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
《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师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图片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
2、准备一幅中国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课件中)。
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
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
1、教师激趣。
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最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学习。
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
: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
〉
2.反馈与强化
(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
例:昆,昆仑山。
)
(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
).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
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
三、引导质疑。
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有计划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计划地板书,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
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
2.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出示中国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
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乡×××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
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
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
1.教师巡视。
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
(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
)
2.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反馈、点拔和强化。
1.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反馈,朗读。
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引导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
)
启发、点拨要点
(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
(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引导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
读出赞美的语气。
(3)关于一亩:看到××页下面有一道横线,横线下面有小一些的字了吗?这叫注释,就是解释词语或句子意思的,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看注释。
现在看一看、读吧。
那么666.6平方米是多大呢?我们的教室大约50多平方米,那么一亩就大约是十几个教室那么大的面积。
小学里一个小足球场那么大,大约有一亩。
(4)关于石粉凝成:这是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老师给大家说说好吗?五彩池那里的水中含有像石灰一类的物质,时间久了就会在水里沉淀
下来,凝结成一团团一块块的东西。
所以说是石粉凝成的。
(5)好,我们看看课文插图,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五彩池大大小小散落在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样子。
(教师此时在学生看完课文插图后,可再适当展示搜集到的有关
2.进一步点拨和强化朗读。
同学们如果真的看到五彩池,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美丽,神奇,令人惊叹)我要读出这种语气。
同学们先试着自己读,然后,教师可请个别学生读给全班听。
教师适当指点、强化,最后,教师可以配上旋律舒缓的音乐,请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入情入境地轻声读课文,提示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发挥想象,要把文字想象成图像,展现在脑海中。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大概了解了五彩池所在的地方,想象和欣赏了它那奇丽的景色,知道了我们祖国还有这样如仙境一样的地方。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摘录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数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态各异
神奇
颜色不同
说明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有关挂图或投影。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五彩池神奇美丽的景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和同学们一样,也非常想腾云驾雾到那个像仙境一样的'地方
去看一看呢!那么,让我们凭借课文和这些挂图、投影在脑海里去想象。
3.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打开课文,轻声地朗读课文,想象美丽的五彩池吧。
.
二、引导探究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弄明白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1.谈话引导。
刚才我们看到了五彩池的神奇美丽一一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交流一下,五彩池水的神奇之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读两遍以后再交流体会。
)
2.反馈与强化。
(1)读读描写池水神奇的句子,教师引导归纳神奇之点上层下层J左半边右半边回起来;引导读出神奇、赞叹的语气,比比谁能读得更好?指导全班学生读好。
}
(2)提出疑问。
;
(3)关于咖啡色、拧橡黄、天蓝色、橄榄绿、清水不同颜色,这须于挂图、投影引导学生认识和想象。
』
三、引导探究第四自然段。
-
1.谈话引导:为什么五彩池的池水会是五颜六色的呢?我们一方面读课文,一方面用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来理解,看看哪个小组能读好课文,读懂并说出产生这样的池水的原因。
2.组织探讨:每个人先自己认认真真地轻声读课文,结合自己了解的自然科学知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i
3.学生探究阅读,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四、反馈、点拨与强化。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读哪些句子?读给大家昕听好吗?(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读出赞美的感情)
2.学生在刚才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不懂都可以提出来。
点拨要点:
(1)关于石笋、丘陵、珊砌。
(以教师准备的图片或技影片为教具,
运用前一节课了解过的石粉凝成的有关知识以及学生中曾经有人外出旅游的见闻,来帮助理解这类知识。
)
(2)关于折射。
(如果课前已经和自然课教学适当结合,现在便可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可以请个别同学上讲台来讲一讲自己思考探究的结果。
如果课前没有与自然课结合教学,那么教师可在学生运用课外知识或经验理解的基础上,用人造彩虹的实验方法适当点拨,并鼓励课外继续探究。
)
(3)关于瑰丽。
(应该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方法来理解。
)J
(4)引导学生齐读刚才理解的那些语句。
有的同学发现了刚才我们读的那些很美的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找出这些句子,讨论一下。
例: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一一各句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像。
像什么,这就是打比方的方法。
打比方『是把不容易说明白的事物很形象地说出来。
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句中描写的景象。
3.作者在课文最后讲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为什么这样讲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彩池》这篇课文,知道了我们国家四川省松潘地区以北有这样一个像仙境的地方。
其实,我们国家美得像仙境的地方有很多呢!我们家乡的有些地方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晚霞中,也是很美的呢!希望同学们把家乡的美景写下来,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2.写自己家乡一处美景。
数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态各异
神奇
颜色不同
说明原因
《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
这些课文中,有写景的,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也有记事的,讲述了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课时分配
《五彩池》………………………… 2课时
《珍珠泉》………………………… 1课时
《小狮子爱尔莎》………………… 2课时
《朱鹮飞回来了》………………… 1课时
积累运用四……………………… 5课时
13 五彩池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
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2)“更是我惊奇的是,……”“更”去掉可以不可以?为什么?使作者惊奇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想象所描写的景象。
)谈谈自己的感受。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能背下来吗?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
三、总结全文。
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感情
《五彩池》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师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图片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
2、准备一幅中国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
课件中)。
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
