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红楼梦3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红楼梦3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简洁为宜,不必面面俱到))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目的,认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了解作品的深邃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

3、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细节。

【预习准备】
阅读方法指导
一、先要研读教材《名著导读·红楼梦》。

用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方法,提弦勾要,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本书的目的;认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作品的深邃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抱着对经典的尊崇态度,沉下心来阅读原著。

首先是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细节,其次是体会作品中丰富的生活细节所具有的巨大表现力(包括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等方面;如教材P102最后一段所举例子)。

三、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

前五回构成了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精彩的人物描写中,人物言行总是符合其身份和性格特点的,把握住了人物关系,就有了一个欣赏时的较高立足点。

此外,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也应予以注意。

【课堂探究】
一、作者其人:
明确:1.曹雪芹(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圊。

他有着煊赫的家世——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有着厚实的家学渊源,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伴读和御前侍卫,是当时的大藏书家,自己能写诗填词谱曲。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2.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自身由“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以至于“举家食粥酒常赊”。

3.你认为作者写作《红楼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⑴家庭环境对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的形成影响很大。

⑵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加深了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⑶作者写作《红楼梦》所要书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教材P100“作品导读”第一段)
二、走进红楼
1.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写了“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美玉,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
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便是林黛玉。

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2.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你能根据冷子兴的演说开列一个简明的贾府人物表吗?
明确:
3.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

请试着画一张荣国府的建筑平面图。

明确:
4.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试根据护官符填写四大家族的姓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贾)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
5.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试分析下列判词交代了什么人物的怎样命运。

明确:⑴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明确:霁:雨后初晴,隐晴字。

霁月也同时指晴雯性格光明磊落,但最终死于谗言。

晴雯虽然地位低微,但是相貌标致,心性高傲;加之,晴雯在大观园中的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的,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但却不会象袭人那样“鬼鬼祟祟”的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象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仗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甚至不肯摆正自己作为奴才的位置,在那样的环境中就必然会招人嫉恨而最终给宝玉和读者留下了“空牵念”的世代遗憾,乃至于红楼迷们念念不忘那“夜夜长空霁月光”!
⑵宝玉看了仍不解。

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明确:“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她虽然如愿以偿,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⑶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明确:惜春。

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

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三春)的悲惨结局,也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穿起了黑色佛衣,改去了当年还是小姐的时候的妆容。

作者感叹,一个出身很好的千金小姐,最终只能在佛像、青灯旁边度过自己凄苦、孤独的一生
三、红楼主题
曹雪芹在开篇诗写道:满纸糊涂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鲁迅说: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

你认为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1.《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

2.《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3.《红楼梦》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

社会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封建政治的腐败,穷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

道德文化悲剧: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己”,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

四、红楼人物
1.作品重点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根据你的阅读心得和提供的描写,分析黛玉形象。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
…………
“因问宝玉:‘打哪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的。

’……黛玉赌气回房了。

……没两盏茶时,宝玉仍来了。

……只听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

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

你又来作什么呢?’”
…………
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支小蜡儿来,递与宝玉,道:“这个比你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

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

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

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明确:风流袅娜,孤僻敏感,抑郁内向,聪慧过人,才华出众,言谈锋利。

林黛玉是一个富有叛逆性光彩而又有悲剧性弱点的典型形象,是一个既富有封建末世时代特色而又高度概括封建女性悲剧命运的艺术典型。

五、艺术成就
结合教材分析和你的理解,概括《红楼梦》一书的艺术成就。

明确:1.写爱情而超越了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幼稚肤浅。

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由于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的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2.善于刻画人物。

在描写贾府没落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风貌,并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

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3.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丰富的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同时作品又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当堂检测】
简要概况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归纳总结】
【问题拓展】
就《红楼梦》某一曲词尝试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