解,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云甸完小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