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失灵?自己动手修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标失灵?自己动手修复
鼠标是最常用的电脑外围设备,使用率极高,相应地损坏率也高。

虽然普通鼠标的价格并不贵,但大量报废不但浪费资源同时也不利于环保。

事实上大多鼠标只有轻微老化(例如按键不灵或按键误动作),稍微进行一些维护保养就能正常使用,再严重点也可以通过更换鼠标按键开关、编码开关这些易损零件恢复功能,并且操作难度很小,几乎人人都能学会。

修鼠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操作,同时需要配套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1、拆外壳;工具:十字螺丝刀(个别情况是六角梅花型螺丝刀)。

2、清洁除锈;工具材料:酒精棉球、尖头镊子、美工刀片、仪表油(缝纫机油)
3、更换按键开关等元件;工具材料:烙铁焊丝及替换元件。

以上只有第三种操作需要使用电烙铁且对焊接技能有一定要求。

前两种操作大多人都能自行完成,而且工具材料也很方便找到。

鼠标外壳一般是1-4颗螺丝固定的,如果看不到螺丝在哪,就在垫脚或标签下面找。

通常尾部(靠近手腕部位)有1到2颗,头部一般都不用螺丝而是通过外壳卡扣固定,个别情况也有螺丝,总之先把尾部螺丝拆下(一颗时必定居中,两颗则左右对称),试试能不能打开,即使打不开也能间接感觉到头部固定点的位置。

鼠标的内部结构大同小异,只是简繁程度差别很大:
无线鼠标最复杂,因为内部包含了无线收发功能单元;带扩展功能键的鼠标也比较复杂,因为在拇指位置上增加了一对“前进/后退”键,另外中间滚轮横向按压时也有一个辅助按键(注意:并不是普通鼠标的中键,滚轮向下压时激活中键,横向推是另外一个功能按键)。

普通鼠标是带滚轮的三键鼠标,因为价格便宜而且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需要,所以应用最为普遍。

下图是拆开外壳之后的普通鼠标,这是最简洁的一种布局,用它作样板便于大家看清基本结构(图片可以放大后再看更容易看清备注内容)。

图中的左键开关、右键开关、中键开关与外壳上的左键、右键和中间滚轮分别一一对应,要知道在外壳上按下左键本质上是电路板上的左键开关接通,松手后开关自动复位(断开)。

所谓单击,就是让左键开关瞬间连通一下随即断开,双击就是连续执行两次单击(两次单击中间可以间隔多久才会识别成双击?这个参数叫“双击速度”,电脑可以自行设置快慢)。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单击,
电脑却执行了双击操作!按下左键或右键后却没有反应,只好使劲再按一次。

这些都是按键开关内部接触不良所致。

尤其是氧化锈蚀导致的接触不良,此时开关触点的导通状况会因为外力大小不同出现“似通不通”的状态,这时按下开关还没放手之前就会出现由于接触不好自动断开然后又自动接通的现象,于是原本是一次单击操作,由于按键开关不正常,结果却成了双击操作。

中间滚轮转动时带动同轴连接的编码开关,编码开关是三脚开关,根据旋转方向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信号状态,经电脑处理后执行向上或向下平移操作。

如果接触不良,就不能产生稳定的可识别信号,或者时断时续,或者识别错误导致平移操作变成了原地来回跳动。

接触不良是最常见的鼠标老化症状,产生该症状主要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
1、元件质量。

小元件看起来差不多,但耐用性差距非常大(同时价格差距也不小)!优质的开关元件其触点材料非常特殊,往往采用贵金属电镀层,导电性强而且耐烧蚀、耐腐蚀,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

反之山寨产品则使用铜合金作为触点材料,尽管在小电流工作条件不存在烧蚀的问题,但耐腐蚀性非常差,时间一长就会氧化发黑进而接触不良。

下图是拆开外壳的按键开关,可以看到内部的电极和触点。

注意看,由于材质原因,有的部位氧化严重而有的部位却光亮如新!另外有一个原因是元件焊接安装时温度导致的,因为全新的按键
开关内部电极之类金属部位表面会喷上一层防锈涂层(类似仪表油),但高温时质量不过硬的涂层材料可能挥发并失效,相应的部位就非常容易氧化锈蚀。

2、工作环境。

金属材质的开关元件对潮湿和腐蚀性气体比较敏感,使用环境恶劣容易导致开关元件提前老化。

鼠标最易老化的元件就是编码开关,也就是转动中间滚轮时,能够控制页面向上向下平移的那个传感器。

早期鼠标的中间滚轮并不是控制“编码开关”,而是其本身就是光电传感器系统中的“光栅棘轮装置”,也就是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辐条,像自行车轮子那样的,如下图所示:
棘轮一边是红外光源,另一边两个接收器,因为位置关系,当棘轮转动时,两个接收器检测到信号的时间会稍有偏差,而且与棘轮的
转向相关。

这个原理一直被用于老式鼠标(肚皮上有个球那种)作为水平和垂直运动检测,当然只有高级的鼠标才会有第三套棘轮装置作为中间滚轮旋转方向的检测。

现在的光电鼠标已经彻底放弃了棘轮装置,中间滚轮传感器改为机械编码开关,整体结构就简化了,同时提高了性能(位移分辨率上升、不怕鼠标球打滑、不怕阳光灯光干扰、不用清理鼠标球装置)。

下图是编码开关的外形。

注意编码开关并不完全通用,主要是高度不同(是指电路板平面以上到轴心之间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常用的编码开关是H11规格,较小型的鼠标也有采用H9规格,较大型鼠标也有采用H13规格,早期鼠标中还有H10规格的。

下图是标准的H11规格的编码开关,重点要理解H=11mm是指哪个部位的尺寸。

编码开关内部比较精密,电极弹簧片稍有变形就会出现使用异常,所以一旦出现老化症状最好是换新,拆开清理虽然也可行,但很难彻底解决问题而且维修容易失败。

下图间编码开关内部结构:
最容易做到而且行之有效的操作是维修按键开关,而且不需要电烙铁也不必换零件!大多鼠标左键右键中间都是相同的开关元件,维修方法相同。

下图是最常用的按键开关的外形:
按上图所示,一般很容易就能把按键开关的外壳取下来(并不需要把开关从电路板上拆下来)。

因为按键开关通常有一边被电路板上其他部件所遮挡,只能直接撬开未被遮挡的外侧卡扣,拆开一侧的卡扣后,就会看到壳体出现缝隙,此时用刀片插入一端的缝隙,稍微撬一下内侧部位,外壳就能取下来了。

注意:外壳上带着一个按钮(如上图所示那个绿色塑料块),取外壳时不要弄丢了。

按键开关的内部结构前文已经讲过了,拆开外壳后只要在触点部位和连接部位稍微滴一点点仪表油,按原样安装外壳后再稍用力按几下,触点部位的氧化层就自动去除了,接触不良的问题彻底解决。

用仪表油去除氧化层的办法主要不足之处是仪表油容易风干失效(尤其是油品自身质量不佳时),还可能形成“油泥”反而影响按键开关正常接通。

当然也可以定期进行上述操作以保持按键开关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