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勘测和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维护 (2)线路应避开城镇、车站、机场、桥梁、重要仓库、射击场、高大建
筑、果树林等地方,尽量避免往返跨越河流、铁(公)路、输电线 及其它通信线路。 (3)山地、丘陵地带,线路应过鞍部,走山腰,避开风口和洪水道,遇 有悬崖、深沟及坡度过大地段尽量绕过。森林地区,线路应在稀疏 林区或沿林间道路通过。 (4)森林地区,线路应在稀疏林区或林间道路通过。
(9)
(0) (12)
5m 4m
直角的作法
P
50m
50m
(4)
A (邻杆)
M
标准角深
B (邻杆)
P 5m A ′ 1m
M′
5m B′
A
M
B
E
5m
P
5m
E
1.15m
Pθ
α 1.15m
F
A B
A
P
C
E
G
H
F D
转角角度的测量
•(只适应θ <30°的情形)
双转角杆的测量方法
三、 线路测量
1、线路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勘察结果,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定线、定位,确定杆高、杆上设备和 稳固装置。它是线路设计及施 工的依据。
2、测量方法: 1 )直线测量:(实际中还有平行测量,如遇障碍用辅助 标杆法) 2 )直角测量;(运用勾股定理) 3 )角深测量:(转角杆内角深度称为角深。测量胸深的 目的是:为了确立角杆的加强装置)A、内角测量法; B、对顶角测量法;C、补角测量法;D双转角测量。
4 )拉线及撑杆测量:(拉线和撑杆是线路的稳固装置) 拉线的分类:有角杆、顶头(终端)、双方、三方、四方、
高桩、V字和多层拉线等多种。(撑杆是拉线的补充) A、拉距:拉线地锚出土处至电杆根部的距离。 B、拉高:杆上拉线的固定处与地面垂直距离。 C、距高比的要求:拉距和拉高一般应该相等;在受地形限制时 ,角杆、双方、三方、四方的拉距不得大于拉高的四分之一
3、设计内容;
1 )设计说明:概括地介绍线路设计规格、内容及相关施工的各项要求, 以说明线路的特点和全貌,并以此进行 施工准备。其内容 包括 A、线路工程的地位、作用及发展;B、设计 依据;C、沿线交通及 地形概况;D、工程技术规格要求;E、路由的特点及选 定路由的依 据;F、及施工规范不同的设计规格的说明 ;G、施工程序与方法以 及其它 有关问题。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与电力线交越,电力线在上时,交越部分钢绞线上应用塑管包封保护
2 )避雷线的隔装数:一般应按地区的气候来决定。雷雨多的地区每隔
五根电杆装设一条直通避雷线;雷雨少的地区每隔十根电杆装设一 条。 3 )避雷线装设的方法:用4.0mm铁线沿电杆拉直,在距杆梢的10cm
处用扎线捆第一道(每道 三圈),然后每隔30cm用扎线捆一道, 直到杆根。(在装有拉线的电杆上,避雷线可接通拉线入地) 4 )避雷线埋深:及终端、跨越及12M以上的高杆,入地不得小于1M , 并向侧方延伸(见避雷线延伸长度表),如延伸有困难,可将避 雷线下端编成网形,埋深1M以上。 5、测量的要求: 1 )测量时,应按勘察资料,安全、稳固、节约的原则进行。定线、 定位必须合理,杆上稳固装置应根据实地情况妥善处理。 2 )线路尽量取捷径、直线,减少角杆。角深在15米以上(水泥杆在 10米以上)时,应设两根以上转角杆,一般情况下禁止作反转角。 3 )线路通过或跨越山谷、河流、铁路、公路、建筑物、输电线和 通信线路时,应减少跨距,跨越角不得小于45度,最好为90度。 4 )每日工作前后,应整理资料,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
BC BA
L
LA A
标杆目测法
避雷线延伸长度表
延伸
土
长度
沼
黑粘
砂质 砂
湿
湿度 含石质
泽
粘土
沙土 土
米
地
土土
土
沙
质
电杆种类
终端杆、跨越、12M以上的高杆、 1
1
1.5
2
5
6
7
8
和高压线(1 千伏以上)交越的电 2 杆
3
4
5
9
15
25
*在及高压电力线交叉或平行的电杆上,避雷线距地面2M处,应留5空隙 即开口避 雷线
;最小不得小于四分之三;终端杆和飞线杆的顶头、顺方拉
线的距高比不得小于一;高桩拉线的距高比,应根据道路 的
宽窄及隔距确定,副拉线的距高比徉不小于二分之一;撑杆
