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
葛慎光;张丛丛;万夫伟;葛磊;于京华;袁碧贞
【摘要】在pH5.0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痕量铜具有明显催化高碘酸钾氧化3-间氯基苯基-5-(4'-甲基-2'-磺酸酸基苯偶氮)若丹宁的作用,由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λes和λem)分别为310 nm和404 nm.通过实验测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65.06 kJ/mol,反应速率常数为0.47/s,线性范围为0.45~12.0μg/L,检出限为1.5×10-7g/L.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显著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应用于喷泉水、人工湖水和管网水中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5%,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的结果相符.
【期刊名称】《冶金分析》
【年(卷),期】2010(030)005
【总页数】5页(P49-53)
【关键词】铜;催化动力学荧光法;3-间氯基苯基-5-(4'-甲基-2'-磺酸酸基苯偶氮)若丹宁;巯基葡聚糖凝胶
【作者】葛慎光;张丛丛;万夫伟;葛磊;于京华;袁碧贞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1
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人和动物都需要铜创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铜缺乏时发生贫血。

因此,测定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水中痕量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用
于痕量铜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光度法[2-4]、原子吸收光谱法[5,6]及电化学法[7,8]等。

光度法是一种广泛用于测定微量组分的方法,但分析含量较低的痕量组分时灵敏度
不够,相对误差较大;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但使用费用较高,预备工作繁琐且费时;电化学方法应用较广泛,但对于痕量组分的测定,稳定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荧光分析法进行金属离子的测定时,常采用形成荧光络合物的方法进行。

本实验采
用了催化荧光动力学方法进行测定,不是直接对被测物进行测定,而是经过“化学放大”后测定。

该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但选择性受到限制。

采用性能优于巯基棉的
巯基葡聚糖凝胶[9-10]对铜与共存离子进行分离,同时富集铜,达到了良好的分离富
集效果,显著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LS55型荧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p HS-3C精密p 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SYZ-550型石英亚沸高纯水蒸馏器(江苏金坛医疗器械厂);超级恒温水浴(江苏省金坛市
医疗仪器厂)。

铜标准储备溶液:1.0 mg/mL,称取1.000 0 g金属铜置于400 mL烧瓶中,加入20 mL硝酸(1+1)溶解,在沙浴加热蒸至近干,然后加入10 mL硝酸,小心蒸至冒三氧化
硫白烟,冷却后加水使全部盐类溶解,冷却,移入1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铜标准工作溶液:0.1μg/L,用铜标准储备溶液逐一稀释而得;3-间氯基苯基-5-(4′-甲
基-2′-磺酸酸基苯偶氮)若丹宁(M3ClRASP)[11]溶液:2.0×10-5mol/L,先配制
浓度为2.0×10-4mol/L乙醇溶液,然后再用二次去离子水稀释而成;邻苯二甲酸氢
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BS);p H 5.0;氧化剂(KIO4)溶液:2.0 ×10-3mol/L。

巯基葡聚糖凝胶的制备和吸附柱的安装见文献[9]。

所用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以上,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1.2 实验方法
取一定量Cu2+标准工作溶液于10 mL具塞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0 mL 2.0×10-3mol/L高碘酸钾溶液,2.0 mL p H 5.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1.0 mL 2.0×10-5mol/L的M3ClRASP溶液,稀释至约8 mL。

在沸水浴中加热16 min,取出迅速流水冷却5 min,用水稀释至刻度。

在荧光光度计上,于
λex/λem=310 nm/ 404 nm(Slit=10/5)处分别测量非催化溶液的荧光强度 F0和催化溶液的荧光强度 F,并计算荧光生成值ΔF=F-F0。

2.1 荧光光谱
按照实验方法配制溶液,在荧光光度计上绘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曲线,见图 1。

M3ClRASP荧光强度较小,最大强度值的波长在302 nm/377 nm处;在加入氧化剂和缓冲溶液后,荧光强度有很大的增加,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λex/λem=310
nm/404 nm处有最大的荧光强度值,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红移。


M3ClRASPKIO4-缓冲溶液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Cu2+,荧光强度增强,且荧光强度的增强与Cu2+的浓度成正比。

2.2 酸度的影响
体系受酸度的影响较大,酸性太强或太弱均使得荧光强度下降,且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M3ClRASP试剂在一定的酸性环境中存在以下的平衡[12-13]:
当p H<4.0和p H>6.0时,M3ClRASP及其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小而且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蓝移。

从以上两个反应式可以看出,当体系的酸性太强
时,M3ClRASP不易发生酮式与烯醇式互变,这时分子的共轭程度不好,共平面性也不好,因此荧光强度值不大;而酸度太弱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偶氮若丹宁分子内
不易形成氢键,而与水分子共同形成分子间氢键,产生带水的大环,导致了激发和发射波长的蓝移。

实验分别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体系、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缓冲体系、酒石酸-酒石酸钠体系中进行。

在2.0 mL p H 5.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体系荧光生成值最大且稳定。

2.3 试剂用量的影响
在氧化剂 H2O2、KMnO4、KIO4、KIO3中,使用1.0 mL的 KIO4效果好,荧光强度值大且稳定。

增加 KIO4的用量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但用量过大时,非催化溶液的反应速度也加快,使得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

当2.0×10-5mol/L M3ClRASP 溶液的用量在0.8~1.2 mL之间时,荧光强度值变化比较平稳,最佳用量为1.0 mL。

2.4 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低于80℃时反应缓慢,高于80℃时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加快。

