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通识课(第三讲)
现代教育通识课(第二讲)PPT
![现代教育通识课(第二讲)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bf95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c.png)
持续的学习意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关注教育改革动态,提高自 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参加教育培训
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进修、专题研讨等,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
反思教学实践
经常性地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发现不足并寻求改进措施,促进 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03
现代教育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目标导向
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 相一致,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学生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和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和 教学方式。
内容整合
注重跨学科内容的整合,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践应用
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引 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现代教育通识课(第 二讲)
目录
• 现代教育概述 • 现代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课程设计 • 现代教育教学方法 • 现代教育教师角色与素质
01
现代教育概述
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以家庭教育、师 徒传承等形式为主,强调 知识传承和道德教育。
近代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 近代教育逐渐兴起,学校 教育成为主流,注重知识 灌输和技能培养。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分析真实情境和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案例式教学通常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 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教育学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教育学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fd805a745fbfc77da369b127.png)
等
学 校
• 3、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现状
的 职
• 4、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
能
第
三 讲
视频欣赏
高
等 学
“通才与专才”辩论
校 的
赛
职
能
第 (二)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三 讲 •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
高 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
等 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
三 讲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
10.09万所,比上年增加0.57万所,各类学历
高 等
教育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比上年增加
学
240.9万人。统计表明,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
校 的
高等教育的学生达271.85万人次,接受各种非
职
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448万人次。
能
第 • (三)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高
本质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等 学 校
发展科研既有助于社会进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 质,而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新。
的 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
职
的素质综合发展。社会服务有赖于人才的培养、输送以
能
及技术应用的水平。
二 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学 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
校 的
备的教育。
职
能
第 三
过分专业化导致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上:学生知识和能力
讲 不合理;学生适应性较差;学生在工
高 作岗位上不断自我发展和不断创新的
等 能力较差,缺乏后劲。也就是做事的
学 校
基于Blending Learning教学思想的学习活动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为例
![基于Blending Learning教学思想的学习活动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36ff233169a4517723a377.png)
2 《 现代 教 育 技 术 》 识课 的 学 习活 动设 计 通
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遇 到问题 时 , 往往 将 自己的学 习行 为与 以往学 习专业课 的行 为进行 比较 , 首先想 到 的 是 以前 的学 习方法 或别人 的学 习方法是 否可 以借鉴 , 否可 以从 以前 的学 习中受 到启发 , 是 用于本 次学 习的实 际操作 . 因此 , 在教 学过程 中应注 意运用 B e dn er ig学 习思 想 的指 导 , 过 多种 实 践性 活 动 ( 师生 l igL ann n 通 如 互动 、 头脑风 暴 、 讨论 、 案例 观摩等 ) 使 学生 在参与 学 习活动 的过 程 中掌 握知 识 、 能 和方 法 , 得学 习 方法 , 技 求
重 要 , 识 是 启 发 智 慧 的手 段 , 程 是 结 果 的 动 态 延 伸 . 学 中 能 够 把 结 果 变 成 过 程 , 能 把 知 识 变 成 知 过 教 才
智 慧” . [
在 这个 学 习活动 中 , 首先 将 “ 圆的周 长 ” 的教 学设计 任 务布 置给学 生 , 过师 生互 动 、 通 头脑 风暴 、 论等 教 讨
B e dn er ig是把 传统 教与学 方式 的优 势与 E L ann ( ln igL ann - er ig 数字 化 或 网络化 学 习) 的优势 结合 起 来 , 既发挥教 师引导 、 启发 、 监控 教学过 程 的主导作 用 , 充分体 现学 生作 为学 习过 程认知 主体 的主动 性 、 又 积极 性 和创造性 , 将二 者优势 互补 , 获得最佳 的学 习效 果[ . 了促 进深层 学 习的实现 , 1为 ] 混合式 学 习强调情境 学 习和 活动学 习[ , 2 鼓励 学生参 加 到小组 的实践学 习 活动 中 , 和同伴 一起 以学徒 的 身份 完成 实 践 活动 , 自己 的 ] 并 使 习惯 、 念 、 信 个性 及技 能得 到发展.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9d842bcf5ef7ba0d4a733b3d.png)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备注
