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利率市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利率体制属于管理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利率改革:多次对利率进行调整,使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间接调控的机制趋于成熟;停办保值储蓄存款,恢复了存款利率的弹性和利率杠杆的灵活性;实行储蓄实名制和征收利息税,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放开同业拆借市场,更多的运用市场手段来引导市场利率的波动,等等。
这些改革所打下的基础,加上我国经济的稳定金融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建立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对我国来说极为迫切和重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的方式,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化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化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步放开存款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成就斐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因此,我国在这个关键领域采取渐进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
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之所以艰难,是由于其牵涉到的金融资源量最大、面最广,特别是当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较弱时,如果贸然放开存贷款利率很可能严重威胁到宏观经济的稳定。
二、我国市场利率化改革的原因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利率的决定和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已进入到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为了确保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活动按照适应金融资源特征、符合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进行,在此承前启
后的重要时刻,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人为的低利率导致经济扭曲。
由于长时间的金融抑制,我国商业银行实际上只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严格的利率管制下,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深入,必然形成中央银行信贷规模的资金控制价格与大部分商品市场上由商品形成的价格的矛盾。
2、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银行业将建议不开放,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银行业将全面开放,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将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共处于中国经济的舞台,对中国银行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3、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才能真正成为资金的使用价格。
反映资金供求,发挥其杠杆调节作用,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资金的流动和组合形成第一推动力。
三、对策建议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我国进一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还要从多方面努力。
整体而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逐步加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为了有效降低利率市场化的成本与风险,充分化解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应进一步夯实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各种体制基础和市场基础,完善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
1、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构建必要的微观基础。
2、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防恶意竞争和市场失序。
3、完善金融企业制度,推进金融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型。
4、维护良好的宏观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