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导学案
教师寄语: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
概括母亲的形象, 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 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 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 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检查预习:
1.熟读课文
2.给加粗字注音
眼翳病绰号侮辱气量广漠管束宽
恕文绉绉庶出
3.标明段落序号, 理清文章结构
4.了解作者
胡适(1891~1962), 现代作家、学者, 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 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 一直守了23年, 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 她含辛茹苦, 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她忍受一切, 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 也要供胡适读书, 她处处为儿子设想, 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 她历尽寡居的艰辛, 离开了人世。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感悟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找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试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 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 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 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二)探究质疑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
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三)赏读品析
1.品味亮点词语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 只学会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 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感悟精彩句子
(1)每天天刚亮时, 我母亲就把我喊醒, 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四)拓展与延伸
写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1.文章结尾写道: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 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 并与同学们交流。
(胡适自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后, 一直未与母亲见面。
胡适在美国留也只是与母亲书信往来学, 其母便病逝了。
胡适是悲痛欲绝, 在他的《先母行述》中, 他曾这样写到: 生未能养, 病未能侍, 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 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
平生惨痛, 何以如此!)
2.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 但今天我要对您说……
母爱无私, 母爱深沉, 母爱广阔。
同学们, 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
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学生写完后自由发言。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五、评价反馈(20分)
(一)基础部分
1.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质问(zhì)广漠(mò)
B. 野蛮(mán)绰号(chuò)
C. 掷钱(zhì)摹画(mó)
D. 抽屉(dì)嬉戏(xí)
2. 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无论在什么地方, 我总是文绉绉的。
B. 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 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我小时身体弱, 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二)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她是慈母, 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 她只对我一望, 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 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 她等到晚上人静时, 关了房门, 先责备我, 然后行罚, 或罚跪, 或拧我的肉, 无论怎样重罚, 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 我吃了晚饭, 在门口玩, 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 她怕我冷了, 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 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 一抬头, 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 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 她罚我跪下, 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 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 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 用手擦眼泪, 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 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4.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 是慈母的例子, 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2分)
5. 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 为什么?(3分)
6.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7. 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用原句回答)(2分)
8. 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3分)
参考答案
(一)1. D(ti xī)2. A(B. 份;C. 侮;D. 恕)3. (1)“野蛮”无贬义, “野蛮的孩子们”指健壮、淘气敢冒险的孩子。
(2)“混”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我“混”应有人管束, 引起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人管束, 能“混”, 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大。
4。
略。
(二)4.因为说轻薄话, 母亲重责“我”。
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处罚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
6.为下文埋下伏笔。
7.“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她是慈母, 兼任严父。
8.母亲教子严格, 有时过于严厉。
由于旧式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 作者母亲深感教子责任重大, 更兼丈夫去世后, 孩子是她精神寄托的全部。
(看法可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