人文类
中国文明史
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以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为主线,简要介绍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流变、基本精神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并结合中西文化论争简要介绍文化交流及文化主体意识,介绍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甚至人类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课程中亦会少量加入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解读。
人与环境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学科性质;人与水;人与大气;人与土壤;人与生物;人与固体废物;人与物理环境;人与全球变化;环境多样性;五律观、环境规则观与和谐观;环境调控与科学发展等。
经济学
本课程着眼于效率、公平、人的行为决策的依据等内容进行经济学启蒙教育,明确其为社会管理及稀缺资源的学问。主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逻辑思维与推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逻辑学关于概念、判断(命题)、推理、论证,以及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对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在实际运用与表达中的一些逻辑问题,将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训练。
大数据与统计分析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是数据量极速膨胀的时代,大数据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名词。大数据挖掘和融合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对大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焦点。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大数据的特性以及对数据挖掘、分析、处,物理则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性表达。本课程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最终强调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灵魂。
通识类课程模块
![通识类课程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a3087c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e.png)
通识类课程模块的重要性与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通识类课程模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通识类课程的真正价值可能并不明显。
本文将探讨通识类课程模块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通识类课程。
通识类课程是一种广泛、跨学科的学习经验,旨在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包括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
这种广泛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世界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世界。
通识类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识类课程通常涉及多种观点和理论,这要求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和评估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任何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需要对复杂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2. 提高沟通技巧:通识类课程强调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职场上,良好的沟通技巧都是成功的关键。
3. 增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4. 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通识类课程通常包含全球视野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这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5. 塑造全人教育:通识类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关注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的来说,通识类课程模块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们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全面的世界观,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创新能力、跨文化理解和全人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推广通识类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全面的教育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0020bba3968011ca30091be.png)
2
TXK146
《孟子》导读II
文学院
2
TXK147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II
文学院
2
TXK148
批判性思维I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149
中国教育名著导读II
教育学部
2
TXK150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II
教育学部
2
TXK152
当代儿童家庭教育专题II
教育学部
2
TXK154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II
教育学部
经济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1
旅游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2
生态学基础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3
湿地生态学引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4
德国文化地理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5
城市灾害与安全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6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2
