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反证法》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关注学生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证法的定义、证明步骤和应用场景。
2.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反证法的认识,以及在解题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二)讲授新知
1.反证法定义:教师给出反证法的定义,明确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即假设结论不成立,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成立。
2.证明步骤:详细讲解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包括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否定假设、得出结论等。
3.例题讲解:以勾股定理的证明为例,展示反证法的具体运用,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证明过程。
2.例题分析: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反证法的应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以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反证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实践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性: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5.家长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教师总结:强调反证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反证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练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证法的掌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运用反证法证明以下命题(课本习题):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a.反证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具有哪些优势?
b.反证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c.如何提高反证法的运用能力?
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文字报告,下节课分享。
4.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自选一个数学问题,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并将证明过程和结论写在作业本上。
a.如果一个整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它除以3的余数不可能是2。
b.如果一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它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c.如果一个数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那么这个数不存在。
要求:请同学们规范书写证明过程,注重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2.选择一道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尝试用直接证明法进行证明,并与反证法的证明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
2.培养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包括反证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3.严谨治学:强调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
4.价值观:通过反证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全面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反证法这一概念虽然陌生,但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然而,由于反证法相对于直接证明来说,思维过程更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反证法。
3.小组分享: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分享证明过程,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反证法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强化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反证法,提高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关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证法的定义,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步骤,能够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1.引入问题:从学生熟悉的勾股定理入手,提出一个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3、5、7,请同学们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证明方法来判断,引导他们思考是否存在其他证明方法。
3.教师引导: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即假设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引出反证法。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反证法的内涵。
3.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将反证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反证法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b.分析学生在运用反证法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忽视对假设的否定,提醒学生注意避免此类错误。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课后巩固,提升能力:
a.布置适量、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难点:反证法的思维过程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把握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运用反证法时,学生容易忽视对假设的否定,导致证明过程出现漏洞。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反证法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个数学竞赛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3、5、7,证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反证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证法的定义,明确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直接证明的区别。
2.学会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特别是那些直接证明较为困难的问题。
3.能够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讲解: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学生理解反证法的内涵和证明思路。
5.家长参与作业:
a.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反证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辩论、侦探推理等。
b.家长鼓励孩子分享学习反证法的体会和收获,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
作业布置原则:
1.针对性:作业内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巩固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和运用。
2.层次性:作业难度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b.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b.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知识传授,注重引导:
a.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即假设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
b.逐步解释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明确反证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
c.强调反证法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相较于直接证明的优势。
3.例题讲解,突破难点:
a.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逐步讲解反证法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如何从反面思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