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三章 自我意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假我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个体我:简单来说就是最独特的自我,是我与他人区分的 独立存在的自我意识。
群体我:是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自我意识,这个意识将内群体 和外群体相区别,与维护和增强内群体的动机相关。
关系我:关系我是处于朋友、师生、母子、恋人等一对一母是重要他人,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奖惩来影响其自我意 识的形成。
4.角色扮演
指个体依据这种行为规范集合去形式自己的权利,履行自 己的义务。
角色扮演成功,易形成自信、自尊的自我意识,能促使更 高的成就意识的发展,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环境。
角色扮演失败,会经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角色意识冲 突,体验到焦虑、紧张,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4.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表征,又称心理表征,它一方面是客观事物在思维中的替 代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
自我的认知结构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及如何与周围世界 互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一、自我图式
1.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它是形成自 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的认知结构。
界观形成的基准线(个体自我意识的基准线)。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调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 要原因
2.对自身人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引导人格实现 自我完善
3.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 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
自我估价:指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种的准确 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
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2)自我表现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2)自我增强
自我增强是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 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使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 提升。
2.自我图式的功能: 选择机制:影响到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提供框架:为个体提供一个组织和储存相关信息的框架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二、可能的自我
1.定义:可能的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的认知表象。
2.功能: 动机功能:激励未来的行为; 评价和解释功能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可能的自我:可能的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 么样的人的认知表象。
现在的自我
四、自我意识的特点
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产生、形成和发 展都是在社会化过程中进行的。
能动性:人能够将自己与客观世界区分开来,为了自己的 生存和发展不断地适应外在的客观世界,并发挥自己的主观 能动性去改造世界。
独特性:每个人在认知水平、体验能力以及行为调控能力 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使得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必然呈现独特 性
五、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使个体活动具有同一性 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和发动者 会制约个体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 把个体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个体因素
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故障、降低自我觉知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3)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
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我表现的原因 对社会互动的意义
二、心理因素
2.自我觉知 指发动并维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是自我意识的前提条件。 3.自我修养 ……
(一)生理因素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因素
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1.物-我知觉分化 物-我感觉分化 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的分化 自己和自己动作的分化 2.人-我知觉分化 对人微笑 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 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自我过程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主体我:个体的主观经验 客体我:个体经验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生理我(物理我):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心理我: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综合, 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社会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 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的层面。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四、自我不确定
1.定义:个体在与自我有关的方面所具有的不确定 ,对自己 重要的心理品质感到怀疑,对自己的认知、情感、行为感 到不确定。
2.自我不确定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3.应对自我不确定感的策略 不确定管理模型:文化世界观防御 不确定-认同理论:群体认同 不确定-反应趋近动机理论:趋近动机 意义保持模型
费斯汀格提出“社会比较过程理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 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 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位、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我的重 要信息的过程。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 有把握的时候。
费斯汀格提出“社会比较过程理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 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 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位、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程,它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状况所做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自我评价决定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表现。 自我评价的两种方式:
向外——社会比较 向内——自我估价
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我的重 要信息的过程。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 有把握的时候。
第三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self vs. ego)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
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 自我概念:自我认知中的重要部分,反映自我认知和自我
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二分法:认识活动、意向活动 三分法: •知 •情 •意 四分法: •自我存在 •自我地位 •自我的双重性 •自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三、社会因素
5.他人的评价 他人评价对自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随他人评价
的改变可能改变。
6.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指目标、规范、价值被个体作为行动指南,用以
约束、调整自己行为的整体。 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来源。 参照群体的规范是社会目标、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乃至世
三、自我不一致理论
自我不一致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导向之间出现矛盾或 不协调,从而产生的内部冲突。自我不一致理论,也叫自 我差异理论。
现实我:当下 理想我:参照点 应该我:基于使命感、责任感、义务感 现实我—理想我:忧郁相关的情绪 现实我—应该我:焦虑相关的情绪 注:人具有确保自己的现实我符合理想我、应该我的动机。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地位 影响有关自我隶属于某一阶段、阶层的社会意识 影响个体心里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自我成就、自我实
现欲求的高低等。
2.社会文化环境 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图式不同。如东方文化造就关系型
的自我,西方文化造就独立型的自我。
三、社会因素
3.家庭环境 家庭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场所。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理想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的自我——意识中建立 起来的有关自己理想化的形象。
现实我:对自己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 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真实我:指的是一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 想法和价值观,由觉察、客观处理、行为及关系取向四个 部分组成。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个体我:简单来说就是最独特的自我,是我与他人区分的 独立存在的自我意识。