的距高比通常为0.6。 D、角杆拉线测量法:角杆拉线位于线条张力的反侧的角平分线
上。
顶头(终端)拉线测量法:根据拉高规定,在线路张力的反侧,沿线路直线量出拉距就是拉线的位置。
(5)跨越河流,线路应避开渡口,选在河道稳定,河面窄,两岸地势高、 土质硬的地点。
(6)线路沿铁路、公路平行架设时,应保持500米以上隔距。及输电线、与 其它通信线路平行架设时要符合隔距。
4、勘察时应该收集下列资料: (1)沿线气象地理情况:最高、最低温度,风速、风向,雨季及结冰月份;
吊线结冰情况及地面积雪厚度,最高水位,沿线地形,村镇大小等。 划分负荷区标准:轻、 中、重、超重四种。 (2)沿线交通情况:运输站的位置,主要的运输工具,运输单价,道路情 况及预计屯料地点。 (3)沿线居民情况、风俗习惯,有无流行病,生活物质供应,预计住宿地 点等 (4)勘察路由时,遇有涉及其它单位的问题,要注意与其协商,重大问题 应签订协议。 (5)新建线路应绘制线路示意图,标明沿线两侧200米左右的地形、地物 和规划中的建筑及通信线路的位置。 (6)勘察旧线路时,应根据资料和维护单位提供的资料,沿线核对,如有 与现实不符,应以实地调查为准 (7)勘察完毕后,应将沿线所收集的资料反复比较,综合分析,研究整理, 选定最佳路由,写出勘察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D
6m
6m
P A
E (0)
B F
(12)
C
B
D
5m
5m
(0)
3m
3m
(10)
E
A
F
C
5m
5m
G
拉线方向测定
双方拉线方向测定
E (3)
(0)
D
A
3m
(6)
G
C
F (3)
双方拉线方向测定
拉 高
拉
拉高
高
拉
拉
高
高
拉线拉高的计量示意图
p
拉
C
高拉
A
距
B
p
拉
E高
D
原拉
(0)
高
F
D
E
A (7)
起伏不平地区拉线出土点示意图
线路勘测和设计讲解
一、 线路勘察
1、线路勘察的原则:必须根据上级意图、技术要求及节约进行。 2、线路勘察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线路等级,初步选定路由,约估全线
里程,了解沿途情况;对加挂、改移线路则是调查原有杆线状况, 初步选定改移路线,登记有关资料,以便测量和编制设计。(在任 务紧迫、时间仓促时,也可边勘察 、边测量、边施工) 3、对线路路由的要求: (1)选择的路由必须符合稳固和近、直、平的要求,要便于架设也要便
二、 线路设计
1、设计目的:是提出整个架空线路所需要的经费数字、器材数量、规 格程式和技术 要求,为施工提供依据。
2、设计原则: 光缆通信线路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并符合相关标准。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及其分布的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当前设备技术水平,经过考虑选择最佳路由和局站设置、传输体制和传输速率以及光纤、 光缆和光端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以使系统的实施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1) 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 2)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能够满足施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 3) 设计中所采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遵从投资少见效快,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 5) 及国家传输线路的长远规划以及中、远期通信容量的发展要求一致。 6) 应贯彻通信建设的有关规范,并考虑各种通信之间的关系。
4、避雷线的装设:是一种保安装置 1 )下列电杆应装设避雷设备:终端杆、跨越杆、与千伏以上电
力线路交越的电杆、装有特殊设备或拉线的电杆,均应装设
避雷线。
线路方向
长杆档 F
C
A
DB
三方拉线测量法
D
A
E B
角杆
F C
角杆拉线测量法
H 余数
2米
BE D C
A
日光射影法