TXK061
中华文明史I
历史文化学院
2
TXK062
世界文明史I
历史文化学院
2
TXK063
逻辑基础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064
哲学与人生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065
《周易》导读I
文学院
2
TXK066
中国哲学思想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067
阅读与写作
外国语学院
4
TXK068
通识课中国近现代人物
![通识课中国近现代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a62f863087c24028915fc3b0.png)
29、(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1995年12月第1版
30、(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1990年12月第1版
31、汪谢白,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1983年11月第1版
32、萧延中,晚年毛泽东,1989年01月第1版
相关讲座:
1、《清代翰林与翰林后裔》系列讲座,邸永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2、王钦祥,袁世凯全传,1996年08月第1版
23、(美)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1981年06月第1版
24、迟云飞,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2008.7
25、宋教仁日记,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80年09月第1版
26、朱洪,陈独秀传,1998年03月第1版
27、林文光,陈独秀文选,2009.05
女中“豪杰”,大独裁者;半世纪,权力无人比,国家任人割;贪污成风,腐败成风,促成大清朝灭亡。
第七讲 袁世凯
晚清改革旗帜,民国独裁总统,袁家王朝惹骂名;创北洋,北洋军,纵横中国十余年。
第八讲 孙中山
一生奔走革命,失败多,成功少;创三民主义,令后人众说纷纭;早年高张民主旗帜,晚年却趋向一党独裁。
第九讲 宋教仁
2、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河北师范大学
3、北洋旧事,来新夏,南开大学
4、清代后期人物,杨东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任课教师简历:
迟云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清末民国初的政治史。已出版专著两部,编著三部。
课程大纲
8、梁启超,李鸿章传,2003.7
9、李时岳,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1988年12月第1版
现代教育原理03任务形考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03任务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f64b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3.png)
一、多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育目标E. 教学目标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A)。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育目标E. 教学目标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A)。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文化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CDE )等。
A. 卢梭B. 杜威C. 孔德D. 那托尔普E. 涂尔干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ABCD )。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E. 学会反思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B. 《普及科学2061计划》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社区服务D. 社会实践E. 劳动与技术教育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BC )。
A. 课程计划B. 课程标准C. 教科书D. 作业E. 考核9.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ABCD )。
A. 培养目标B. 学习年限C. 时间分配D. 课程设置E. 教学内容10.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ABCDE)。
A. 前言B. 课程目标C. 内容标准D. 实施建议E. 术语解释11.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ABC )。
A. 教学B. 综合实践活动C. 咨询与指导D. 家庭教育E. 社区教育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ABCD )。
泛性论
![泛性论](https://img.taocdn.com/s3/m/b1629d6aa26925c52cc5bff0.png)
通识教学部 杨倩
泛性论
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但是,当我们把弗氏的大 类似 于中 部分著作阅读之后,就不难得到一个印象,他所指的“性”,除窄义的男女之 医的 事外,实具有更深远的涵义。 “气” 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 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弗 洛依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一)性变态
1.性对象的变异 (1)同性恋。 因社会的进步,同性恋不被看作“变态”。同性恋形成 的原因:双性理论、基因遗传说、性别角色有误。
(2)恋童癖和恋兽癖
恋童成因:1、对象为意志薄弱的性无能者2、兽性大发, 难以自制,却又找不到适当的对象。
恋兽成因:饥不择食
结论:人是受本能欲望支配的低级生物
小结Biblioteka (三)青春期的改变 生理发育导致身体内部急剧变化,身体内部的力比多能量爆棚,寻求合适 的机会释放,大多以自慰的方式得到满足,幼儿期的性欲最终以常见的方
式出现。
说说你青春期的改变……
二、《爱情心理学》
第一篇:畸恋——男人的对象选择之一异型 第二篇:性无能——情欲生活里最广泛的一种堕落 第三篇:处女之谜——一种禁忌
在婚后能抗拒外来的新诱惑.
克拉夫特.伊宾在1892年首先创立的"性之臣服"一词,意思是指某些人一旦与别 人发生了两性关系,便对这个人产生了高度依赖与顺服的心理.这种" 臣服"心理有时 会达到极端程度,它会使人完全不能自我存在,甚至宁愿为对方牺牲自己的最大利益. 这是由于"一个十分软弱和多愁善感的个性"爱上了一个十足地以自我中心的人的必 然后果.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9ce4fcbb4cf7ec4afed0ed.png)
课程类别:专业主 学分:3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电子学院
干
40+16
三(3)
教师队伍:孙小菡 丁德胜 沈长圣
考核方式: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其宗旨在于,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广 泛及全面的电磁理论及应用知识,便于今后较顺利地阅读有关学术文献、从事相关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将电磁场与波看作为可以应用在或出现于多种不同的技术领域的统一的媒介,对它们的形 态、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作一定的论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广泛的基础。
