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靶向十六酸拉咪呋啶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抗乙肝病毒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靶向十六酸拉咪呋啶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抗乙肝病毒的研究王九平;白雪帆;张三奇;李谨革;张颖;张岩;薛克昌;顾宜;王平忠;骆抗先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03(11)2
【摘要】目的:探讨肝靶向十六酸拉咪呋啶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抗HBV的作用.方法:以半乳糖苷为载体,构建十六酸拉咪呋啶酯固体脂质纳米粒(PLN-LAGS),将其靶向导入2.2.15细胞,共同温育10d后,观察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将LAP-GSLN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RP-HPLC测定拉米呋定(lamivudine,LA)在血清、肝、肾、肺及脾中的分布,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多个时期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 和HBVDNA.结果:LAP-GSLN在肝脏中具有靶向性,LAP-GSLN组肝脏的含药量为LA组的3.3倍;导向后4d出现对HBV-DNA的抑制,在药物浓度10.0mg/L时LAP-GSLN组HBVDNA<1.11×107拷贝/L,而单纯LA组则为5.06×109拷贝
/L;6d出现对HBsAg,HBeAg抑制,在药物浓度0.01mg/L时,LAP-GSLN,LA组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52.9%,53.9%;32.2%,31.1%;在药物浓度10.0mg/L 时,LAP-GSLN,LA组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67.2%,69.0%;45.1%,41.0%.未发现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小剂量半乳糖介导十六酸拉米呋定脂质纳米粒能快速有效的抑制HBV抗原表达和DNA复制.
【总页数】4页(P191-194)
【关键词】肝靶向十六酸拉咪呋啶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乙型肝炎;治疗;疗效
【作者】王九平;白雪帆;张三奇;李谨革;张颖;张岩;薛克昌;顾宜;王平忠;骆抗先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传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R978.7
【相关文献】
1.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J], 张喜武;李永吉;方建;窦金金
2.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肝靶向研究 [J], 薛克昌;张三奇;顾宜;蒋永培
3.乳糖化多聚赖氨酸拉咪呋啶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研究 [J], 孔令斌;杨景玉;孙志
4.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J], 薛克昌;顾宜;张三奇;蒋永培;吴道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