LA=BA/BC*EF
E
D
EF
F
B
2 )设计图表:A、工程概要;B、线路示意图;C、特殊装置图;D、新 器材设计图、E、器材分屯表;F、测量登记表。
3 )器材预算: 4 )经费预算:A、器材费;B、运输费;C、施工费;D、民工费;
E、赔偿费; 5 )各种附件:包括同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 6 )器材分屯:有大分屯和小分屯;
(线路设计与工程预算,应上报三份,一份作为上级备案,一份上送 器材部门配料,一份审批后退回施工单位,作为组织计划、施工和 工程决算的依据)。
上坡地段拉线出土点的确定
p
拉 高
A
拉线出 45° 土D点
拉线洞 E位置
拉
拉线洞
距
深
S
A
D
C
B
F
E
BC=α·CD
拉线洞位置的确定
河宽测量法之一
B
E
A
D
F
C
河宽测量法之二
B
D′
D
A
C
E
河宽测量法之三
D L
c E
B
C
A′ hA
A
主吊 线
拉线
副吊 线
跨越 杆
拉线
高度测量法之一
长杆档架空光缆敷设简图
E、双方(抗风)、四方(防凌)拉线测量法:按直线测量法。 F、三方拉测量法:有一条拉线必须在张力的反侧。 G、H杆拉线的测量 :(略) H、坡度及坡度变更值的测量:(略) I、拉线地锚洞的位置测量:将拉线标桩位置自拉线出土处向外
负 荷区 (线路类型)
轻型 中型 重型 超重型
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冰凌厚度 b (毫米)
霜凌厚度 (毫米)
风速(米/秒) 导线无 导线复 冰霜时 冰时
B≤5
20
25
B≤10
20
B≤15
b≤20
温度(℃) 最高 导线复 最低 冰时
15 15 15 15 ±40
-5℃
注:划分负荷荀 ,一、二级线路根据线路通过地区十年重复一次的对线路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来确定;三级 的则以五年来确定。
移,外移长度等于地锚的埋深。
5 )高度的测量: 6 )日光影射法(标杆长度长内乘以移动的次数加余数); 7 )标杆目测法:* 8 )河宽测量:*;* 3、下列电杆应装设固根横木:角杆、终端、长杆档、双方拉、顶 档杆、吊档杆(应装设单横木);
三方、四方拉线杆和土质松软或经常积有泥水及沼泽淤泥地区
的电杆应设十字横木。
筑、果树林等地方,尽量避免往返跨越河流、铁(公)路、输电线 及其它通信线路。 (3)山地、丘陵地带,线路应过鞍部,走山腰,避开风口和洪水道,遇 有悬崖、深沟及坡度过大地段尽量绕过。森林地区,线路应在稀疏 林区或沿林间道路通过。 (4)森林地区,线路应在稀疏林区或林间道路通过。
(9)
(0) (12)
5m 4m
直角的作法
P
50m
50m
(4)
A (邻杆)
M
标准角深
B (邻杆)
P 5m A ′ 1m
M′
5m B′
A
M
B
E
5m
P
5m
E
1.15m
Pθ
α 1.15m
F
A B
A
P
C
E
G
H
F D
转角角度的测量
•(只适应θ <30°的情形)
双转角杆的测量方法
三、 线路测量
1、线路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勘察结果,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定线、定位,确定杆高、杆上设备和 稳固装置。它是线路设计及施 工的依据。
2、测量方法: 1 )直线测量:(实际中还有平行测量,如遇障碍用辅助 标杆法) 2 )直角测量;(运用勾股定理) 3 )角深测量:(转角杆内角深度称为角深。测量胸深的 目的是:为了确立角杆的加强装置)A、内角测量法; B、对顶角测量法;C、补角测量法;D双转角测量。
4 )拉线及撑杆测量:(拉线和撑杆是线路的稳固装置) 拉线的分类:有角杆、顶头(终端)、双方、三方、四方、
高桩、V字和多层拉线等多种。(撑杆是拉线的补充) A、拉距:拉线地锚出土处至电杆根部的距离。 B、拉高:杆上拉线的固定处与地面垂直距离。 C、距高比的要求:拉距和拉高一般应该相等;在受地形限制时 ,角杆、双方、三方、四方的拉距不得大于拉高的四分之一
3、设计内容;
1 )设计说明:概括地介绍线路设计规格、内容及相关施工的各项要求, 以说明线路的特点和全貌,并以此进行 施工准备。其内容 包括 A、线路工程的地位、作用及发展;B、设计 依据;C、沿线交通及 地形概况;D、工程技术规格要求;E、路由的特点及选 定路由的依 据;F、及施工规范不同的设计规格的说明 ;G、施工程序与方法以 及其它 有关问题。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与电力线交越,电力线在上时,交越部分钢绞线上应用塑管包封保护