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
1、教师激趣。
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最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学习。
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
: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
〉
2、反馈与强化
(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
例:昆,昆仑山。
)(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
)。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
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
三、引导质疑。
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有。
计划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
计划地板书,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
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
2、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出示中国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
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乡×××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
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
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
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
1、教师巡视。
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
(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
)
2、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反馈、点拔和强化。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反馈,朗读。
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引导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
)启发、点拨要点
(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
(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引导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
读出赞美的语气。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五彩池》教案
背景分析:
《五彩池》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选学
课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屏幕)谁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教师点明: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谁去过那里?说说那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五彩池,感受一下那里的优美画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
读了课文,你对五彩池有什么样的感受?(神奇、美丽)。
三、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想想课文是从两个方面来写五彩池的?(池、水)
四、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划出来,好好读一读,也可在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随机出示)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A:“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写出了水池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
B:理解“漫山遍野”就是遍布山野,到处都是。
C:指导朗读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A:(出示池水色彩图),看作者把什么比作地毯,把什么比作宝石。
宝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够这么比?(是啊,五彩池像宝石一
样美,那么我们就把它读得更美。
)
B:有感情朗读,体会美。
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读后有什么感受?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过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指导朗读。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形状,有像葫芦的,有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A:理解句子。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从省略号里,你又读懂了什么?想象一下,水池可能还会像什么?
B:有感情朗读。
C、背诵第二自然段。
(3)小结过渡:欣赏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五彩池的水。
2、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小朋友思考:究竟惊奇在哪儿?
(2)指导朗读。
(3)思考:这里只有四种颜色,但课题是写五彩池的呀!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颜色呢?这么美的池水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来说说它的美吗?
3、小结过渡:池水颜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第四自然段
(1)带着上面的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2)交流。
(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原因有三:
一是石笋凝结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
二是阳光的折射。
三是周围花草树木的倒影。
(3)学生齐读原因。
(同学们,这就是科学知识呀!那我们把这
种知识告诉我们的家里人,好吗?)
(4)理解重点句:
原来池边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A:出示石笋图:讲其成因。
B:体会作者这么写的好处。
C: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谈话:
这么美的池,加上这么美的水,真是人间仙境啊!怪不得有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四、拓展练习
这么美的五彩池,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讲给爸爸、妈妈听。
分析:
本节课,本人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遵循学生认知语言的规律,引导学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这一思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候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阅读课文,一开始便不加任何羁绊,只是让学生随作者一起坐汽车到藏龙山去玩一玩,看一看,这是让学生披文入境、循文明像,轻轻松松地进入情境中,接着巧妙设疑:你们看到五彩池了吗?(这一问,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具匠心,这是激趣,这是让学生入境,这是让学生读到课文当中去。
有的学生第一遍可能未入神读,他就想了,我怎么没看到,再读时,他就会细细体味,漫漫游赏。
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由境生情,情动而辞发,当教者问及你们看到什么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便不足为奇了。
因为他们经过反复
读,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说话练习是太少了,也太难了,教师分析的时间还嫌少,哪能让学生充分读书,充分积累。
学生肚子里没有,你让他怎么说?
教者在学生练说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深入感悟课文内容,直至把该段读通、读懂、读好。
自始至终教者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教学目标,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鲜明特色。
二、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还能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方面受到有益的启示
1、经验之一:让学生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反复读,有必要的最好能熟读成诵
以往教学过于注重思想教育,重视语言文字的繁琐分析,重视语法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东西,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牢牢记往的往往是中心思想、各段段意、词语解释,而课文却还没读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还没读通顺。
试问记住那些中心思想、记住段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帮助?
而在本节课上,教者摒弃了这些不足,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留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朗读,边读书,边体会,边体会,边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更将将文中的优美语言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2、经验之二:让学生练说,把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迁移内化运用起来
本节课安排了多次练说,既训练了表达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语言的有效手段。
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把课文中的语言灌输到学生脑海里,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特色。
三、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迁移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改成导游词。
这样迁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有意识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的,也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