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逆流勇进 9《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
寂静的山岭震撼苍穹
教学目标:
1、了解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的背景,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感受军人在困境中逆流勇进的勇气的英雄气概,培养自己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教学设计:
1、作者:朱苏进,1953年生,当代作家。

20世纪90年代,他以一系列军旅小说成名文坛,作品有《射天狼》、《接近于无限透明》、《醉太平》等,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刻画了新一代军旅人物的光荣与梦想、无奈与痛楚、军人生命本色的光辉及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等,极富艺术的个性,90年代,朱苏进初涉影视创作,第一部创作的剧本就是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

2013年12月2日,“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品牌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发布,朱苏进以1400万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编剧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发广泛关注。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冷的冬,热的雪: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一书的序言。

朱苏进在序言中说:“共和国今天的辉煌,相当部分出自那个冬天刘邓大军承受的苦难。

但他们又不仅是苦难,也是今人的财富”。

3、字词
酩()酊()苍穹()浩瀚()偃()旗息鼓
淤()泥憧()憬()喟()然
深不可测:深的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战鼓。

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现多指停止战斗或者停止批评攻击。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议论抒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苦经历感天动地。

第二部分(2)-(6):具体叙述刘邓大军所经历的苦难。

第三部分(7)-(9):照应开头,升华主旨。

含义深刻,引人深思。

(1)、三个不准,三个枪毙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表现了刘邓大军军纪严明,而这,又是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2)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a.叙事与议论相结合
b.对比中凸显苦难
(3)如何理解第五段中“枪毙”违反群众纪律的战斗英雄?
a.革命军也不是一团和气,与老百姓毫无矛盾。

在极其恶劣的战斗环境中,战士也暴露了自身的自私、怯懦、脆弱的人性弱点,这是很正常的。

b.为严明军纪,拯救队伍,这些战斗英雄也是部队付出的惨痛代价,正因为有严明的军纪,军队才能屹立不倒。

c.在那艰苦的环境中,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心灵,精神上的痛苦。

(4)进入大别山区的部队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苦雨、瘴湿、惊慌逃避的百姓、愕然不懂的方言、腐烂如缕的军装、皮开肉绽的赤裸双足、毒虫、莫名的伤病、加倍凶狠的敌人等。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这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他们克服严酷的环境和凶狠的敌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挺进大别山,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们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艰苦奋战也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且战士们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坚持。

(6)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所经历的磨难,赞扬了刘邓大军在严酷的环境中屹立不倒的坚强意志,点明了刘邓大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作用。

5、读后感悟:
a、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好好珍惜。

b、刘邓大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之苦难,在逆流中勇进,终铸辉煌。

我们也要培养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品质。

6、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