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课件:单元学习总结: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整体上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传统的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改 变,但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则冲破了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社 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壮大,世界殖民体系随之崩溃。 (5)参战国成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实现了不同制 度国家的联合作战。
两个集团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三个登陆:北非登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
三个三 (2)三次突袭:突袭波兰、突袭苏联、偷袭珍珠港
(3)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四个四
(1)四大盟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 (2)四大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3)四个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 会议 (4)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年,美、英)、《联 合国家宣言》(1942年,26国)、《开罗宣言》(1943年,中、 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年,中、美、英)
归纳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1)从原因上看,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从战争过程看,卷入国家较多,历时较长,参战国都充分运用新科技, 都由德国挑起等。 (3)从战争结果看,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给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并引起国际 关系格局的变化。 (4)从战后状况看,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 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评价、评述、认识、启示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征] “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 等。“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评价、评述类 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评、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 如何理解、你的看法等。 认识、启示类的设问一般含有如下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 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等。 [解题思路] 评价类:历史评价=史实(即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是否 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 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 东亚秩序构想。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 力。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 中国”等回答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为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依据等方 面回答意义。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对日本的 军事管制”“中美双方同意”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处置日本、中美合作、 以美国为主导等方面进行分析。
评述类: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答。 ①“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 物本质。 ③“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 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认识类:一般认识、看法、说明类的设问,都侧重于从是什么、反映了什 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 些规律性认识。 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 面回答。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时空坐标
线索梳理
重难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
一个阴谋 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
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 (2)构想:中美合作、处置日本、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
实录点评 1.第(1)问的内容回答较好,意义回答不全面,未能结合台湾问题进行概括。 2.第(2)问能结合材料进行概括,但要点不全面。
答案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 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 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 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Ⅰ,46)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 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 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 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 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 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 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 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 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2.不同点 (1)具体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新社会主义国家。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和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都与苏联有矛盾,帝 国主义国家内部也存在尖锐矛盾,德、意、日打着反对布尔什维主义旗 号,英、法、美企图“祸水东引”而实行绥靖政策,苏联希望“祸水西 引”中立自保。 (2)战争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是瓜分殖民地,争 夺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 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并制造一系列暴行。故第二次世界 大战使世界人民面临着生存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