三选一
二选一 必修
05级计划
大类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电磁场理论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3
三上
必修
05级计划
专业主干课程:应选学分16学分
课程名称 固体物理基础 半导体物理 现代光学基础 信息电子技术中
的场与波 光电子物理基础
电子器件 VLSI设计基础
学分 3 2 3
开课学期 三上 三下 三上
课程类型 选修 选修 选修
课程说明:
先修课要求:大学物理,现代光学基础
教材:《光电子物理基础》徐国昌、凌一鸣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学参考书:《激光原理》周炳琨 国防工业出版社、《Quantum Electronics》A. Yariv , John, Wiley &Sons,Inc,1989、《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J.M. Senior,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85、《Integrated Optics》T.Tamir,Springer-Verlag,1982、 《Laser Electronics》Joseph T.Verdeyen,Prentice-Hall,1989
课程计划:通识
![课程计划:通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42ef2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a.png)
课程计划:通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一名优秀的现代人来说,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识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通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跨学科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等。
因此,通识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世界,进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
在设计通识课程时,应该注重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可以将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在社会科学领域,可以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运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在人文艺术领域,可以将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多样性。
此外,在通识课程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辨别真假、正确理解复杂信息;创造性思维则是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未知领域中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因此,通识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创新能力。
最后,通识课程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协作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通识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让他们能够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总之,通识课程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第三讲 从经验教师成为为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资料
![第三讲 从经验教师成为为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4c8f2590c69ec3d4bb7514.png)
(1)不断提高和更 新专业知识水平
A 一般教育、心理、中 外教育史的知识 B 主修学科的专业知识 C 一般教学论的知识 D 有关课程的知识 E 学科教育学的知识 F 学生心理特征、认知 特征的知识 G 教育发展相关的社会 的、经济的、文化的、 生态的知识
3、有能把“问题”变成“课题”;
4、知识储备不够; 5、不能很好利用身边的资源
(二)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有改革教育教学的意识和热情 有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有终身学习习惯和教学研究精神
掌握教学科研基本方法
研究型教师是个行动者。
(三)研究型教师的特征
2.3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 3.1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3.2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3.3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在职教师教育(中学)课程设置框架建议
(引自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 课程功能 指向
加深专业理解
主题/模块举例
当代教育思潮、教师专业伦理、学科教育新进展、儿童研究新进 展、学习科学新进展等;也可以选择哲学、人文、科技等研究领 域的一些相关专题。
第三讲 从经验教师成为 研究型教师的发展
讲授、讨论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叶澜《教师的角色与教师的发展新探》
教师:教育变革至关重要的因素
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级阶段。
003 第三讲 人的毕生发展
![003 第三讲 人的毕生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6b1fa91a37f111f1855b12.png)
6
1、发展及毕生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身体、心理及行 为等方面系统性地发生着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理解何为发展,时间的推移是关键,这往往与年龄 联系在一起;其次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变化; 系统性则是指变化是有序的,且顺序不可逆;同时, 发展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发展通常既指变化的过程, 也指变化的结果。
27
毕生生理发展的起点:有性生殖
通常情况下,人类正常的有性生殖过程开始于不同 性别个体之间的性行为。分别来自男女双方的生殖细 胞在女性体内结合,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发育为胚胎, 附着于母体子宫内形成胎儿,经过约四十周(280天) 左右妊娠期,胎儿经产道娩出,从而脱离母体成为新 的独立人类个体。
28
人类有性生殖的实质
怀孕、妊娠及出生过程(四)
第四周胚胎,已出现了头部和尾部的分化 分化更为明显的胚胎
36
怀孕、妊娠及出生过程(五)
第十至十二周胎儿,对声音已经做出反应 第十四周胎儿,主要器官形成,骨骼变硬
37
怀孕、妊娠及出生过程(六)
第十六周胎儿,母亲感到胎动,胎儿能够吞咽 第十八周胎儿,可通过超声波分辨胎儿的性别
