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A
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A
河南中医学院2008 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金匮要略》篇数共有( )
A.二十五B.二十三
C.二十一D.二十四
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其中的“至而不至”是
C.当归芍药散D.当归散
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当选用()
A.栀子大黄汤B.硝石矾石散
C.大黄硝石汤D.茵陈蒿汤
6.症见吐涎沫而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者,治宜( )
A.肾气丸B.苓桂术甘汤
C.五苓散D.甘草干姜汤
7.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为( )
A.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B.半夏厚朴白术猪苓干苏叶
C.半夏厚朴干苏叶泽泻生姜
D.半夏厚朴生姜干苏叶
8.《金匮》所论中风病的主要内因是( )
A.气血亏虚B.肝肾阴虚
C.痰火内蕴D.瘀血阻滞
9.狐蜮病的特征是( )
A.精神恍惚B.口苦、小便赤
C.饮食和行动失调 D. 咽喉及二阴溃疡
10.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
下有水,治宜()
A.小青龙加石膏汤
B.越婢加半夏汤
C. 泽漆汤
D.厚朴麻黄汤
11.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治宜( )
A.橘枳姜汤
B.茯苓杏仁甘草汤
C.乌头赤石脂丸
D.桂枝生姜枳实汤
12.射干麻黄汤证属( )
A.饮热迫肺B.痰浊壅肺
C.寒饮郁肺D.寒饮夹热
13.半夏泻心汤所治主症是( )
A.干呕B.呕吐C.肠鸣D.心下痞
14.伤寒八九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用()
A.麻杏苡甘汤
B.桂枝附子汤
C.白术附子汤
D.甘草附子汤
15.胃寒气逆所致哕逆,当选( )
A.橘皮竹茹汤B.生姜半夏汤
C.半夏干姜散D.橘皮汤
16.木防己汤证临床表现是( )
A.诸肢节疼痛
B.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不愈
C.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D.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
17.下血,先便后血,可选用( )
A.柏叶汤B.黄土汤C.赤小豆当归散D.泻心汤
18.妇人少腹胀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且发生在产后,当诊断为( )
A.热入血室B.妇人转胞
C.内有干血,郁为湿热D.水与血俱结在血室
19.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 )
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
C.枳实薤白桂枝汤D.乌头赤石脂丸
20.皮水夹热的水气病,当选用( )
A.防己茯苓汤B.蒲灰散C.越婢加术汤D.甘草麻黄汤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
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
两项以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则无分。


21.《金匮要略》首篇提出的防病措施是( )
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 房室勿令竭乏
C.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D.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E.无犯王法及禽兽灾伤
22.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临床表现有( )
A.诸肢节疼痛B.汗出恶寒
C.身体魁羸D.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E.脚肿如脱
23.苓桂术甘汤证临床表现是( )
A.胸胁支满,
B. 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C.目眩
D.脐下动悸,吐涎沫而癫眩
E.心下痞坚
24.五苓散与猪苓汤组成相同的药物是( )
A.茯苓
B.猪苓
C.泽泻
D.白术
E.桂枝
25.谷疸主症为( )
A.心中懊憹而热B.食谷即眩
C.尺脉浮D.额上黑
E. 身体尽黄
26.支饮的主症是()
A.形体消瘦,肠间沥沥有声,背寒冷如手大
B.水饮潴留胁下,咳嗽牵引作痛
C.咳逆倚息
D.身体疼痛沉重
E.短气不能平卧
27.生姜半夏汤所治病证见( )
A.诸呕吐,谷不得下B.似喘不喘
C.似呕不呕D.似哕不哕
E.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28.肾水当见( )
A.其腹大
B.四肢苦重
C.脐肿腰痛
D.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
E.其足逆冷,面反瘦
29.新产妇人三病指
A.痉B.大便难
C.下血D.发热
E.郁冒
30.《金匮》温经汤证临床表现是( )
A.下血数十日B.腹满
C.手掌烦热D.少腹里急
E.暮即发热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类型说明:正确者“√”,错误者“Х”表示,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31.百合病的病机为肝肾阴虚。

( )
32.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与附子并用。

( )
33.竹皮大丸方中重用甘草安中益气。

( )
34.《金匮》认为黄疸病位主要在脾胃。

( )
35.甘遂半夏中甘遂与甘草配伍。

( )
36.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虚有热所致之妊娠腹痛。

( )
37.桔梗汤为《金匮》治疗肺痈之方。

( )
38.猪苓汤主治热与水结而阴未伤之小便不利证。

( )
39.麦门冬汤方中均为养阴药。

( )
40.历节病的主要成因是肝肾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

( )
4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少阳邪热迫胃所致之呕吐。

( )
42.饮阻气逆呕吐当选用大半夏汤。

( )
43. 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汤药物组成相同而量不同。

()
44.《金匮》最后三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 )
4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血痹。

