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原则
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经济核算单位进行会计工作,都要研究如何建立一套适合的会计制度问题。
左本文中,拟就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和原则谈自己一些粗浅看法。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
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是各个经济单位的会计工作。
企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要发生大量的经济业务。
形成了资金的运动,这是会计的对象。
会计工作则是用会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计算等处理手续,使它们成为有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会计工作过程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制度需要加以设计和修订,才能不断完善。
设计的对象就是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就是要为会计工作规定一系列的记录和报告,使它们具有系统、完整的内容、格式和业务处理程序,以便能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里的一项实务性工作,它着重研究会计工作的实际作法,与会计领域里的其他内容相比较,它有很强的技术性。
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既包括上级部门制度统一的会计制度;也包括企业根据自己情况设计具体的详细的会计制度,她包括对各企业已实行的会计制度进行补充、修订设计的经常性工作。
各企业的会计工作具体情况不同,使设计会计制度的工作较为复杂,绝对统一的设计是不可能的和不必要的。
会计制度设计一般可分为两大步骤,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
会计制度设备首先要有一个全面规划。
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设计准备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必要的资料。
在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中,需要确定核算哪些指标,如何提供这些指标,采用什么计帐方法,如何考核经济效益,采用什么样的会计缺席最为适用经济等问题。
首先要确定制度设计工作的性质。
一般有三种可能:(1)为一个新企业设计会计制度;(2)对原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部分修订;(3)对原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必须了解这些情况,以确定设计工作的范围和深度。
其次要调查所设计制度企业的性质和规模。
若是一般商业企业,则要确定其业务类型是批发还是零售,以确定商品流转核算办法,若是工业企业,则要调查该厂的生产类型,确定采用何种成本计算办法。
调查企业的规模,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和分工的详细程度。
第三,要了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设置情况,有无独立的购、销、存部门,以确定会计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其他部门的关系。
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
业务量多少,对资金管理的要求,确定财务与会计部门关系,以及采用哪种办法实行财务监督。
第四,了解企业经济业务及其复杂和会计人员状况,决定采用哪种计帐方法。
了解企业的供、产、销政策和业务情况,例如,是否允许有赊销的存在,并根据国家有财经制度的规定,确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半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
通过总体设计,解决了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之后,方可进行具体设计。
(二)具体设计
具体设计是根据总体设计决定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具体的设计。
各种记录、格式、它们的使用方法;各个账户的安排及其分类;内部控制制度的安排等等。
1、核算形式的设计
会计核算形式包括各种记录的安排,如账簿系统的安排,各种账簿和计算表及附表的使用,还包括企业内部会计报告的设计以及所有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格式的设计。
会计凭证的传递,登记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的记账程序等都要围绕着所建立的记录来设计。
在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时,不必设置账簿,但仍有原始凭证和报表的设计和编制电子计算机程序的设计。
2、会计科目及其运用的设计
会计科目设计即账户分类的设计,账户的设置包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计。
在我国各类企业都由中央有关部委颁发会计制度并规定统一的会计科目作为总分类账户的名称。
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一般可由各企业自行安排。
分类账簿记录就是以账户分类为依据设置的。
总分类账户首先应该按会计报表顺序分类,以便于编制会计报表。
账户反映的指标在会计报表上可按经济内容分类。
明细分类账户则可按部门、按用途和支出项目等标准进行分类。
账户的具体用法,则根据经济业务结合不同的记账方法进行规定。
3、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会计部门与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上既要发生联系,又要相互制约。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各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和因素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业务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
并以一定的顺序、手续明确经手人员的责任和权力。
将财产实物的经手人员与会计工作人员完全独立开来。
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处理,起到彼此制约,互助监督的作用。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应用于货币收支和商品购销业务,因为这些资产流动性很大,容易造成贪污、损失和浪费,有关这些资产的业务也较容易发生错误。
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部门、会计工作本身的制度,而是要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的企业管理制度,它作为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并不独立地存在,而是分别融汇会计制度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使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处理业务、记录业务时都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
内部控制这项措施对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加强岗位责任制和贯彻财经纪律以及加强监督和开展审计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1、设计和设置会计制度,应该考虑符合以下原则为基础。
会计制度设计一定要符合会计原则,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制度的作用。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准绳。
在我国,虽然国家并没有明确地、系统地提出过会计原则的内容,但在会计工作中客观上实行着一些原则。
例如,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原则,企业连续经营原则,会计期间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和收益实现等。
这些基本会计原则对会计制度的设计会计制度。
要注意到会计原则在不同行业中的不同规定。
如收益实现原则在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就有不同的规定;再如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根据其业务性质不同而适用不同的会计原则,企业单位多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则多用“收付实现制”。
由于会计原则是人为地制定的,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计原则发生变化时,会计制度是要相应地加以修订。
2、既要遵守国家财经制度统一规定,又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了保证上级部门汇总资料、掌握情况,财政和银行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设计和设置会计制度必须根据统一规定进行。
具体地说就是严格地遵守中央各部委颁发的统一会计制度。
属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必须使用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作为其总账账户的名称,编制统一的对外会计报表。
但另一方面,会计工作是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单位中进行的,它们的组织规模、业务性质、业务数量以及会计人员的配备等均不同,因此在设计制度时,各企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上级批准实行。
3、既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又要精简机构和手续,会计制度必须与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密切配合,以便提供它所需要的经济信息。
设计会计制度要认真研究企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上的具体要求(例如企业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财产管理方面要求提供哪些信息等)。
并根据这些具体地要求来设计制度。
同时,还应注意会计制度的经济效果。
勿使实施会计制度的成本过高以致于得不偿失。
会计制度所包括的每一种记录,每一种报告都应是必需的。
要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
要适当地简化、合并某些记录和手续,但注意不要片面强调简化,使积累和提供资料发生困难。
例如合并一级科目而增设二级科目,就不如保留一些必要的一级科目。
4、设计会计制度要征求企业领导、业务人员和会计、审计人员的意见。
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必须与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协商设计。
会计部门是综合性部门,会计制度设计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为新企业设计、为老企业修订设计和重新设计,都应听取下列三种人员的意见:
(1)企业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意见——了解管理部门或上级要求何种会计信息和报告。
(2)会计人员的意见——运用制订的会计制度是否切实可行,能否有效地提供必要的信息。
(3)审计人员的意见——使内部控制的安排符合审计的要求,保证会计报告的正确性。
这三方面人员的意见要分别听取、综合分析。
既考虑制度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还要考虑使用制度的安全性。
5、既要注重采用先进的会计技术设备,也要考虑节约原则和经济效益。
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随时注意会计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用到会计制度中去,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防止思想僵化,不应对传统的会计方法或新的会计处理手段持有成见。
在设计制度时应对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和应用。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条件和可能,注意节约原则和使用制度的经济效益。
力、物力、资金等方面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如工作环境存在不安全隐患,新员工上岗没有接受深入全面的安全文化教育,发现潜在险情不报告,特殊岗位的工作随便找人顶岗,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等等。
