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阳实验学校2023-202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
一、基础(29分)
1.默写。
(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杜甫《石壕吏》)
(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3)口口口口口口口,娇儿恶卧塌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口口口口口。
(《虽有嘉肴》)
(5)黄衣使者白衫儿。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白居易《卖炭翁》)
(6)白居易《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反映劳动者复杂矛盾的心理,《卖炭翁》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杜甫的《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
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卖炭翁在卖炭途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作者紧接着写
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者这么安排有何妙处?请进行分析。
(2分)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分)
(1) bēi bǐ ( ) (2) páng huáng ( )
(3)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不怀好意地挑拨离间,让两个本来和睦的人,反目成仇。
B.监控画面中,每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C.看到小朋友被欺负,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不是袖手旁观。
D.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不仅不矛盾,反而能够相辅相成,推动事物更上一层楼。
班级响应校团委号召举行“青春逐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根据活动任务要求,完成5-7题。
(6分)
5.班主任让小文策划本次演讲比赛,他列出了部分流程,请你根据下列表格完善剩余活动环节。
(2分)
赛前准备现场比赛
有意向参赛的同学搜集资料, 撰写演讲稿;选手依序上场, 发表演讲;
①评出奖项 (或等级) , 公布结果;
推选主持人, 撰写串词, 安排演讲顺序。
②
以下是小明参赛的演讲稿选段,他请求你指导他,请你仔细阅读,提出建议。
在新时代征程中,青年是新生事物、新鲜知识的接收者和传播者。
因此,去粕取精是首要前提,探
索创新则是重中之重。
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引入“民主”和“科学”,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甲】百年后的今天,青年同样应走在时代前列,敢为天下先,以独到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在工作中统筹兼顾,碰撞出璀璨的智慧火花,借着时代的东风,把握新规律、创造新事物、推动新发展,【乙】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结合所学告诉小明【甲】句在演讲时应读得 (清新明快/舒缓平静/铿锵有力/悲壮豪迈),
因为。
(2分)
7.语段中画横线的【乙】句有语病,请你给他写出修改建议。
(2分)
班级开展《经典常谈》读书活动,实践“选择性阅读”策略,请根据要求完成8-9题。
(6分)
8.“读史使人明智”,你想了解中国古代史书,你应该选择的阅读内容是 ()(2分)
A.《尚书》第三、“四书”第七、“诸子“第十
B.《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四书”第七
C.《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文第十三
D.《春秋》三传第六、《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4页
9.小方对中国诗歌感兴趣,小明建议小方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
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你是
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的方法和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二、阅读题(41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0-14题。
(17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
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北冥有鱼( ) (2)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 (3) 志.怪者也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乙】
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
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
跨蹑地络周旋
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鹦②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③。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注释】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
②斥鷃(yàn):亦作“斥鴂”,即雀。
③藩篱:指认识
事物的局限。
1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3分)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
B.其.名为鲲/其.如土石何
C.我呼尔游,尔同我翔/尔安敢轻吾射
D.是.鸟也/斯是.陋室
1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14. “大鹏”这个形象从《庄子·逍遥游》一文脱化而来,在李白赋中完成。
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搏击万重的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借此形象寄寓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别。
请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分析探究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4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文本, 完成15-17题。
(10分)
【材料一】终身学习,方止焦虑
1 ①“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生动的写照,据统计,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
的总和还要多。
这给人们带来了获取各类知识、学习各项技能的便捷,同时也加重了一些人唯恐被时
代淘汰的焦虑感。
如何摆脱这种焦虑?
②首先要立志于学,立下终身学习的坚定志向,与各种干扰和诱惑作斗争,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学理论、学科技、学文化、学法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其次要带着思考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持续学习和不断思考是一体两面,.在学习中不能囫囵吞枣,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要思考并理清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知识背后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给它们做好自己的注解并寻找知识体系的突破点,知其所以然,方可得新知。
最后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要通过学以致用,把持续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并通过在实践中多听、多问、多想,检验、反馈、巩固所学成果,提高学习能力和层次,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
总之,终身学习,方止焦虑。
(节选自《法制网》)【材料二】“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4页
①数字时代,信息如海。
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的确“轻”了不少。
其实不然。
“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
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
必人为对立。
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②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
这是阅读的魅力。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节选自《中国青年网》)【材料三】从书香中汲取奋进力量
①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站在新起点上,从读书中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
进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兴趣,突出重点。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
的重要途径。
不同类别书籍,涉及不同领域,阅读乐趣也各不相同。
读文学经典,可感悟人间悲喜冷暖,
获取知识、经验和智慧;读历史典籍,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立起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贡献力量的胸怀和担当。
③学思结合,深化认识。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深化。
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一
般经历先“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过程。
就是说,读书要善于运用统摄的才能,舍弃书的枝蔓,
掌握书的“基本线索”和“精华”。
只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方
能有的放矢、学有所获。
④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掌握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行胜于言”,使学习成效转化为发扬优良传统、矢志精武强能的思想共识和实际行动。
(节选自《解放军报》)
15.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我们要带着思考去学习,在学习中寻找知识体系的突破点,知其所以然,方可得新知。
B.读书不仅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还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C.人们可以通过终身学习,并把持续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来摆脱焦虑。
D.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兴趣、深化认识、知行合一,进而从书香中汲取奋进力量。
16.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3分)
17.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4分)
(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8-21题。
(14分)
长长的山路
沈念
①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
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
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
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
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③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
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
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
④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
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
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
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
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
八年级语文第3页共4页
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
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
⑤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
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
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⑥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⑦“县长,帮我们修路。
”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
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⑧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
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
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
⑨父亲说,祖祖辈辈。
⑩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
⑪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
⑫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
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
⑬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
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
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
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
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
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
⑭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
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⑮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
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
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
(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
19.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4分)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21.“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
(4分)
三、作文(50分)
22.按要求写作。
人生是一场或负重或轻盈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是一遍又一遍自我刷新的过程。
一次选择,不言后悔;千帆阅尽,独留风景!
请自拟包含“选择”二字的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和人名。
八年级语文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