在整个毕生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必然生活并成长 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发展即因此不免带有特定 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烙印。 当然,应该从广泛的角度来理解个人成长的社会历 史和文化条件。譬如,特定区域、人群和时代所具有 精神文明、物质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等等…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c0cacdf32cc58bd63186bddf.png)
课程名称 家庭教育学 教育思想史 教育管理学 学前教育论 中国房地产制度与政策 战后欧洲 战后日本 苏联、东欧的社会变迁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道德问题研究 现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 新闻采写 毛泽东经典著作翻译研究(英 汉互译、双语) 安全防范与现代生活 环境教育学 大学生职业素养 人文经典阅读 西方哲学史 现代西方哲学 小说的形成—文学叙事学导论 战后美国、欧洲与俄罗斯 孙子兵法 《论语》讲读 佛教典籍介绍与选读 文物精品赏析 国际人道法 现代家政学概论 安全与防灾学概论 发现《道德经》 发现《论语》 新文字学 文化与养生 当代成人教育概论 当代政治学理论与政府管理 江西旅游与攻略 网络营销 世界名校概览 体育锻炼与健康 运动与环境 音乐治疗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002077
002078 079 002080 002081
课程名称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世界旅游经济地理 现代西方哲学评介 当代西方经济学评介 社会学概论 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知识产权法
人口学 世贸组织法 公务员制度理论与实践
教育法 法律热点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 律师与社会 国际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应用伦理学 网络道德 价值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 WTO 与中国 现代市场经济学 道教文化 企业文化学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艺术 企业战略管理 大学生入党必修 创业教育导论 现代企业形象策划—CIS 导入 形象设计
课程名称 运动与健康减肥
体育欣赏 体适能与健康 《昭明文选》导读 西方社会学理论 海权时代的中国海军 民国教授风采 美国历史与文化 中外史学思想比较 台湾历史地理 印度电影研究 宗教与文化 母亲教育学 古希腊罗马神话鉴赏
申论 文化地理学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 成功学理论与实践 就业创业设计思维训练 文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培训 大学生团体辅导与素质拓展 建筑环境与风水 中国历代服饰 公民与法律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艺术传播概论 九型人格 中外经典动画赏析 互联网与国际关系 全球变化生态学 礼仪修养 “诗书礼乐美”概论 劳动权益保障 中国古陶瓷鉴赏 民族民间艺术赏析 欧洲历史文化名城概览 古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
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教学设计与开发探究
![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教学设计与开发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e52a6b0b1c59eef8c7b4d4.png)
科的广泛学习。在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 中,通识教育课程可 在一定程度 上解 决学生跨学科的广度 问题 。但是 由于理念和
认 识 上 的偏 差 , 目前 许 多 高 校 的 通 识 教 育 仍 存 在 这 样 那 样 的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诸如认为通识教育不如专业教育重要 、课程设置不够 规范、教学内容过分广而泛、教学方法单一、考试要求不严、 学生兴趣 不大等,使得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 扣。
然 而 , 高校 要 想 培 养 跨 学 科 跨 专 业 的 创 新 人 才 ,必 须 高 度 重
课程 教 学设计 的理论 基础 与模型
教学设计是课 堂教 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针对特 定的教
学 目标 ,以人类 学习和传 播理论为基础 ,有益于提高教学效
率 的人 力 和 非 人 力 资源 ,对 学 与 教 的全 过 程进 行 分 析 、设 计 、 开 发 、实 施 和 评 估 的 系 统方 法 。 [ ”8 ]
( 庆 工 商 大学 现 代 教 育技 术 中心 ,重 庆 4 0 6 ) 重 0 0 7
【 摘要 l教学设计是开发课程和指 导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 系统方法 。运用 A L 模型 ,融合多种学习理论 ,对非师范专 DD E 业 《 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进行 系统 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研 究,采用主题式教学 内容和团队式教学模式 ,设计与教学 目标和
“ 为什 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 出杰 出人才 ?” ( 钱学 森之问) ,原 因有很多,但其 中很重要 的原 因是我 国大学本科 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 。我 国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 ,学生在
进 校 时 就 选 择 了专 业 而 很 少 去 学 习专 业 外 的知 识 ,缺 乏跨 学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讲稿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b3c132f111f18583d05a15.png)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讲授纲要主讲:柳海民教授绪论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等教育学各二级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以阐明现、当代教育学原理领域的若干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意在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专业理论,拓宽理论视野,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有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8月29日)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落实到本课上来,我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唤起学习的兴趣提升人生道义品位激发创造的激情扩展专业知识容量(点、线、面)提高社会的责任感发展智慧和创造潜力要达到这们的目标,每一位学习者应力求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相长:师生之道读书:学问之道立志:求学之道贵在自我努力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共十四个专题,包括现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现代教育对象论教育功能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先行论教育投资论教育质量与效益论终身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改革教师论教育规律三、作业与考试本学期从目前算起还有15周左右。
