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优秀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优秀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功”这一章节。

下面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
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功”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概念,它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本节
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力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
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功在生活
中的广泛存在。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功的两
个必要因素,并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功的概念还
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虽然对做功的现象有所耳闻,但往往缺乏对
功的本质的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
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 = Fs,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J),了解 1J 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做功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对功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功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 = Fs,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难点
(1)判断力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
受功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获取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

2、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实验等方式,自主
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举重运动员举重的视频,提问学生:运动员把杠铃举起来的过程中,力对杠铃做功了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功。

2、实验探究,得出概念
(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将放在桌面上的课本水平推动一段距离,观察手对课本的作用力方向和课本移动的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手对课本的作用力在什么方向?课本移动的方向又是什么方向?手对课本的作用力对课本的移动是否有贡献?
(3)通过实验和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力是否做功,如: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人对水桶的力是否做功?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静止不动,起重机对货物的拉力是否做功?
3、推导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力和距离的关系,提出问题:如果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那么
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应该如何计算?
(2)通过分析和推导,得出功的计算公式:W = Fs。

(3)介绍功的单位焦耳(J),并让学生了解 1J 的物理意义。

(4)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功的计算,如:一个人
用 50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重 200N 的箱子,前进了 10m,求这个
人对箱子做的功。

4、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下力做功,哪些情
况下力不做功?
(2)介绍功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起重机吊起货物、汽车
牵引力做功等。

(3)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引入功的概念?功与能量有什么关系?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做功
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等。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

6、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1)布置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回去观察生活中做功的实例,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判断力是否做功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