群体我:是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自我意识,这个意识将内群体 和外群体相区别,与维护和增强内群体的动机相关。
关系我:关系我是处于朋友、师生、母子、恋人等一对一母是重要他人,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奖惩来影响其自我意 识的形成。
4.角色扮演
指个体依据这种行为规范集合去形式自己的权利,履行自 己的义务。
角色扮演成功,易形成自信、自尊的自我意识,能促使更 高的成就意识的发展,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环境。
角色扮演失败,会经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角色意识冲 突,体验到焦虑、紧张,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4.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表征,又称心理表征,它一方面是客观事物在思维中的替 代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
自我的认知结构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及如何与周围世界 互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一、自我图式
1.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它是形成自 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的认知结构。
界观形成的基准线(个体自我意识的基准线)。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调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 要原因
2.对自身人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引导人格实现 自我完善
3.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 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
自我估价:指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种的准确 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
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2)自我表现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2)自我增强
自我增强是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 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使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 提升。
2.自我图式的功能: 选择机制:影响到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提供框架:为个体提供一个组织和储存相关信息的框架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二、可能的自我
1.定义:可能的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的认知表象。
2.功能: 动机功能:激励未来的行为; 评价和解释功能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可能的自我:可能的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 么样的人的认知表象。
现在的自我
四、自我意识的特点
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产生、形成和发 展都是在社会化过程中进行的。
能动性:人能够将自己与客观世界区分开来,为了自己的 生存和发展不断地适应外在的客观世界,并发挥自己的主观 能动性去改造世界。
独特性:每个人在认知水平、体验能力以及行为调控能力 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使得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必然呈现独特 性
五、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使个体活动具有同一性 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和发动者 会制约个体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 把个体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个体因素
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故障、降低自我觉知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3)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
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我表现的原因 对社会互动的意义
二、心理因素
2.自我觉知 指发动并维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是自我意识的前提条件。 3.自我修养 ……
(一)生理因素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因素
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1.物-我知觉分化 物-我感觉分化 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的分化 自己和自己动作的分化 2.人-我知觉分化 对人微笑 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 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
二、心理因素
1.自我过程 自我过程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主体我:个体的主观经验 客体我:个体经验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生理我(物理我):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心理我: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综合, 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社会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 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的层面。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四、自我不确定
1.定义:个体在与自我有关的方面所具有的不确定 ,对自己 重要的心理品质感到怀疑,对自己的认知、情感、行为感 到不确定。
2.自我不确定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3.应对自我不确定感的策略 不确定管理模型:文化世界观防御 不确定-认同理论:群体认同 不确定-反应趋近动机理论:趋近动机 意义保持模型
费斯汀格提出“社会比较过程理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 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 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位、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我的重 要信息的过程。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 有把握的时候。
费斯汀格提出“社会比较过程理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 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 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位、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程,它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状况所做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自我评价决定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表现。 自我评价的两种方式:
向外——社会比较 向内——自我估价
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我的重 要信息的过程。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 有把握的时候。
第三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self vs. ego)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
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 自我概念:自我认知中的重要部分,反映自我认知和自我
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二分法:认识活动、意向活动 三分法: •知 •情 •意 四分法: •自我存在 •自我地位 •自我的双重性 •自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三、社会因素
5.他人的评价 他人评价对自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随他人评价
的改变可能改变。
6.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指目标、规范、价值被个体作为行动指南,用以
约束、调整自己行为的整体。 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来源。 参照群体的规范是社会目标、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乃至世
三、自我不一致理论
自我不一致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导向之间出现矛盾或 不协调,从而产生的内部冲突。自我不一致理论,也叫自 我差异理论。
现实我:当下 理想我:参照点 应该我:基于使命感、责任感、义务感 现实我—理想我:忧郁相关的情绪 现实我—应该我:焦虑相关的情绪 注:人具有确保自己的现实我符合理想我、应该我的动机。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地位 影响有关自我隶属于某一阶段、阶层的社会意识 影响个体心里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自我成就、自我实
现欲求的高低等。
2.社会文化环境 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图式不同。如东方文化造就关系型
的自我,西方文化造就独立型的自我。
三、社会因素
3.家庭环境 家庭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场所。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理想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的自我——意识中建立 起来的有关自己理想化的形象。
现实我:对自己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 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真实我:指的是一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 想法和价值观,由觉察、客观处理、行为及关系取向四个 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