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留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3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12分)
1.请依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1分)
(2),天际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3)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5)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1分)
(6),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1分)
(7),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1分)
(8)北冥有鱼,。

(庄子《北冥有鱼》)(1分)
(9),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1分)
(10)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出人事变迁之怅惘的句子是:“,”。

(2分)
(二)语言运用(8分)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作品《岳阳楼记》朗朗上口,千古传颂。

B.雨果是德国大文豪,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醇厚人》。

C. 苏轼词风婉约,他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拓宽了词的题材、意境、手法。

D.《儒林外史》《三国演义》均为我国明清时期闻名的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阅读让你的世界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让你身居斗室,漫游广①mào()宇宙。

通过阅读,使你的心灵犹如秋雨中的池塘,渐渐丰盈。

阅读更是写作灵感之泉不涸的秘谛。

一个人(甲)(A.纵然 B.虽然)有支生花妙笔,(乙)(A.尽管 B.倘如)没有经过阅读的浸润②zī()养,也唯恐会有江郎才尽之时。

(1)文中①②处依据拼音写汉字。

(2分)
(2)选择符合语境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

(2分)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

(5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4.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出了蒹葭茂密繁密的状态,也点明白时令。

B.诗中的“伊人”既可以指诗人倾慕的对象,也可以指诗人渴求的志向。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溢艰难阻隔。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干脆而热情地诉说了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

5.这首诗通过对芦苇、白露、秋水的描绘,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①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澄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闲情逸致,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⑤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注】①膏:肥沃。

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

③堕(huī)事:耽搁公事,堕,坏,耽搁。

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⑤恶(wū)能:怎能。

6.说明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拏.一小舟拏:
(3)未百步辄.返辄:(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2分)
9.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

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安静。

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

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特别轻快的“刷刷”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

更重要的是,这微小的声音,似乎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假如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假如是一双簇新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乏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视,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画出纵深。

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看法、但又决不饶舌,那也许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看法更有重量,也更精确,那也许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

而这时,低音部不行或缺,那是蛙鸣。

沼蛙的声音像狗叫,原来应当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安静,竟让人不觉突兀。

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

一阵“都都都”的声音,那是旁边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

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

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自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微环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一件件识别出来。

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多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淌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旧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

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覆盖整个村子。

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

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排列,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也许都是他的底气。

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行调动位置。

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⑪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

几乎全部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

比如在老家,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领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起先。

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闲聊,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⑫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擅长创作歌谣。

11.文中写道:“假如是一双簇新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⑥段中
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提示: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5分)
12.假如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分)
13.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5分)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才华横溢”指什么?(2分)(2)请品析第⑪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分)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14.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

(5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吴储岐
①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唯恐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

②一次,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当照脸,而应当照臀部。

”这句话惹得哄堂大笑。

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言外之意: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胜利的关键。

③做学问讲究坐冷凳子,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凳子坐得十年冷”,另一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凳子”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孤独、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思。

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成天……但凡高校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

学问的天地,无穷无尽,要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才能真正有所得,靠的就是勇往直前的智勇双全。

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

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的深刻了解,烹不精彩、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

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救死扶伤,妙手回春。

芭蕾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划出美丽的弧线。

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⑤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

有不少人似乎对须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性,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恒心基本看不到。

⑥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凳子了。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醉于各种“胜利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埋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凳子”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0日19 版,有删改)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尤比契夫所说玩笑话意思是:“坐得住”就能获得胜利。

B.只要内心有超强的定力,就肯定能够成为高校问家。

C.各行各业要有所成就,都应当要有“坐得住”的精神。

D.前路漫漫,不妨在“胜利学”“速成学”上下点功夫。

16.文中“坐得住”和“立得住”分别指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4分)
17.你认为右图所反映现象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

(5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材料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日前在中国“火”了一把,起因是特朗普访华期间,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了她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事实上,不只是阿拉贝拉在学习中文,英国乔治小王子、西班牙莱昂诺尔公主,都在上汉语课。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少年儿童加入到学汉语的大潮中,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渐成趋势,汉语教学从高校向中小学延长。

在英国某公立小学汉语课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学习汉语的愿望:
“学了汉语,这样去中国餐馆吃饭就可以用中文点菜啦。


“因为很多人都说中文,假如我也会说的话,就可以和更多的人沟通。


“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说是为了以后好。


……
【材料二】
【材料三】
“汉语热”背后是“中国热”。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加、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加。

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沟通过程中作用凸显,文化价值和好用价值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汉语热”。

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特朗普外孙女阿拉贝拉的做法惹火了中国人。

B.各国“汉语热”的主要群体都集中在中小学。

C.2007年以前,法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是最少的。

D.“汉语热”说明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19.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概括。

(3分)
20.【材料一】中,英国小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说是为了以后好”,这里的“好”可能指哪些方面?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推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夫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
(2)林冲安安分分,却一再遭到陷害,无奈之下大闹野猪林,成了下层人物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
(3)武松富有血性,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醉打蒋门神,都能看出他崇尚忠义、嫉恶
如仇的性格。

()
22.有句歇后语叫“杨志卖刀——英雄末路”,请你简要概述杨志忍痛卖掉祖传宝刀的缘由。

(2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习近平主席曾提到,青年要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儿。

提起“闯”字,我们往往会想起:闯入、闯关、闯练、闯劲儿、走南闯北……
请以“闯”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24—2025学年(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12分)
1.请依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分)
(12分)要点与评分:填空每处1分,有错、漏、添、乱序者,该处不得分。

(1)在河之洲(2)海内存知己(3)忽复乘舟梦日边(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两鬓苍苍十指黑(6)春蚕到死丝方尽(7)人有悲欢离合
(8)其名为鲲(9)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语言运用(8分)
2.(2分) A
3.(1)(2分)要点与评分:一处1分。

