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假说-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假说教育心理学
监控模式假说(Monitor Model),是Krashen(克拉申)提出来的。
监控模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由五个理论构成。
监控模式中的五个理论假说,分别是:
输人假说(Input Hypothesis);
习得或学习假说(Acquisition or Learning Hypothesis);
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说(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五个理论假说彼此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建立起了语言能力;而语言学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在运用第二语言时起监控作用。
习得/学习假说和监控假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起着监控语言输出的作用,换句话说,从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的功能在于监控输出。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调节、检查是成年人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说话者有意识地使用语法规则来纠正、编辑自己的语言。
监控可以发生在话语前,也可以在话语中或话语后使用频率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的使用受到三个条件的限制:首先,得有足够的时间来监控;
其次,监控的重点是句法结构,即如何说得规范,而不是说话的内容;
最后,说话者还要懂得语法规则,知道调节什么,如何调节。
由此,Krashen认为成年人学习语言与儿童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是如何运用监控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