研究了80~100℃之间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不断加快,ΔF也随之增加。

实验选用沸水加热。

以lnΔF~1 000/T作图,线性回归方程为 -lnΔF=19.85×103/T-59.00,相关系数 r=0.990 4,本反应的活化能Ea=19.85× 8.314=165.06 kJ/mol。

反应在初始阶段时ΔF~t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回归方程:ΔF=28.02t(min)-35.17,其相关系数 r=0.988 2,反应速率常数k=ΔF/t =0.47/s,说明反应属于准零级反应。

在15~22 min时溶液的荧光值ΔF趋于稳定,当加热时间超过22 min后,溶液的荧光值ΔF开始降低。

选择于沸水浴中加热16 min,反应进行完全后,在室温下放置,至少可以稳定存在10 h。

2.5 校准曲线
M3ClRASP催化荧光法测定Cu2+的线性范围为0.45~12.0μg/L,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 =-14.35+34.43ρ(μg/L),相关系数为 r= 0.992 2。

在最佳条件下进行11次
非催化溶液的测定,标准偏差为2.84,相对标准偏差为3.14%。

根据IUPAC规定计
算检出限,得到测定Cu2+的检出限为1.5×10-7g/L。

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在5μg/L Cu2+浓度下,当相对误差小于± 5%时,大量 K+、Na+、NH4+、F-、Cl-、NO3-对测定不存在干扰,其他离子在分离前后允许存在量(倍数)见表1。

Au(Ⅲ),Ag+,Pt2+和 Hg2+等离子干扰严重。

试液通过巯基葡聚糖凝胶柱后,采用
p H 1.00的缓冲溶液进行洗脱,只有Cu2+,Sn(Ⅳ)和 Hg2+被吸附,而常见的共存离子Pb2+,Zn2+, Co2+,Ni2+,Mn2+,Ca2+,Mg2+,Au(Ⅲ),Ag+, Pt2+,Cd2+等不被吸附,从而消除了Au(Ⅲ), Ag+,Pt2+,Cd2+离子的干扰。

当采用 4 mol/L HCl进行洗脱时,Sn(Ⅳ)被洗脱下来,弃掉该洗脱液,再用6 mol/L HCl将Cu2+洗脱下来用于测定,此时 Hg2+仍留在吸附柱上,不干扰铜的测定,从而达到分离干扰离子和富集
Cu2+的目的。

另外,还进行了SDG对铜吸附回收试验,15次测定结果表明,铜的回
收率在96.8%~104%之间,说明所选择的吸附和洗脱酸度较为合适。

移取喷泉水、人工湖水和管网水水样,加入适量HCl(1+1)酸化,加热煮沸,冷却后将
样品溶液分次移入分液漏斗中,流速控制在5 mL/min,经巯基葡聚糖凝胶吸附柱分
离富集 Cu2+后,用3 mL 4.0 mol/L HCl将Sn(Ⅳ)等其他离子一并洗脱,弃掉洗脱液,最后用3 mL 6 mol/L HCl分2次洗脱于10 mL的比色管中,调整溶液至p H 3左右,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见表2。

本法也可用于茶叶、小麦粉、大米粉中铜的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
回收率在95%~103%间。

【相关文献】
[1]Tapiero H,Townsend D M,Tew K D.Trace elements in human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Copper [J].Biomedecine&Pharmacotherapy,2003,57(9): 386-398.
[2]Shinsuke Ohno,Norio Teshima,Heng Zhang,et al. Utilization of activating and masking effects by ligands for highly selective catalytic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and iron in natural waters [J].Talanta,2003,60(6):1177-1185.
[3]Junwei Di,Ying Wu,Yun Ma.A novel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tracecopperbased on charge transfer complex[J].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05,61(5):937-941.
[4]钟国秀,黄清华,晏高华.苦胺酸偶氮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铜[J].冶金分析,2008,28(5): 72-74.
[5]Raquel Alonso Bugallo,Susana Río Segade,Esperanza Fernández Góparison of slurry sampling and microwave-assisted digestion for calcium,magnesium,iron,copper and zinc determination in fish tissue samples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J].Talanta,2007,72(1):60-65.
[6]Afzali D,Mostafavi A,Taher M A,et al.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copper after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nto TDMBAC-treated analcime pyrocatecholimmobilized[J].Talanta,2007,71(2):971-975. [7]Gholivand M B,Romiani A A.Application of adsorptive stripping voltammetry to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ismuth and copper in the presence of nuclear fast
red[J].Anal.Chim.Acta,2006,571(1): 99-104.
[8]周长利,郑玉欣,陈洪伟,等.新型超支化聚合物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应用[J].分析化学,2009,37 (1):111-114.
[9]魏琴,杜斌,吴丹,等.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微乳液增敏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痕量铜[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5):772-775.
[10]于京华,葛慎光,戴平,等.巯基葡聚糖分离富集催化动力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镉[J].分析化学, 2008,36(4):549-554.
[11]朱元娜.新型磺酸基苯偶氮若丹宁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析性能的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 2007.
[12]于京华.若丹宁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荧光特性及其量子化学的研究[D].兰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
[13]Jinghua Yu,Ping Dai,Shen-guang Ge,et al.Catalytic dynamic spectrofluorimetry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ntimony using new type arsenoxylphenylazo
rhodanine[J].Spectrochimica Acta:Part A,2009. 72:1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