这期间有两次作业,每次作业50分,总计100分。
作业要求:1、必须独立完成2、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资料翔实,见解独到,体现一定的学术训练(注释、参考文献)3、字数6000左右4、完成时间作业主题: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探讨(1)意义与必要性(2)现存问题(3)成因分析(4)质量与效益本体理论研究(5)改进对策2、提高高校教师素质问题研究(江总书记9、8讲话)(1)必要性与意义(2)现状与问题(年龄、性别、职称、学缘、师德、知识的可持续发展)(3)成因分析(4)改进对策(师德、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6)教师职业专业化四、参考文献1、《教育原理》,柳海民,东北师大2、《现代教育论》,黄济等,人民教育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西北师大4、《教育学文集》,瞿葆奎,人民教育5、《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网建议书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本书:《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1——6卷3、《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著4、《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文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6、《人论》卡西尔7、《教育原理》柳海民8、《现代教育论》黄济9、各种教育杂志:第一讲 现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定义与诠释架构(一)语源考察PedagogyEducation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pedagogue (教仆)。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420e714c5da50e2524d7f84.png)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1(注:H ——学时,W ——周)课程体系(一) 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课程类别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学分 课 内 学 时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授课 实 践 环 节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思政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2.5 40 0.5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 1.5 24 0.5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 2.5 40 0.5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 64 2 32 形势与政策 必修 1.5 36 军体类 军事理论 必修 0.5 8 军训 必修 3 3周 体育 必修 4 16 72 外语类 外语必修 12 192 计算机类 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 2 24 12 C 语言程序设计 选修 3 32 24 导论类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必修 2 32 综合素质类 综合素质类选修8128(二) 专业基础课程(57.5学分)课程类别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课 内 学 时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授课 实 践 环 节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自然科学类工科数学分析基础 必修 11 176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必修 3.5 56 8 概率与统计A必修 3 48 8复变函数 必修 2 32 积分变换与场论 必修 2 32大学物理 必修 6.5 104 大学物理实验 必修 2 4 48 普通化学B 必修 2 32 普通化学实验B 必修 0.5 12 工程技术类画法几何与制图C 必修 4 64 理论力学B 必修 4 64 材料力学B 必修 4 64 基础力学实验必修 1 24 电工技术B 必修 2 32 电子技术B 必修 2 32 电工学实验B (一) 必修 0.5 12 电工学实验B (二) 必修 0.5 12 工程热力学 必修 2 32 工程训练A必修55周(三)专业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50.5学分)课程名称课程属性课内学分 课内学时 课外 学分课外 学时授 课实 践 环 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实验上机实践设计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B 必修 3.5 50 6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B 必修 2 32 32 自动控制原理 B 必修 3 48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必修0.5 12振动与波动力学必修 3 48流体力学必修 3 48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必修 2.5 40航空航天材料工程必修 2 32航空航天推进系统必修 2.5 40飞行器人-机-环境工程必修 2.5 40计算方法必修 3 48实践环节飞行器模型设计与制作必修 4 4周认识实习必修 1 1周生产实习必修 3 3周毕业设计(论文)必修15 15周(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13学分)课程名称课程属性课内学分课内学时课外学分课外学时授课实践环节实验上机实践设计专业方向模块一空气动力学必修 3 48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必修 2 32 飞行器结构力学必修 2 32选修6学分飞行器结构学选修 2 32飞行器总体设计选修 2 32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选修 2 32复合材料力学选修 2 32气动弹性设计基础选修 2 32Matlab程序设计选修 2 32专业方向模块二空气动力学必修 3 48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必修 2 32 飞行器结构力学必修 2 32选修6学分飞行器结构学选修 2 32飞行器总体设计选修 2 32现代控制理论选修 2 32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选修 2 32航天员-航天器耦合系统分析选修 2 32 Matlab程序设计选修 2 32专业方向模块三空气动力学必修 3 48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必修 2 32 飞行器结构力学必修 2 32选修6学分飞行器结构学选修 2 32飞行器总体设计选修 2 32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基础选修 2 32有翼航空器推进原理选修 2 32气动弹性设计基础选修 2 32Matlab程序设计选修 2 3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3(五)个性课程(选修5学分)课程名称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课内学时课外 学分课外 学时授课 实 践 环 节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选修 3 48 自主选择课程选修232注:个性课程要求5学分。
