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四个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价值观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中小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针对性地制定计划,通过宣传教育、课堂教学等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及社区的公益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同时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
中小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走访博物馆、参观纪念馆、参加文化节庆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深化其对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应该注重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正确认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比如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人物事迹进行阐释、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价值,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世界视野的新时代好公民。
四、加强家校合作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实施德育工作方案时,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活动,与学校一道为学生的德育成长贡献力量。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沙龙、家长学习班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协同共育,将孩子的德育成长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和社会支持体系之中,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计划和策略,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建设,让学生在新时代下成为精神面貌全新且突出德育品质的中华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