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化工品码头平面布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化工品码头平面布置
何小林;马辉
【摘要】浙江沿海地区液体化工码头平面布置多采用传统的"碟式"布置型式.而近期该地区建设的该货种码头采用了"一大兼二小"的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即码头上设置3个装卸区于同一个平台上,当大船不停靠时可以满足2艘小船同时靠泊作业的需求.码头使用表明,该布置形式的码头使用灵活、安全,节约了宝贵的岸线资源.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08(000)010
【总页数】4页(P120-123)
【关键词】液体化工码头;平面布置;大平台
【作者】何小林;马辉
【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651
浙江沿海地区液体化工码头平面布置多采用传统的“碟式”布置型式,即码头由工作平台、靠船墩、系缆墩组成,工作平台只设置1个装卸操作区,满足1艘船舶进行装卸作业的要求。

该种布置型式一般适合于风、浪、流比较复杂的水域。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液体化工品的运输船型能适应液体化工品的品种多、周转快以及小
船比例较大的特点,因而码头传统的“碟式”布置型式对于液体化工品运输装卸的适应性方面就显得较差,码头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码头相同通过能力情况下,对岸线资源的占用较大。

本文基于此,通过对液体化工品运输船舶的特点、液体化工运输船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和传统的液体化工品码头平面布置的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大兼二小”的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并就该布置形式在码头使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及码头使用效率、单位岸线长度的吞吐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1.1 液体化工品运输船舶的特点
液体化工品运输船舶存在装载货物种类多、每批次载货量少、沿途陆续停靠的特点,每艘船装载的物料品种多,而大部分物料的量较少,多则几千吨,少则几十吨,有些用户所使用的单一化工品每年甚至只需要几吨。

1.2 液体化工运输船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液体化工运输船舶的选择主要与腹地范围内用户的生产规模、项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以及所需物料的产地、运输距离、港口及航道条件、船舶运输租赁市场等诸多因素有关。

从国内外液体化工品的运输现状看,化工产品的运输船型因物料来源的不同而不同,远洋航线船型稍大,最大为5万~10万,沿海航线其一般船型小则几百吨,多为
1 000~5 000 DWT。

浙江沿海目前的化工码头实际来船情况看,大部分抵港卸货船型为3 000~5 000 DWT,每批次载货数量3 000 t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1)大部分货物从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口;2)从货物进口货源情况及资金压力考虑,每批次数量控制在3 000~5 000 t。

而中东、美国、欧洲等远洋航线来港的船舶比
例不会很高。

宁波某化工码头实际到港船型统计见表1。

宁波另一化工码头2006
年靠泊船型和艘次统计见表2。

国内的成品油运输船型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例如福建炼化公司现有的5 000 DWT、3 000 DWT、1 000 DWT成品油码头,2003年码头靠泊的1 000 DWT船舶比
例为71.64%,3 000 DWT为23.67%,5 000 DWT及以上为4.69%;2004年1—8月1 000 DWT,3 000 DWT、5 000 DWT及以上船舶的比例分别为
61.76%,31.6%,6.64%[3]。

从上述液体化工品运输的船型现状看,目前液体化工品的运输船型1 000~5 000 DWT所占比例超过50%,成品油比例可能更高。

远洋船型主要以5 000~5万DWT为主,最大采用10万DWT船型。

1.3 对液体化工品码头的使用要求
分析液体化工品运输船舶的特点和液体化工运输船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液体化工品码头应能适应不同吨级船型的靠泊,码头使用灵活,码头操作方便,装卸效率高,并最大限度地节约岸线资源。

2.1 液体化工码头平面布置的演变
传统的液体化工码头蝶形布置型式见图1。

一般由工作平台、靠船墩、系缆墩组成,其中靠船墩有主靠船墩(满足大船靠泊)和副靠船墩(满足小型船舶靠泊)。

根据液体化工码头靠泊船型3 000~5 000 DWT比例较大,为满足靠泊船型的多
样化及兼顾大小船型的要求,近年来,对于液体化工码头总平面布置,在上述一般蝶
形布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了大平台(局部连片)方案,即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