( )
得分
评卷人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类型说明:请将正确答案填于试题预留的横线上。


4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_____________亦主之。

47.《金匮要略》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_______________ 的杂病诊疗体系。

48.邪入于腑,_____________;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49.肝之病,补用______,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50.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

51.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当下之,宜。

52.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主之。

53.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_______ 主之。

54.吐血不止属脾胃虚寒者宜用_________。

55.食己即吐者,________主之。

56.产后下利虚极,主之。

57.湿家身烦疼,可与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58.治疗脏躁病之方是。

59.《金匮》治疗肠痈脓已成属里虚夹热证的方剂为________ 。

得分
评卷人
五、解词:(每题2分,共10分)
60.实脾
61.血分
62.浊唾涎沫
63.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64.胁下逆抢心
得分
评卷人
六、简答题(共15分)
65. 为什么风湿在表时强调当以微汗的方法治
之? (3分)
66.己椒苈黄丸证服药后可出现哪些反应?如何处理? (4分)
67.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是什么?(4分)
68. 简述越婢汤作用及所治病证的病机、临床表现。

(4分)
得分
评卷人
七、论述题(8分)
69. 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病机、临床
表现、治法与用药的不同。

得分
评卷人
八、病案分析(7分)
70. 李某,男,24岁,学生。

患失眠多年,西医曾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药,时有小效。

近因毕业考试,学习紧张,病证加重,昼则头晕头疼,昏昏欲睡,神思恍惚,两目干涩;夜则清清不寐,往事联翩,思绪不断,痛苦非常,心烦,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病机、治法、方药。

《金匮》中医本科专业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D
4.A
5.A
6.D
7.A
8.A
9.D 10.A
11.D 12.C 13.D 14.B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ABCE 22.ACDE 23.AC 24.ABC 25.BE 26. CE 27. BCDE 28. ACDE
29、ABE 30.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1. ×32. √33.√34.√35.√36.×37.√38. ×
39. ×40.√41.×42. ×43√. 44.√45. ×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6. 橘枳姜汤
47. 辨证施治
48. 即不识人
49. 酸
50. 痰饮
51. 表和里实,大黄硝石汤
52. 旋复花汤
53. 瓜蒌瞿麦丸
54. 柏叶汤
55.大黄甘草汤
56.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57.麻黄加术汤
58.甘麦大枣汤
59.薏苡附子败酱散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60. 即调补脾脏之意。

61. 经水前断,后病水。

62. 浊唾指稠痰,涎沫指稀痰。

63. 彻,通彻,亦即通联之意。

心中,即胸中。

主要指病人自觉胸中烦闷已极,有无可奈何之感。

64. 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六.简答题:(共15分)
65. 答:因风为阳邪,易于表散(1分);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1分)。

微微发汗,可使阳气流行于肌肉关节之间,缓缓蒸发,营卫畅通,风湿同时解除,故宜微汗(1分)。

66. 答:服己椒苈黄丸后口有津液,说明内结之饮邪已去,津液上承,属病解之征。

(2分)若服药后口渴,说明饮阻热结,应加芒硝软坚破结,助大黄荡涤饮热。

(2分)
67. 答:“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3.5分),本虚标实(0.5)。

68. 答:越婢汤发汗利水,兼清郁热(2分),治疗风水夹热症见全身浮肿,头面尤甚,口渴,续自汗出,脉浮等。

(2分)
七、论述题:(8分)
69. 答:附子粳米汤证偏于脾胃虚寒,饮停上逆(1分);其症见腹满,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等(1分);治法为温中散寒,化饮降逆(1分);用附子散寒止痛,半夏降逆止呕,粳、枣、草温补脾胃作用较缓(1分)。

大建中汤证属脾胃阳虚,阴寒内盛(1分);其症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1分);治法为大建中气,温中散寒(1分);用干姜散寒止痛、蜀椒降逆止呕,参、饴温补脾胃,作用较强(1分)。

八.病案分析:(7分)
70. 诊断:虚劳不寐(1分)
病机:肝阴不足,虚热内扰心神(2分)
治法:养阴清热,宁心安神(2分)
方药: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2分)
//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6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