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新都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都调查队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05亿元,增长13.3%(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90.87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2.26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5%、73.2%和25.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9.7和3.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5.0︰63.8︰31.2。

图1:2007年-2012年新都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4.92亿元,增长15.1%,占GDP的比重为6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3.0%。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价格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烟酒及用品上涨3.4%,衣着类上涨11.6%,交通与通信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0.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54亿元,增长5.8%。

其中种植业17.70亿元,增长9.8%;畜牧业实现产值16.90亿元,下降6.9%。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4.5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2万亩,减少0.6万亩。

粮食产量20.8万吨,比上年增加0.6万吨,其中小麦11.6万亩,产量3.9万吨;稻谷28.1万亩,产量15.6万吨。

油菜13.2万亩,产量2.1万吨。

蔬菜13.1万亩,产量29.9万吨。

水果产量2.0万吨。

绿色食品新都柚基地面积达0.4万亩,产量0.6万吨。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本稳定(见表1)。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
粮食万吨20.8 2.6
油料万吨 2.1 7.0
肉类万吨 4.7 -6.8
#猪肉万吨 2.9 -9.1
禽肉万吨 1.7 -2.3
牛奶万吨 2.1 -5.5
禽蛋万吨 2.2 -9.2
蔬菜万吨29.9 7.1
水果万吨 2.0 14.8
水产品万吨 0.3 -3.0
生猪出栏万头42.8 -8.9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6.2万千瓦,小麦机播3.1万亩,机械化插秧3.3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0%。

全区现有设施农业面积3.1万亩,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05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260.40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3.84亿元,增长14.2%。

工业集中度达79.0%,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4 %。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见表2)。

表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大输液万瓶袋97707 4.76
汽车辆16784 30.32
啤酒千升293246 11.89
碳酸饮料吨301994 -11.87
家具件230570 -2.70
铝材吨18481 -32.32
电热水器台55280 -12.81
金属切削工具万件2847 -35.30
电子元件万只34760 -14.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5.70亿元,实现利润47.59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52.1 %,总资产贡献率达13.6 %。

企业亏损面为8.4 %。

全年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食品及饮料业、医药行业、家具行业五大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6.50亿元,增长14.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9%(见图2)。

2012年园区(工业区、家具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9个,增长3.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4.6%。

2012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4.37亿元。

图2:2012年新都规模以上工业主导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47亿元,增长16.6%。

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51.40亿元,竣工产值108.60亿元;施工面积1099.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4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2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0.09亿元,增长20.0%(见图3)。

民间投资完成290.17亿元,增长7.1%。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61.99亿元。

图3:2007-2012年新都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长速度
分产业看,一产业完成投资1.20亿元,比上年下降41.1%;二产业完成投资94.59亿元,增长30.6%;三产业完成投资274.30亿元,增长17.2%。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完成投资 23.68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9.00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86.67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 7.92亿元。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54.62亿元,增长17.9%,其中建安投资128.60亿元,增长13.1%。

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03.7万平方米,增长2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5.3万平方米,增长20.7%。

五、国内贸易、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2亿元,增长12.3%。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9.02亿元,增长11.7%;乡村实现零售额3.40亿元,增长30.5%。

从行业特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9亿元,增长15.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67亿元,增长10.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7.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51亿元,增长17.3%。

全区内资到位资金206.62亿元,增长24.5%;实际使用外资17473万美元。

实现出口总额28543万美元,增长11.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年末公路里程达107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9公里。

境内铁路营运里程50公里。

新改建通乡油路(水泥路)5.3公里、通村公路32公里;启动新都客运枢纽站建设,现已完成70%地下室基坑工程。

全年公路货运量7383.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410422.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1.0%和31.9%;公路客运量达5486.7万人,客运周转量达81039.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0.1%和28.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977.8万元,增长36.6%。

电信业务总量8.51亿元,增长13.5%。

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17.7万户,增长9.9%;移动电话用户118.7万户,增长8.1%。

国际互联网用户73.4万户。

2012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52 .0万人次,增长29.1%;实现旅游收入12.00亿元,增长25.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6.55亿元,增长-3.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67亿元,增长10.9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共实现税收收入29.28亿元,增长19.99%。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99亿元,增长2.55%。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9.30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各项贷款余额为228.46亿元,比年初增长21.9%;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7.40亿元,增长24.6%。

全年保费收入57784.9万元,增长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063.6万元,增长16.4%;人身险保费收入36721.3万元,增长6.5%。

各类保险赔偿、赔付支出9389.6万元,比上年减少6.4%。

其中财产险赔付8026.5万元,比上年减少
8.0%;人寿险赔付136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8项,市级18项;获专项资金支持1974万元。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企业总数达到31家。

全年共申请专利5082件,增长27.7%,其中发明385件。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48所,其中:幼儿园175所,普通小学30所,普通中学39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3所。

在校学生179149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49762人,初中25868人,高中13780人,职高5910人,本、专科及研究生54741人;专任教师9069人。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有卫生机构427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共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

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401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共3542张。

全区共有执业医师1446人,执业助理医师210人,注册护士1736人。

2012年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现有馆藏图书74.02万册),博物馆1个,川剧团1个,电影公司1个,体育中心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13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54个,农家书屋254个。

全年区级开展各类文艺演出126场,其中“快乐周末,百姓舞台”演出54场,观众达30万人次。

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制作节目各1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全区有体育场地553个,公共体育设施101.2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212条,增加60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5890万人次。

十、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铺装道路长度251.7公里,铺装道路面积755.0万平方米。

全区建成区面积33.8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

年末公交线路达47条。

全年新开公交线路1条,延伸2条,调整优化3条,客运班车线新增3条。

本区域内通客运班车里程1090公里,比上年增加30公里;年末营运客车606辆,出租汽车205辆。

全年自来水管道长度达610公里,增长8.9%,自来水供水总量达4071万立方米,增长9.7%,城区用水普及率达95%。

新繁、斑竹园、马家、泰兴、新民、清流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投运。

目前,我区已形成污水处理总能力11.28万吨/天,已建成污水管网314公里,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区户籍人口69.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8.56万人,城镇化率达58.4%。

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6元,增长15.1%(见图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87元,增长14.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56元,增长13.5%(见图5)。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72亿元,比年初增长16.0%。

图4:2007-2012年新都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5:2007-2012年新都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个,拥有床位1367张,年末在院总人数854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7918人,其中城镇1715人,农村6203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26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2482.6万元,增长28.1%。

年末职业介绍机构14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1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万人,
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3.9万人。

全年发生立案交通事故51次,比上年下降5.6%;事故造成损失折款44.3万元,增加5.2%。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新都统计年鉴—2012》为准。

2、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4、保险资料来源于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支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都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支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