大平台可以承受船舶荷载,整个码头可以满足大船的装卸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2艘小型船舶同时停靠作业的要求,码头使用的灵活性较大。

如宁波大榭关外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采用的“一大兼二小”的大平台布置方案:码头按照5万吨级(结构按照10万吨级设计)液体化工泊位设计,即码头可以停靠1艘5万吨级船舶,当不靠泊大船时可以满足2艘1万吨级船舶同时靠泊作业。

码头由1座工作平台、4座系缆墩、4座人行便桥等组成[4](图2)。

2.2 液体化工码头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的特点
1)码头使用灵活。

从平面布置上看,传统的“蝶形”布置的液体化工码头由于2个靠船墩之间的间距较大,无法兼顾1 000~5 000 DWT等小型船舶的靠泊使用要求;而采用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不仅能满足大型船舶的靠泊要求,同时能适应靠泊船型的多样性,船型组合灵活性大,岸线利用率高。

2)船舶靠泊码头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传统的“蝶形”布置形式的液体化工码头的靠船墩间距是按照规范中的设计代表船型尺度进行设计的,而实际到港船舶中,不少船舶尺度比设计代表船型小,即船舶直线段长度小于设在靠船墩上的护舷间距,在靠泊码头时,往往发生撞击工作平台等事故。

而采用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可避免发生此类事件。

同时,操作人员行走和带缆等操作都比较方便且安全。

3)码头通过能力增加,节约宝贵的岸线资源。

方案1(1个5万DWT码头)和方案2(1个5万DWT码头可同时停靠2艘5 000 DWT船舶)码头通过能力比较详见表3。

如表3中所示,对于方案1,当船舶总数为100艘,分布如表中所示时,泊位利用率为0.212,所对应的码头吞吐量为29.75万t/a;当码头泊位利用率为0.55时,码头通过能力约为77.2万t/a。

对于方案2,在相同的条件下,泊位利用率为0.165所对应的码头吞吐量为29.75万t/a;当码头泊位利用率为0.55时,码头通过能力约为99.3万t/a。

初步估算,采用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码头通过能力同比可增加30%以上。

因此,在目前港口建设所需的岸线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合理的平面优化布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岸线的利用率,而采用这种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无疑对于节约岸线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码头长度[5]。

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的码头泊位长度,一般是由同时兼靠的2艘小船在考虑相邻船舶安全间距的要求后决定的,如5万DWT液体化工码头按照1.4倍船长(船长229 m)考虑,其泊位长度为320.6 m,但按照同时停靠2艘5 000 DWT船舶(船长 114 m)时其泊位长度应为319.2 m,即2种平面布置形式的码头泊位长度基本一致(大平台“碟形”布置方案考虑同时停靠2艘1万dwt以上船舶情况下则泊位长度略要增加)。

5)码头一次性建设投资。

经过对同一水域的传统“碟形”布置和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的码头部分投资进行比较,由于后者平台尺度大,因此其一次性投资相对于前者来说增加约30%。

而在码头同等通过能力的条件下比较认为,码头完成同等通过能力时的泊位数量不同,如采用大平台“碟形”布置的1个5万dwt液体化工泊位码头年通过能力可达100万t左右,传统“碟形”布置泊位完成100万DWT则需要1.2~1.3个泊位。

显然,从单位岸线长度的码头通过能力看,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较传统“碟形”布置的通过能力大。

液体化工码头采用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可以在码头平台上设置3个装卸操作区,当大船不停靠时可以满足2艘小船同时靠泊作业要求。

实践证明,这种液体化工品码头的布置型式可大大提高码头使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码头的通过能力也明显增加。

在码头同等通过能力的条件下比较,该平面布置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蝶形”布置对于岸线资源的占用要低。

大平台“碟式”平面布置形式已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个液体化工品码头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一些大型油品中转码头(如原油中转、燃料油中转码头)也借鉴了这种平面布置形式。

[1]宁波青峙化工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上海: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4.
[2]宁波大榭PTA项目专用码头工程[R].上海: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
司,2004.
[3]泉州重油深加工项目配套码头工程[R].上海: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
[4]宁波大榭关外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初步设计[R].上海: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7.
[5]宁波青峙化工码头二期工程初步设计[R].上海: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