答案:袤;滋
(2)(2分)要点与评分:一处1分。

答案:A;B
(3)(2分)要点与评分:修改正确2分,抄写时出现错别字扣1分
示例:阅读使你的心灵犹如秋雨中的池塘,渐渐丰盈。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

(5分)
4.(3分)D
5.(2分)要点与评分:渲染的氛围符合原诗的情感基调,意思对即可。

参考要点:萧瑟、凄清(空寂、悲凉、冷寂、萧索、凄凉)的氛围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6.(4分)要点与评分:说明正确,每个1分。

(1)消逝(2)撑(船)(3)就(4)……的样子
7.(3分)C
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1)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的人呢!)
(2)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就汗流浃背。

9.(5分)要点与评分:大意对即可,
示例:【甲】文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对山水的痴恋、自命不凡的情怀(学生若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人生渺茫的慨叹也可)。

(3分)【乙】文抒发了作者得以短暂脱离樊笼、亲近自然的自由满意和喜悦之情。

(意思对即可)(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10.(3分)B
11.(5分)要点与评分:分点给分,能简要概括描述内容2分,能简要分析写法的妙处2分,整体表达1分。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示例:文章④—⑥段写到了蝉鸣、鸟啼、蛙鸣,还有番鸭喝水的声音。

连绵的蝉鸣是背景,悠扬的鸟啼是重要的点缀,各种蛙鸣,间或几声番鸭喝水的声音是不行或缺的低声部,这些声音有高有低,或远或近,汇成了一部好听的乐曲。

作者将各种声音分解之后渐次道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12.(4分)要点与评分:表明观点(且附有理由)1分,能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理由2分,表达1分。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

因本段删除后不会影响文章结构的顺畅性和内容的完整性,而且第⑦段所要表达的要关注微小、细微环节的声音的文意在其它部分已有涉及,所以删去后可以使文章更为简洁紧凑。

示例2:将文章第⑦段删去不好。

《八月迷情》中的埃文听到了很多声音的细微环节,借物小人艾莉斯蒂能听到特别微小的声音。

他们因为对世界满怀簇新与新奇,甚至感恩与敬畏,所以就能体会到很多原本简单被忽视和错过的的声音。

这段插叙使文章的主旨更深刻,所以不应删去。

(建议:示例2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到位,因此对持此类看法的学生应加以激励)
13.(1)(2分)要点与评分:能理解语境中的词义,大意相近即可。

示例:文中的“才华横溢”指卖鱼的、收破烂的、卖花的……各种叫卖声都各具特色,表现出了民间叫卖者过人的才能。

(2)(3分)要点与评分:能点明应用拟声词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即可,每处1分,表达1分。

示例:文中“呼呼”的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炉火的旺盛,呈现出了一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碗、碟、筷发出的“各就各位叮当恳切”的声音,形象生动地传递出一份温馨的人间烟火味。

14.(5分)要点与评分:能简要概括错过的内容2分,能简要说出题目的匠心2分,表达1分。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示例:生活中,我们常常错过大自然中微乎其微的声音,常常错过街市巷陌中习以为常的市声,因此常常错过很多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妙与诗意。

其实,我们荒废的不止是听觉,还有感知世界的实力。

作者以“我们的耳朵错过了什么“为题,实际是想引发人们对这种“错过”的思索,期望我们不再错过,懂得用耳、专心去体会世间那些可能微乎其微、习以为常的美妙。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1 2分)
15.(3分)C
16.(4分)要点与评分:分点得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示例:“坐得住”指的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孤独、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有钻研精神和痴迷劲儿)。

(2分)“立得住”是指获得高境界的职业体验(或取得很高的职业成就)。

(2分)
17.(5分)要点与评分:表明观点得1分,但没有详细阐释,只写观点不得分。

能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1:合适。

(1分,假如没有详细阐释,只表明看法不给分)图中挖井人缺乏耐性,浅尝辄止,不能持之以恒,(2分)可以从反面论证“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这个观点。

(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2:不合适。

(1分,假如没有详细阐释,只表明看法不给分)图中挖井人挖了四口井,都没有挖到水,但是他依旧准备换个地方挖,很努力。

(2分)挖井人始终执着于“挖井”一事,算是“坐得住”,但因缺乏推断力而一无所获。

这幅漫画主要想讽刺的是那些缺乏调研,不动脑子蛮干之人。

所以不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

(2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18.(3分)D
19.(3分)要点与评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①从2007年到2024年,各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②其中,美国和英国增长幅度最大。

20.(4分)要点与评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①便利生活、促进日常沟通;②有利于贸易往来(经济往来);③加强国际文化沟通。

假如学生只答出“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沟通过程中作用凸显,文化价值和好用价值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给2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3分)要点与评分:一题1分。

(1)√(2)×(3)×
22.(2分)要点与评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①失了花石纲;②身无分文
三写作(60分)
23. 作文评重量表(满分:60分)
说明:(一)作文评分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法评分,先评“基础等级”后评“发展等级”。

(二)基础等级评分“基础等级”从“内容”和“表达”两个层面各分为五等,五个等级中的各项评分不要求完全
..对应。

(三)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更依据“特征”3项13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丰富:(1)材料丰富(2)论据足够(3)形象丰满(4)意境深远
2.有文采:(5)用词贴切(6)句式敏捷(7)擅长运用修辞手法(8)文句有表现力
3.有创意:(9)见解新奇(10)材料新奇(11)构思新巧(12)推志向象有独到之处(13)有特性特征(四)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3分;没有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明显错误的,每3个扣1分,最多扣2分。

(五)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五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