现代教育学 靳玉乐 教案
![现代教育学 靳玉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b1a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5.png)
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重要理论。
2.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教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现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4.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重要理论。
2.教学难点: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教育学是什么吗?2.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讲解:现代教育学是指以现代教育实践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2)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3.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案例分析:分析各个阶段的重要教育学家及其理论。
4.现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讲解:现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评价论、教育管理论等。
(2)案例分析:分析各个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5.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2)案例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6.课堂小结(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现代教育学有了哪些认识?五、课后作业1.深入学习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重要理论。
2.举例说明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思考如何将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重要理论。
教学难点:现代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解析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NETS.T)2008年版
主要从5类20项去规定教师的教育技术行为:
• • • • •
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设计并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手段 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与学习的表率 提倡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并以身作则 注重专业成长与领导力培养
题目解析
标准框架
意识与态度
过程阶梯: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 新目标: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师应有的专业基础素质、 教学能力、教
学评价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标准框架
知识与技能
过程阶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新目标:教师应具有信息素质、信息加工、资源管理和评价能力
标准框架
应用与创新
过程阶梯:(三类人员要求有异同) 新目标:
• 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论证制度
• 形成丰富的、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育技术培训资源
标准框架
中小学教师人员划分及关系图示
教学人员
管理人员
技术支持人员
标准框架
标准的体系结构设计
标准框架
标准的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
社会责任 应用与创新
标准框架
标准体系
关于能力素质维度的划分,我们则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及我国专家 们的意见,将教育技术标准按照四个能力素质维度(“教育技术意识与 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来设计
项目背景
• 2004年9月,教育部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
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的意见》
(教师[2004]4号) • 2004年1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正在草拟的文件名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背景
特点:“能力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时间:2003年4月开始,历时不到两年 过程:经历了标准的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
应用与创新
科研与发展 合作与交流 公平利用 有效应用
应用与创新
评估与发展 合作与交流 公平利用 有效应用
社会责任
健康使用 规范行为
社会责任
安全使用 规范行为公平利用 有效应用重来自性的认识 应用意识社会责任
安全使用 规范行为
意识与态度
评价与反思 终身学习 管理人员教育技 术能力标准
决策与规划 组织与应用
– “意识与态度”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应用 意识、反思意识和终身学习等方面要求
– “知识与技能”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所应掌握的教育技术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 “应用与创新”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在应用教育技术的行为方 式及如何寻求进一步的创新与提高 – “社会责任”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应如何保证学生或教师良好 利用技术进行学习或教学等内容的要求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NETS.T)2008年版
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 提倡并支持创新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榜样 • 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探究并解决真实世界的实际 问题 • 促进学生使用协作性工具进行反思,以揭示和澄清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思考、设计以及创造性的过程 • 在现实或虚拟环境中,通过与学生、同事及他人的共同学习, 为学生树立知识协作建构的榜样
