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给学生美美的言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识字,服务言语。

如:编儿歌识字、猜字谜识字、搞游戏识字、设情景识字、讲故事识字、读口诀识字、抓规律识字、展形象识字、搞竞赛识字等等。

字义是识字的中心环节,字义教学应该注重“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词汇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复习巩固,减少遗忘,抓好书写,力求美观。

只有抓好识字教学,学生掌握言语才有一定的基础。

2.抓听说,促进言语。

为了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可将听说训练与思维的速度,与记忆、理解、联想等能力结合起来。

可采用读后回答、听词联想、仿句说话、对白续说、观察描述、听话辨析、选择作答、听文概括等方法。

在听说中要注意学生言语素质的提高,个性言语的体现,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品质。

3.抓想像,还原言语。

叶圣陶先生在《文字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鉴赏文字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从文字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否则“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自能形成敏锐地从文字符号中感知形象的能力,并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

特别是在文章的“空白”处、言语的概述处、言语的形象处和教学的结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透过感受结合文字进行大胆的想像,并用个性的言语外化出来。

4.抓多读,丰富言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要注意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

如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

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明日又去一重,观得一重。

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论为学》),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言语能力得到发展。

5.抓品味,感悟言语。

品味语言,不是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如什么词性,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手法,什么表达方法等等一些静态的、解肢式的烦琐的分析,而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指出文章用语行文的精妙,在特定的语境中,着重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等。

6.抓模仿,学习言语。

教师要以教材的语言为本,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运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因为模仿是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人才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从它与创造的关系看,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

如:句型模仿运用,像《桂林山水》写山、水两段的排比句和顶真句的模仿运用;段落模仿运用,像《伟大的友谊》过渡段构段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关系的构段方法等等模仿运用;篇章模仿运用,像《忆铁人》的概括和具体结合写人的方法,《秋游景山》的按游踪抓特点的写景方法等等模仿运用。

7.抓转换,活化言语。

语言转换首先应该是语言材料的转换。

纯粹的语言形式的转换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语言形式的转换应该与语言材料的转换同步,让课文中情和言在转换中和谐共振,比翼齐飞。

如:转换文本的文体,像古诗转换成记叙文,说明文转换成记叙文或童话等,转换文本的人物、转换文本的情景、转换文本的地点、转换文本的顺序等等。

8.抓规律,发展言语。

通过课文学习、课外延伸、运用实践等,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逐渐领悟、抓住言语规律,学习动态的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技巧,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使人文和工具和谐共振的语言运用和表现,学习个人对语言的“人”“文”合璧的选择和实现行为,最终在真情、挚爱、童趣、明理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