2 )避雷线的隔装数:一般应按地区的气候来决定。雷雨多的地区每隔
五根电杆装设一条直通避雷线;雷雨少的地区每隔十根电杆装设一 条。 3 )避雷线装设的方法:用4.0mm铁线沿电杆拉直,在距杆梢的10cm
处用扎线捆第一道(每道 三圈),然后每隔30cm用扎线捆一道, 直到杆根。(在装有拉线的电杆上,避雷线可接通拉线入地) 4 )避雷线埋深:及终端、跨越及12M以上的高杆,入地不得小于1M , 并向侧方延伸(见避雷线延伸长度表),如延伸有困难,可将避 雷线下端编成网形,埋深1M以上。 5、测量的要求: 1 )测量时,应按勘察资料,安全、稳固、节约的原则进行。定线、 定位必须合理,杆上稳固装置应根据实地情况妥善处理。 2 )线路尽量取捷径、直线,减少角杆。角深在15米以上(水泥杆在 10米以上)时,应设两根以上转角杆,一般情况下禁止作反转角。 3 )线路通过或跨越山谷、河流、铁路、公路、建筑物、输电线和 通信线路时,应减少跨距,跨越角不得小于45度,最好为90度。 4 )每日工作前后,应整理资料,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
BC BA
L
LA A
标杆目测法
避雷线延伸长度表
延伸
土
长度
沼
黑粘
砂质 砂
湿
湿度 含石质
泽
粘土
沙土 土
米
地
土土
土
沙
质
电杆种类
终端杆、跨越、12M以上的高杆、 1
1
1.5
2
5
6
7
8
和高压线(1 千伏以上)交越的电 2 杆
3
4
5
9
15
25
*在及高压电力线交叉或平行的电杆上,避雷线距地面2M处,应留5空隙 即开口避 雷线
;最小不得小于四分之三;终端杆和飞线杆的顶头、顺方拉
线的距高比不得小于一;高桩拉线的距高比,应根据道路 的
宽窄及隔距确定,副拉线的距高比徉不小于二分之一;撑杆
的距高比通常为0.6。 D、角杆拉线测量法:角杆拉线位于线条张力的反侧的角平分线
上。
顶头(终端)拉线测量法:根据拉高规定,在线路张力的反侧,沿线路直线量出拉距就是拉线的位置。
(5)跨越河流,线路应避开渡口,选在河道稳定,河面窄,两岸地势高、 土质硬的地点。
(6)线路沿铁路、公路平行架设时,应保持500米以上隔距。及输电线、与 其它通信线路平行架设时要符合隔距。
4、勘察时应该收集下列资料: (1)沿线气象地理情况:最高、最低温度,风速、风向,雨季及结冰月份;
吊线结冰情况及地面积雪厚度,最高水位,沿线地形,村镇大小等。 划分负荷区标准:轻、 中、重、超重四种。 (2)沿线交通情况:运输站的位置,主要的运输工具,运输单价,道路情 况及预计屯料地点。 (3)沿线居民情况、风俗习惯,有无流行病,生活物质供应,预计住宿地 点等 (4)勘察路由时,遇有涉及其它单位的问题,要注意与其协商,重大问题 应签订协议。 (5)新建线路应绘制线路示意图,标明沿线两侧200米左右的地形、地物 和规划中的建筑及通信线路的位置。 (6)勘察旧线路时,应根据资料和维护单位提供的资料,沿线核对,如有 与现实不符,应以实地调查为准 (7)勘察完毕后,应将沿线所收集的资料反复比较,综合分析,研究整理, 选定最佳路由,写出勘察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D
6m
6m
P A
E (0)
B F
(12)
C
B
D
5m
5m
(0)
3m
3m
(10)
E
A
F
C
5m
5m
G
拉线方向测定
双方拉线方向测定
E (3)
(0)
D
A
3m
(6)
G
C
F (3)
双方拉线方向测定
拉 高
拉
拉高
高
拉
拉
高
高
拉线拉高的计量示意图
p
拉
C
高拉
A
距
B
p
拉
E高
D
原拉
(0)
高
F
D
E
A (7)
起伏不平地区拉线出土点示意图
线路勘测和设计讲解
一、 线路勘察
1、线路勘察的原则:必须根据上级意图、技术要求及节约进行。 2、线路勘察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线路等级,初步选定路由,约估全线
里程,了解沿途情况;对加挂、改移线路则是调查原有杆线状况, 初步选定改移路线,登记有关资料,以便测量和编制设计。(在任 务紧迫、时间仓促时,也可边勘察 、边测量、边施工) 3、对线路路由的要求: (1)选择的路由必须符合稳固和近、直、平的要求,要便于架设也要便
二、 线路设计