造成选矿企业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有效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选矿企业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 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探索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之路, 虽然也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 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大都停留在形式上, 认为在企业里写一些标语、开办职工活动中心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并没有把企业的价值观等文化理念体现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
造成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脱节,各自为政,有时甚至互相矛盾。
这样流于形式的企业文化对选矿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
4、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以人为本
在一些选矿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管理层很少倾听员工的意见, 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也没有反映员工的愿望与需求, 员工没有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 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也偏重制度管理,使员工在适应这种文化的过程中变得古板呆滞,没有活力,员工带着压抑的心情工作,高效率的工作无从谈起,最后企业也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选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201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选矿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尽管选矿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不少问题,但应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规模较小、结构简单的组织优势,小企业领导者坚韧不拨、吃苦耐劳、与员工同甘共苦的文化优势等。
选矿企业应抓住机遇,正视差距和不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1、与选矿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相适应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 它服从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建设。
大量事实证明, 许多中小企业最后能做大做强, 其背后都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作支撑。
选矿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适合的经营理念。
同时也要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 选矿企业的战略不一定非常精准,但需要把短期、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既考虑到企业的当前生存, 又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合适的发展战略可以让企业的决策者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防止迷失方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置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安全第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选矿企业,安全生产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密切。
选矿企业从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入手,大力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做到安全第一的警钟长鸣;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直接设到生产前沿,安全监察工作保证在第一方位、第一时间和第一关口的真正落实;坚决制止那些要钱不要命、不注重安全生产投入、不抓安全生产培训、不搞安全生产评价的错误做法,建立严格的制度规定和责任追究制及考核办法;把安全第一的理念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员工的“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自觉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第一的责任落到实处,创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发挥固本强企的作用,切实做好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
3、立足企业实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而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并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渗透到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岗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硬道理。
所以,只有结合选矿企业自身实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坚持不懈中建设企业文化,
才能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和提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才会有孕育、发展的土壤和根基。
将企业文化真正发展成为企业精神,进而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4、转变企业文化观念,引入“无为管理”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很大, 这就要求选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并建设企业文化。
首先应该从企业领导者做起。
要求领导者从各个方面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优秀品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展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塑造企业家的良好风范,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员工。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引入“无为管理”的企业文化理念,使每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重大事项决策的参与者和不折不扣的决策执行者,就能让每个员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在企业内部,如能形成这种“无为管理”的最高境界,那领导者就能打开繁杂事务的枷锁,审时度势,谋划企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5、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管理企业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其中人在各生产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把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追求真正统一起来, 把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人力资源开发真正落到实处, 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就有了基本保证和内在动力。
可见,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中的“人”真正的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来,让管理者造就快乐的员工,让快乐的员工造就企业的未来。
建立人力资源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培训机制,根据员工特长、年龄和能力等情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工作;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建立规范的企业文化理念培训制度,如定期举行企业文化的新老员工培训、专题培训等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为员工创造一种温馨、富有活力、充满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员工在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共同的信念,体现自身的价值,更加深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从而提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全体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将企业文化理念转换为员工的行为理念,不断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和考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找准突破口,寻找落脚点,创新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变革和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选矿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
选矿企业要摆脱传统文化理念的束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实现经济效益
的同时,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解决选矿企业做强做大的突破口,将环境保护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在创新和环保理念的带动下,努力使每位员工都能成为文化创新的先行者、环境保护的促进者,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使企业向着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切实做好以创新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改革和建设。
7、引入行动学习法,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选矿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呢?捷径没有,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具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这也是由众多企业的兴衰存亡所证明的。
而行动学习法是提高个人和企业学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行动学习法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原理,它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持久学习的企业文化搭建了最广阔的平台。
创新、高效的行动学习,把领导者个人愿望转化为能够发展企业、鼓舞员工的愿望,充分激发员工活力,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使企业内部不断产生新的能量和价值,全面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冯建福.企业文化建设的魅力在于个性〔J〕.企业文化,2002(6):3.
〔3〕周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的几点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9(5):46-47.
〔4〕李启蒙.建设优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珠江现代建设,2010(4):39-42.
〔5〕贾志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J〕.供电企业管理, 2007(1):62-63.
〔6〕张国光.创新企业文化,开发人的潜能〔J〕.企业与文化,2006(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