题目解析
导引出三大目标
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实施“校校通”工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题目解析
“能力标准”是我国关于教师培训的第一个标准
对象:中小学教师
目标:教育技术能力
形式:“标准”
题目解析
正在研制的有关教师的其它“标准” :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质量标准
重要性的认识 应用意识
重要性的认识 应用意识
意识与态度
评价与反思 终身学习 基本知识
意识与态度
评价与反思 终身学习 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基本技能 教 学 人 员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标 准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支持与管理
技 术 人 员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标 准
知识与技能
基本技能 设计与开发 应用与管理
题目解析
英国教师标准框架——英国教师网制定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种的8个阶段 从10个方面规范教师的教育技术行为:
开始阶段
入门阶段 学科带头人 合格教师 班主任 特级教师 教育巡视员 教育协调员
知识与理解 计划与设定期望 教学与管理 评价与评估 学生成就 与学生家长和更大团体的交流 个人绩效管理与发展 管理与开发人员和其他人员 资源管理 领导策略
题目解析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NETS.T)2000年版
1、主要从6类23项去规定教师的教 育技术行为: • • • • • • 技术的操作和概念 学习环境与过程的规划和设计 教学、学习与课程 评价与评估 教学效率和专业实践 社会、道德、法律及人文问题 2、教师能力特征描述的4个阶段
(差异体现在技术应用的程度)
相同-强调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强调使用的安全 性或健康性(执教者);强调教育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标准框架
不同类型教师的标准的内容
(教学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普通教师,即一般学科教师。 (管理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从事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 (技术人员版)适用对象为基础教育系统内从事技术支持的各类人员,包括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各级电化教育馆、各级教 育信息中心等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人员
• 一般准备 • 专业培养 • 学生实习 • 新教师第一年
题目解析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NETS.T)2000年版
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的规划和设计
• 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合适的学习机会,用来支持加强技术应用 的教学策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 在规划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时,利用当前关于技术应用于教与 学的研究成果 • 确定和定位技术资源,并对他们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 在学习活动的情境中,对技术资源的管理进行规划 • 在充分应用技术的环境下,制定管理学生学习的策略
题目解析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NETS.S)1998年版
1998年,美国制定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规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学 生的信息技术和行为规范标准,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独立 思考、正确决策和生活自立等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整个一生中的重要性。
基本知识
应用与创新
评估与发展 合作与交流
知识与技能
基本技能
意义解读
聚焦准确
将教育技术的重心、重点对准中小学教师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并分 别提出相同或相异的标准,以培训未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准确 。
范围广阔
从教育技术的意识到方法,过程到目标,课堂到课外,资源到利用 ,备课到应用,素养到沟通,学生到家长,设计到评估,范围广阔。
意义解读
目标前瞻
教育技术概念的采用,摒弃了一些混乱的概念,有利于教育技术 的健康发展,目标前瞻。
承前启后
能力标准充分关注了我国电化教育及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和现 实,充分肯定了电教队伍的价值和效能,承前启后。
留有余地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发展空间较大,未知领域广阔,因 此能力标准与所有的课程标准不一样,显得简洁而原则,留有余地。
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
第三讲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解读
题 目 解 析
标 准 框 架
项 目 背 景
意 义 解 读
题目解析
背景文件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教基[2000]33号)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作的通知》
(教基[2000]34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教基[2000]35号)
• 教学人员-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合作与交流 能力; •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的正确决策、保障支持、评价机制及合作与交流; • 技术支持人员-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方案规划、应用管理、效能评估、与 其它人员(执教者、管理者、学生、家长及专家)合作与交流
标准框架
社会责任
过程阶梯: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安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 新目标(三类人员要求有一定差异):
订、标准试验与进一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范围:由北师大、华南师大、西师大、中央电教馆等单位承担了《标
准》的具体研究工作。共有 40 余名专家、学者,近 20 个单位和机构参与 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试验: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标准使用的试验
项目背景
目标:
• 完成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任务 • 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