1、设计目的:是提出整个架空线路所需要的经费数字、器材数量、规 格程式和技术 要求,为施工提供依据。
2、设计原则: 光缆通信线路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并符合相关标准。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及其分布的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当前设备技术水平,经过考虑选择最佳路由和局站设置、传输体制和传输速率以及光纤、 光缆和光端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以使系统的实施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1) 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 2)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能够满足施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 3) 设计中所采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遵从投资少见效快,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 5) 及国家传输线路的长远规划以及中、远期通信容量的发展要求一致。 6) 应贯彻通信建设的有关规范,并考虑各种通信之间的关系。
4、避雷线的装设:是一种保安装置 1 )下列电杆应装设避雷设备:终端杆、跨越杆、与千伏以上电
力线路交越的电杆、装有特殊设备或拉线的电杆,均应装设
避雷线。
线路方向
长杆档 F
C
A
DB
三方拉线测量法
D
A
E B
角杆
F C
角杆拉线测量法
H 余数
2米
BE D C
A
日光射影法
LA=BA/BC*EF
E
D
EF
F
B
2 )设计图表:A、工程概要;B、线路示意图;C、特殊装置图;D、新 器材设计图、E、器材分屯表;F、测量登记表。
3 )器材预算: 4 )经费预算:A、器材费;B、运输费;C、施工费;D、民工费;
E、赔偿费; 5 )各种附件:包括同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 6 )器材分屯:有大分屯和小分屯;
(线路设计与工程预算,应上报三份,一份作为上级备案,一份上送 器材部门配料,一份审批后退回施工单位,作为组织计划、施工和 工程决算的依据)。
上坡地段拉线出土点的确定
p
拉 高
A
拉线出 45° 土D点
拉线洞 E位置
拉
拉线洞
距
深
S
A
D
C
B
F
E
BC=α·CD
拉线洞位置的确定
河宽测量法之一
B
E
A
D
F
C
河宽测量法之二
B
D′
D
A
C
E
河宽测量法之三
D L
c E
B
C
A′ hA
A
主吊 线
拉线
副吊 线
跨越 杆
拉线
高度测量法之一
长杆档架空光缆敷设简图
E、双方(抗风)、四方(防凌)拉线测量法:按直线测量法。 F、三方拉测量法:有一条拉线必须在张力的反侧。 G、H杆拉线的测量 :(略) H、坡度及坡度变更值的测量:(略) I、拉线地锚洞的位置测量:将拉线标桩位置自拉线出土处向外
负 荷区 (线路类型)
轻型 中型 重型 超重型
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冰凌厚度 b (毫米)
霜凌厚度 (毫米)
风速(米/秒) 导线无 导线复 冰霜时 冰时
B≤5
20
25
B≤10
20
B≤15
b≤20
温度(℃) 最高 导线复 最低 冰时
15 15 15 15 ±40
-5℃
注:划分负荷荀 ,一、二级线路根据线路通过地区十年重复一次的对线路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来确定;三级 的则以五年来确定。
移,外移长度等于地锚的埋深。
5 )高度的测量: 6 )日光影射法(标杆长度长内乘以移动的次数加余数); 7 )标杆目测法:* 8 )河宽测量:*;* 3、下列电杆应装设固根横木:角杆、终端、长杆档、双方拉、顶 档杆、吊档杆(应装设单横木);
三方、四方拉线杆和土质松软或经常积有泥水及沼泽淤泥地区
的电杆应设十字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